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為保護境內企業擬對中國光面紙實施反傾銷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11月17日報道,美國彭博社17日報道稱,歐盟日前對中國制品出口施加高達39.1%的關稅,以遏制廉價商品進口,保護薩佩等歐洲造紙企業免受競爭之苦。
報道稱,歐盟對中國產光面紙展開的“反傾銷”調查,或將成為歐盟對華首個“反補貼”案例。這種紙用來制作書籍、手冊和雜志,目前,這種紙品在歐洲有5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報道稱,這起案件也成為歐盟對中國人民幣匯率施壓之后又一次對中歐貿易制造的緊張情況。為了保護歐洲出口企業,縮小與中國的貿易赤字,歐盟不斷施壓要人民幣升值。
歐盟27個成員國責怪中國的低價紙品讓歐洲光面紙企業遭受“重大損失”。據悉,歐盟將從明天開始對進口中國光面紙征收“反傾銷”稅,且會長達6個月,甚或5年之久。
歐盟首次對我數據卡發起反傾銷及保障措施調查
在日前剛剛閉幕的G20峰會上,各國首腦一致認為應繼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話音剛落,6月30日,歐盟就對中國數據卡(又稱無線寬域網絡調制解調器)同時發起反傾銷及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約41億美元。這也是歐盟首次對中國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及保障措施調查。
業內專家認為,歐盟此次的調查公告給我國外貿傳遞出一個信號,國際貿易摩擦已經由傳統領域延伸到高科技領域,值得警惕。
歐盟為何發起貿易保護調查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網站發布的信息,歐盟委員會是在接到比利時無線網絡設備生產商Option的投訴后,認定存在初步證據支持發起反傾銷調查,從而做出的決定。Option公司同時請求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線網卡實施強制性的海關注冊登記,從而將來一旦決定征收反傾銷稅,將可以追溯適用于已經登記并進口的產品。歐盟委員會根據相關規定接受了這一請求。
Option公司為什么發起投訴?據業內人士介紹,Option公司在歐洲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或許是主要原因。由于技術、成本優勢,中國制造的數據卡質優價廉,給國外生產商帶來較大沖擊。歐債危機背景下,外國廠商貿易保護意識也比以往更加強烈,更多地傾向于使用各種貿易保護措施。
但在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負責人看來,這并不能構成歐盟發起反傾銷及保障措施調查的理由。“數據卡屬于不斷更新的高科技產品,中國產品促進了技術進步并創造了新的市場,也給消費者帶來了福利。”這位負責人說,歐盟對一種產品同時發起兩種救濟措施調查,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是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干擾正常貿易。
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
此次歐盟發起的貿易保護調查并非個別案例。今年1月,美國相繼裁定對中國產金屬絲網托盤和電熱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并對中國產鉆管發起“雙反”調查;3月,美國商務部又發布對中國輸美銅版紙和磷酸鹽兩起“雙反”案的反補貼初裁公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19起,涉案金額11.9億美元,同比增長93.5%。
業內專家認為,2010年世界經濟雖然出現復蘇勢頭,但由于存在著整體或局部不確定性,在失業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產能過剩仍較普遍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和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陸燕認為,今后政府、商會、企業要通力合作,發揮并不斷完善“三位一體”的應對機制,綜合應對貿易保護;通過政治交涉、法律抗辯、業界合作,全方位、多途徑應對各種貿易摩擦;堅持對話與合作,將解決摩擦的手段由雙邊為主轉向雙邊和多邊并重,以應對復雜形勢。
只有積極應對才有出路
歐盟發布調查公告之后,商務部第一時間公開表示嚴重關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企業快速反應,立即著手應訴工作。7月1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出了“關于召開應訴會的緊急通知”,召集企業于5日開會準備應訴事宜。機電商會法律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當時商會盡可能多地聯系中國企業,遍布全國多個省市。
