
網絡侵權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通道或平臺;另一類是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內容服務。對于前者的行為,其本身并不對傳輸或存儲的信息進行主動編輯、組織或者修改,全部內容都是由網絡用戶提供,例如網絡上的BBS、論壇等。對于后者的行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自身直接向網絡用戶提供內容或者產品服務,其提供的內容和產品是該網絡服務提供者自己主動編輯、組織、修改或提供的,其對于內容是熟知的,且對該信息負有責任。對于直接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一款規定的是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直接侵權責任,該責任的承擔,與上述網絡用戶的責任承擔并無區別。如果網絡服務提供商的行為符合責任制構成要件而且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就應承擔侵權責任。
此外,在直接侵權責任形態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疏于盡到對于危險行為及情況的告知或管理義務,也可能承擔侵權責任。例如,告知部分內容可能不再適合特定的網絡使用者及不適合瀏覽的人群,對于可能引起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一些網游,應該在游戲時間上有所控制或是在游戲過程中盡到提示義務,否則,視為未盡注意義務,存在過錯,依據過錯歸責原則承擔直接侵權的責任。對于損失擴大的責任,主要指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通道或平臺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根據法律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關于這類責任的構成,應首先注意對于“通知規則”的認識。這是采取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適用“避風港”原則的體現。法律對于網絡侵權責任的規定,實際上平衡了網絡產業發展和私權保護。對于為網絡用戶提供信息通道或平臺的服務者,其主要服務是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對于網絡用戶的行為進行一般監管,但是對于發布信息的真實性不予審查。因此,網絡服務者如果只起到“公共通道”的作用,對所傳輸的信息提供自動的、不加修改的服務,在所傳輸的第三方的信息構成侵權時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所承擔的責任,是善良管理人的義務,而法律應該規定限制其責任的法定事由,以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抗辯,不應該要求其承擔類似出版者的責任。被侵權人發現網絡平臺中的信息侵權時,只有向網絡服務者通知侵權事實,此時才可視為網絡服務者對該侵權信息存在“采取適當措施”的注意義務。
按照法律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有可能產生侵權責任時,未被侵權人通知時。對于“通知”,應由被侵權人進行舉證。關于通知的形式,國務院《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要求是書面形式。筆者認為,該條例系出于保護著作權所設立,故對于其他權利受到侵害時的通知,可以不以書面形式,以內容明確和完備為標準即可。當被侵權人發出通知后,網絡服務提供者推定為已經明知,如果網絡服務者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主觀上有過錯而沒能履行自己合理注意義務,客觀上對損害的擴大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應視為共同侵權行為,應當就損害擴大部分,與侵權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其次,對于“及時”及“采取必要措施”的認識。“及時”和“采取必要措施”,是指一旦被通知信息侵權,馬上迅速地將侵權信息清除或禁止第三人訪問或是封存。若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未能盡到及時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的義務,則對于通知之后造成的損害與網絡用戶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處是對于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通知之前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應該由網絡用戶侵權人承擔。在訴訟中,雖然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在責任承擔上有所不同,但仍應作為共同被告。在法律文書中,應該就網絡用戶的單獨責任,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進行分別列明。若被侵權人向網絡服務提供者進行通知后,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了必要措施,但事后證明網絡用戶的信息并不存在侵權行為,而必要措施侵害了網絡內容提供者的權利。應當由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其承擔責任之后,對通知人有追償權。
對于間接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3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知道規則,就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實施侵權行為,而未采取刪除、屏蔽或者斷開鏈接必要措施,任憑網絡用戶利用其提供的網絡平臺實施侵權行為,對被侵權人造成損害,對于該網絡用戶實施的侵權行為具有放任的間接故意,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侵權的刑事責任是什么?在面對網絡侵權行為發生的時候,當事人要為自己爭取維權當然是可以,只是在維權的時候要能夠采用正當有利的方法。在網絡侵權的時候為自己爭取權益沒有錯,這時建議你在線咨詢律聊網律師提供好的意見。
一、網絡言論侵權要到哪個法院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對于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秉持的原則是: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為了對侵權行為...
網絡上由于很多社交都不需要實名制,因此很多人都會隨意謾罵他人,尤其是很多明星遭遇黑粉惡意辱罵的情況很多。那么網絡辱罵他人怎么處罰? 問題一:侵犯的是肖像權嗎?還是姓名權?還是什么權利?要承擔什么責任? ...
一、網絡隱私侵權怎么判網絡侵犯他人隱私需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并可能面臨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相關法律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
商標并不是只有現實生活總才能看到,在網上也能看到很多商標的出現。 商標并不是只有現實生活總才能看到,在網上也能看到很多商標的出現。而與現實生活中的商標比起來,網絡上商標被侵權的幾率更大,主要還是因為網絡世...
一、遇到網絡侵權如何維權 1、公民如遇到網絡誹謗,可保存相關證據材料后向轄區公安機關派出所報案,公安機關將依法進行調查處理,在此期間,報案人可向受案單位咨詢辦理情況。 2、新規中被轉發500次或點擊5000次是以實際點擊為準,相關統計情況...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版權侵權的法律后果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版權,其實就是著作權。它是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依法對他的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的專有權。1、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侵犯著作權的,...
關于網絡人身攻擊,法律是如何規定的依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利用網絡對他人實施人身攻擊的,是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行為,攻擊者要承擔侵權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家庭住址被人曝光到網絡上了該怎么辦? 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導讀:有粉絲在小程序上咨詢家里的地址被陌生人曝光到網上了該怎么辦?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
網絡侵權著作權的構成要件有: (1)須有侵犯網絡著作權的不法行為。 我國著作權法第47條和第48條規定了各種不同的侵犯著作權的使用行為,主要包括: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即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發表的作品公之于眾,侵犯其發表權的...
近年來,一些造謠者利用網絡編造并傳播虛假信息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些謠言在互聯網環境中以其較大的傳播力和迷惑性,擾亂視聽。但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絡造謠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如下: 一、民事責任 在網絡上編造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