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獲得經濟補償金是需要扣稅的,但員工被企業裁減之后經濟上將更為困難。因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發布兩年后,財政部頒發了有關經濟補償金免稅的新規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的《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定: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
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算一年,補一個月的賠償金,沒有提前30天通知,可以要求雙倍賠償。 1、公司搬遷,如果新地址是勞動合同約定的范圍,且在當初建立勞動關系的時候公司予以了事先告知,勞動者應當服從。 2、反之,屬于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款所說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協商,愿意去的變更勞動合同,到新地址繼續履行合同; 3、不愿意去的,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解除合同,并按勞動者本單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經濟補......
滿足條件不需要賠償;違約才能賠償。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 (二)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三)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四)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五)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給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
個別裁員的經濟補償計算方式為等同于規模裁減人員為:一個月提前通知金加工作年限乘月平均工資,其中月平均工資和工作年限均有上限。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
逾期交房的賠償金額需交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取得解除商品房買賣合同違約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5號】的規定:商品房買賣過程中,有的房地產公司因未協調好與按揭銀行的合作關系,造成購房人不能按合同約定辦妥按揭...
退休后勞動報酬交稅能退嗎? 退休后勞動報酬交稅能退,、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等。國家對本國公民以及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公民都是需要向國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當公民的收入低于五千元則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當...
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通常有如下情況: 1.企業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數額是經濟補償金的二倍,在試用期,那肯定是不到六個月了,經濟補償為半個月工資,最后賠償金的數額就是一個月的工資。 2.勞動者提出離職,企業不需支付補償金...
勞動合同到期后不處理,會使雙方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事實勞動關系形成后,視為勞動合同的續簽。具體如下: 1。勞動合同到期后不及時終止或續簽,雙方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2。事實勞動關系形成后,視為勞動合同的續訂。原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
勞動合同期滿的,用人單位不同意續訂的,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勞動合同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
1.協商解除:用人單位主動提出協商解除,勞動者同意的,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主動提出的,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解除: (1)若用人單位存在法定過錯,即《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情形,勞動者可以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
單位開除員工,首先需要結清員工的工資。是否存在賠償是根據開除員工的原因來進行判定的。 企業辭退員工,根據辭退的原因不同相應的補償也不同。 無故辭退員工,單位需要支付雙倍經濟補償的賠償金。合同到期辭退員工,單位需要支付經濟性補償。單位經濟性裁...
單位開除員工,首先需要結清員工的工資。是否存在賠償是根據開除員工的原因來進行判定的。 企業辭退員工,根據辭退的原因不同相應的補償也不同。 無故辭退員工,單位需要支付雙倍經濟補償的賠償金。合同到期辭退員工,單位需要支付經濟性補償。單位經濟性裁...
裁員補償金要交稅嗎? 裁員經濟補償金,達到法定征稅標準的,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經濟補償金是指用人單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的約定,向被裁員工支付的一定金額的補償金。依據不同的裁員原因和裁員年限,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和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