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萬物之源,然而,在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我國水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改革、完善我國現行水資源保護制度,為水資源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英文摘要】Wateristhesourceofallthings,however,inthetraditionalmodeofeconomicgrowth,alongwitheconomicdevelopmentandpopulationgrowth,Waterpollutionandwatershortagehasbecomeanobstacleto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Toachievethesustainableuseofwaterresources,Chinascurrentsystemontheprotectionofwaterresourcesmustbereformandimprovebasedontherecyclingeconomyperspective,Thusprovideapowerfullegalguaranteefortheprotectionofwaterresources.【關鍵詞】水資源;法律;循環經濟【英文關鍵詞】waterresources;law;recyclingeconomy【寫作年份】2008年【正文】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和其他一切生物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環境要素。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特別是在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下,我國的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十分嚴重,使得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國七大重點流域有機污染普遍,各流域干流有57.7%的斷面為三類水質,21.6%為四類水質,6.9%為五類水質,13.8%為五類以上水質;主要湖泊富養營化問題突出;城市地下水50%以上受到嚴重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流水質90%不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2]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仍將是我國水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同時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要解決日益嚴峻的人水之爭,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除了要借助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法律的協調、平衡與保障更是不可缺少,在新的形式下,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建立完善的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對水資源保護的意義循環經濟是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之后,在少數發達國家中出現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此后為許多國家所接受和倡導。循環經濟是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其基本內涵是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要求首先是在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講求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以減少資源的投入,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其次是對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體現回收再使用和循環利用的原則,達到廢棄物的資源化;最后是對不能循環再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使其不對環境帶來污染。具體到水資源的保護,是指在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中,盡量減少水資源的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循環經濟將水資源保護從傳統的末端治理”引向源頭治理”、污染預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解決水資源日益短缺、水污染日益嚴重的這一迫在眉睫的重大難題,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建設節水型社會,目前,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60%,發達國家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一般在90%以上;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國等先進國家的8倍。若2030年和2050年年全國廢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80%和95%,則污水再生量將達到680億m3~850億m3和1000億~1450億m3,將大大緩解未來我國水資源緊張狀況并改善環境。[3]因此,要有效保護水資源,應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于水資源保護立法,讓其成為被社會普遍接受、有效運轉的制度,為我國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企業破產清算】淺析企業破產逃債及其預防對策 破產是在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能清償債務的前提下,法院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本人的申請作出宣告,并依法對其財產進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產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在商品經濟...
一、債權人代位訴訟制度的目的 研究代位訴訟制度,必須首先明確設定該制度的目的。合同法之所以要設立代位訴訟制度,是因為債務人怠于行使對次債務人債權的行為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為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特賦予債權人特定的訴權。按照一般的訴權理論,行使訴權...
表見代理最早起源于德國民法典,隨之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確立了這項法律制度。 一、表見代理制度的理論基礎 1. 表見代理最早起源于德國民法典,隨之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確立了這項法律制度。德國民法典170-17...
1.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有哪些 環境與 資源保護法,是 環境法和 自然資源法的統稱。環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關于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 法律規范的總稱 。自然資源法是調整人們在開發、利...
一、締約上過失責任的概念及法律規定 締約上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早在羅馬法上就有了有關締約上過失責任的討論,但沒有形成締約上過失責任的完整理論...
(一)符合現代立法的發展趨勢。現在非財產損失作為損害賠償的范圍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應順應世界立法的發展趨勢,將精神損害賠償引入我國的附帶民事訴訟中來。 (二)實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是將公民的人格、名譽當成了商品。人格和尊嚴不能等價交換并不等于說...
1.我國制定的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10.0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
特殊的普通合伙中的責任安全探討 一、發生背景和依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的制度困境 (一)特定情況下的有限責任使合伙人內部的責任分配更趨公平合理 而我國新《合伙企業法》第57條的規定:一個合伙人或者數個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
【摘要】環境法律制度對于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性。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壓力和制度缺陷,這要求其進行環境法律制度創新,突破制度障礙,為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提供制度支撐。環境法律制度創新應當滿足一定要求,在現階段,長株潭城市...
以下物權法論文題目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論生態化理念對物權法的影響 物權法中土地征收征用公共利益研究 《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對《擔保法》的突破 我國《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 《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制度的改進與不足 物權變動中第三人利益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