7月5日,應訴會在京如期召開,數十家涉案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均派人參會。由于尚在準備階段,政府、商會、企業等有關方面并不愿意向媒體過多透露會議內容。但據記者了解,所有與會企業對該案都很重視,明確表示要積極應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負責人則表示,商會將組織全行業全力以赴應訴該案,證明我企業對歐出口沒有任何傾銷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而是惠及歐盟廣大移動通訊產品用戶的正常貿易行為。
事實證明,面對貿易保護行為,只有積極應對才有出路。7月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對原產于中國的金屬絲網托盤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的產業損害調查終裁結果,認定該產品未對美國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實質性損害威脅。至此,調查結束,美商務部不得對我企業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中方應訴取得完勝結果。
歐盟反傾銷 國內輪轂企業決不妥協
從2009年6月29日歐盟制造商協會代表歐盟6家鋁輪轂生產商向歐盟委員會遞交“對中國鋁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的申訴書,到2009年8月14日歐盟正式發布公告,宣布對國內鋁輪轂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開始,再至2010年5月12日,9個月過去了,歐盟反傾銷調查小組終于給出了初步結果。
根據近9個月的調查,歐盟初步裁決,拒絕承認中國所有抽樣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并表示從2010年5月12日起,將對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鋁輪轂征收20.6%的臨時反傾銷稅,征收時間至少為6個月,同時歐盟委員會還將展開進一步調查,以確定是否有必要長期征收該稅。該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及各鋁輪轂企業的不滿。
貿易保護典型案例
金融危機爆發后,為轉嫁危機,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在中國鋁輪轂反傾銷調查一事上,歐盟委員會的初裁結果缺乏公正,帶有明顯的歧視性。“歐盟的初裁不僅無助于歐盟汽車產業的復蘇,也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我們對歐盟的初裁結果深表遺憾并堅決反對。”中信戴卡輪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歐盟的初裁確實對公司出口歐盟的產品造成了影響,部分產品已停止發貨,相關問題正在同歐盟主要汽車廠協商解決。由于中信戴卡出口歐盟市場的份額不大,短期看不會對中信戴卡正常經營帶來重大影響,但從長期看,卻面臨失去歐盟市場的可能。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歐盟對我國鋁輪轂采取的反傾銷調查是典型的貿易保護案例,這也將造成歐盟整車廠采購成本上升,并使其開發中國供應商的前期投入浪費掉,不利于歐洲汽車業的復蘇,也不利于歐盟跨國汽車公司的全球產業分工、布局和供應鏈管理,將導致雙輸局面。
頻繁的反傾銷調查,使國內鋁輪轂企業感到很累。“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尤其是金融危機后,這其中涉及的問題和利益關系太多,企業感到很無奈。”某輪轂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幸虧國內市場正在快速啟動,從去年開始,我們認識到真正的消費大戶還是國內市場,內需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力量。”
裁決依據無說服力
“歐盟委員會無視已經高度市場化的中國鋁合金輪轂行業,全盤否認了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中信戴卡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中信戴卡等所有抽樣企業在調查期間積極配合歐盟委員會,進行了大量細致的實地調查工作,并按照歐盟要求,提供了真實詳細的財務、商務數據來證明一切行為是遵循市場經濟原則的,但仍然沒有改變歐盟委員會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固有偏見。在歐盟委員會貿易咨詢理事會對此提案的投票中,一些根本沒有汽車產業的歐盟成員國也投了贊同票,這種“逢中必反”的不正常現象經常發生,表明了歐盟及部分成員國對中國及中國企業的偏見。
“歐盟委員會嚴重扭曲中國產品出口對歐盟輪轂產業的影響和因果關系。第一,來自中國的產品數量占歐盟市場總份額不足8%,其中OEM(代工生產)不足歐盟總需求的3%,根本談不上對歐盟鋁輪轂產業造成損害;第二,20.6%關稅計算的依據不足;第三,中信載卡作為全球最大的鋁合金汽車輪轂制造企業,和歐洲輪轂制造商是通過平等參與歐洲汽車廠的全球采購招標而獲得訂單,根本不可能靠低價傾銷獲得訂單。所以,對歐盟傾銷缺乏說服力。”中信戴卡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歐盟委員會不顧本土整車產業的強烈反對,所作出的草率決定不僅有損于歐盟本土汽車產業和歐洲消費者的利益,也將葬送中國企業前期市場開發的努力,迫使中國企業退出經過嚴格技術門檻認證而得以進入歐盟市場。同時,中國企業為了滿足歐洲整車廠的要求而從歐洲進口的大量設備和原料等重大投資,也將隨著反傾銷裁定而付諸東流。”
