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安抗辯和預期違約是什么意思
《合同法》第68、69條的規定反映的是不安抗辯權的問題。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一方向另一方先為給付,當后履行的一方當事人財產狀況明顯減少或惡化并可能影響其履行義務時,應當先為給付的一方可以在對方未履行或提供擔保前,拒絕履行其義務。其又稱拒絕權,具有留置擔保的性質。在對方履行對待給付或提供擔保之后,不安抗辯權歸于消滅。
不安抗辯權的發生需具備三項要件:
一,雙務合同的雙方的債務的履行時間不同,一個在先,一個在后,如果是同時履行,則只能產生同時履行抗辯權;
二,雙務合同成立后對方的財產狀況發生惡化三,對方財產明顯減少,有可能影響其給付義務的履行。
預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都是在雙務合同中運用的一項法律制度,它為善意簽約人提供了一種自我保護,同時在宏觀上具有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功能,但兩者是不能等同。
不安抗辯和預期違約的區別有哪些
在審判實踐中,對不安抗辯和預期違約較難區分,因此有必要對兩者進行比較。
1、適用的前提條件不同。
預期違約制度不以雙務合同當事人債務之履行存在先后順序為前提,無論雙方當事人是否有義務先行作出履行還是同時作出履行,任何一方均可依法在對方預期違約時中止履行合同而尋求法律救濟。相反,不安抗辯權行使的前提條件之一是當事人的債務履行順序存在先后之分。若沒有履行時間的先后順序,則僅僅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則不會發生不安抗辯權的余地。
正是因為如此,故而法律將行使不安抗辯的權利賦予先行履行的一方,而對方則無權行使。但具體到明示預期違約上,該制度主要是涉及不安抗辯制度所不能包容的內容,即不安抗辯的適用條件之一是他方的財產于訂約后明顯減少或出現其他不能履約的惡化情況,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而明示預期違約則是一方無正當理由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其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主要義務,這里無履行債務時間的先后之別。
2、行使權利主體不同。
不安抗辯權的行使主體僅為一方,具有特定性,即有先為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而預期違約合同任何一方都可提出。
3、行使權利所依據的原因不同
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根據《合同法》第68條規定的四種情況,且是具有確切證據;而預期違約不限于此,明示的預期違約非常好理解,對于默示預期違約其所依據的情況主要有:一、債務人的經濟狀況不佳,沒有能力履約;二、商業信用不佳,有不能履約的危險;三、債務人的實際狀況表明債務人有違約之危險。
4、法律救濟方法不同
行使不安抗辯權的債權人可以中止自己的對待給付,但若對方提供履約擔保,則債權人仍需履約,如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約能力且未提供擔保,則債權人可解除合同。默示預期違約則規定在對方不提供履約保證時,債權人可選擇解除合同或不解除合同,同時也可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5、過錯是否為構成要件上不同。
預期違約制度考慮了當事人的主觀過錯問題。明示預期違約是指一方明確向另一方作出其將屆期不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行為人從主觀上以某種積極行為侵害對方的期待債權,其在主觀上是有過錯的。在默示預期違約中,債務人是以其行為表明其將不履行主要債務,它是以債務人不按期提供履行保證為要件,雖未明確向對方傳達該意思,但其行為可看出債務人是不能按時履約的,此也表明債務人主觀上存有過錯。
而不安抗辯權,其成立無須對方主觀上存在過錯,只要其財產或其經營在締約后明顯惡化并導致難為對待給付的危險即可,不就其何種原因所引起。從我國《合同法》第68條所規定的4種情況上可看出不安抗辯權基本上不考慮當事人的主觀過錯問題。而與不安抗辯權相聯系的《合同法》第69條所規定的解除合同條件上,則與《合同法》第108條即默示預期違約的規則基本相同。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不安抗辯和預期違約”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希望對大家解決問題有幫助。期違約與不安抗辯權都是在雙務合同中運用的一項法律制度,它為善意簽約人提供了一種自我保護,同時在宏觀上具有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功能,但兩者是不能等同的。讀者如果有相關法律問題想要咨詢律師,歡迎到網進行咨詢。
大家可能聽說過抗辯權,和請求權是對應的,但是在抗辯權中又細分為好幾種,其中有一種就是不安抗辯權,大家不禁會問不安抗辯權是什么。大家對于不安抗辯權接觸的可能不是很多,可能有的人根本沒聽過。不安抗辯權一般是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體現和行使的,具體的...
同時履行抗辯 先履行抗辯 不安抗辯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第六十七條 當...
不安抗辯權定什么案由不安抗辯權在合同履行時,先履行一方有明確證據證明后履行方無力履行合同而進行抗辯的權利,所以不安抗辯權的案由可以是合同預期違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
你說的是預期違約吧,說通俗點就是明確告訴你或以實際行動向你表示這合同我不干了。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
(一)概念不同 1、后履行抗辯權,是指在沒有規定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一方在當事人另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有權拒絕先為給付的權利。 2、先履行抗辯權,本質上是對先期違約的抗辯。先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首先違約,是另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原因。...
不安抗辯權,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難以給付之虞時,在對方當事人未履行合用合同履行提供擔保之前,有暫時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
不安抗辯權應承擔什么義務為了兼顧后給付義務人的利益,也便于其能及時提供適當擔保,先給付義務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應及時通知后給付義務人,該通知的內容包括中止履行的意思表示和指出后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的合理期限。行使不安抗辯權的先給付義務人并...
一、先履行一方發現對方沒有履行能力如何處理 如果在履行合同時發現對方的經營或者財務狀況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自己的履行很有可能得不到對應的履行,那么可以運用合同法規定的措施保護自己的利益。具體說,就是中止履行自己的義務。 合同的約定對當事人具...
相同:都沒有履行合同不同:不安抗辯權是基于合法的理由的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當后履行義務一方當事人的財產狀況發生惡化,存在不能履行合同的確切證據時,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可以此為由,拒絕先予履行自己義務的一種權利。不安抗辯權是一種自助...
不安抗辯權是我國法系中的一項傳統制度。我國民法典對不安抗辯權也作了相應的規定。01、相關法條梳理《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