對此不公正裁決,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對于案件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和歐盟委員會的不公正做法,比如不公布起訴企業名單損害我方抗辯權利;以原材料鋁存在政府干預而全盤否定我國鋁車輪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認定歐盟產業遭受了實質性損害,但使用的數據卻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對金融危機的影響輕描淡寫,認定金融危機本身不足以中斷傾銷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等。”
不放棄應訴機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輪胎車輪委員會秘書長李曉擎告訴記者:“在5月12日的初步裁決公布后,國內企業有1個月時間的上訴期。我們正在和企業聯合申訴,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商會和所有涉案企業會密切關注。我們已經和主要涉案企業一起進行了初步溝通和討論。近期,我們還將和企業一起對歐盟委員會初裁進行深入分析,形成抗辯意見。歐盟委員會將于2010年11月12日前作出本案終裁。我們也呼吁相關跨國汽車公司積極行動起來,反對歐盟本項反傾銷調查。”
“雖然現在最后結果還沒出來,但國內鋁輪轂企業都不會降價,如果國外客戶想購買的話,就必須自己繳納20.6%的稅收,我們將不會承擔這部分稅費。所以,未來可能面臨著失去歐盟市場這個結局。”李曉擎認為,國內企業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繼續遷就歐盟委員會的裁決,現在協會除了協助企業準備申訴材料以外,也建議企業積極拓展其他海外市場。
相關報道:
2010年5月11日,經過9個月的調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對我鋁合金輪轂反傾銷案的初裁,拒絕了所有抽樣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兩家獲得分別裁決的企業,萬豐的傾銷幅度為61.8%,友發的傾銷幅度為36.7%,其他合作企業的傾銷幅度為48.7%,全國統一傾銷幅度為69.3%,全國損害幅度為20.6%。按照歐盟從低征稅原則,決定對我鋁車輪企業征收20.6%的全國統一臨時反傾銷稅。
置此前多次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于不顧,在當前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全球貿易仍在衰退中掙扎的緊要關口,歐盟僅以損害威脅為由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并最終征收高額關稅,在WTO各成員方反傾銷的實踐中極為罕見,其透露的保護主義信息值得警惕。
無縫鋼管案:反傾銷實踐中的罕見案例
歐盟24日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征收為期5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正式反傾銷稅適用于圓截面和外部直徑不超過406.4毫米的無縫鋼管,此外還涉及鋁箔產品。正式反傾銷稅是在為期6個月的臨時關稅到期后實施......
案件檔案:
立案日期:2000年11月9日《官方公報》號:C320,09.11.2000,p.3
涉案產品范圍:原產于中國的鉬鐵合金。該產品是鐵合金的一種,其中鉬的含量在45%到80%之間,余下的部分是鐵和少量的雜質。
調查期間:1999年10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中國應訴企業:
—共11家,10家要求給予市場經濟地位
臨時反傾銷措施裁決:2001年8月8日《官方公報號》:L214,08.08.2001,p.3
終裁日期:2002年2月6日
終裁結果:全中國范圍內企業征22.50%反傾......
【關鍵詞】反傾銷法中歐經貿關系鞋業貿易
當代國際貿易自由化潮流已經不可阻擋,但近年來發達國家的自由貿易倡導者卻越來越多地運用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干擾國際貿易。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與重商主義時代和國家主義時代的貿易保護主義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單純依靠高關稅壁壘形式,而是依靠GATT/WTO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以及技術性標準、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等合法性手段進行隱蔽性保護。其中反傾銷措施就是一種運用最廣泛也最泛濫的方式。2006年初歐盟對中國出口皮鞋的反傾銷制裁就是典型的例證。
一、中歐鞋業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