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環境民主原則是環境資源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實質是指社會公眾在環境管理及其相關事務中享有廣泛參與的權利和義務。本文從闡述環境民主原則的涵義入手,分別論述了環境民主原則的理論基礎、具體內容,結合這一原則在我國的實施情況,提出了貫徹落實環境民主原則的具體途徑,從而實現環境資源法的民主化,環境民主手段的法律制度化。【英文摘要】Environmentaldemocracyprincipleisthebasicprincipleofenvironmentallaw,itsessenceisthefactthatthesocialpublichavebroadrightsandobligations.Thepapersetforththemeaninganddiscussthetheorybasic,concretecontent,withtheimplementinourcountry,putforwardtheconcretewaytorealizeEnvironmentaldemocracy,theEnvironmentaldemocracymethodtakeshapesystem.【關鍵詞】環境民主;公眾參與;環境法治【英文關鍵詞】Environmentaldemocracy;thepublicparticipation;rulebyenvironmentallaw【寫作年份】2008年【正文】環境民主原則是民主主義理念在環境管理活動中的延伸,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環境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民主法律制度。實踐證明,環境民主原則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對其理論依據及立法實踐作進一步的考察,探尋完善環境民主原則機制的路徑,對于保護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一、環境民主原則的基本涵義環境民主原則主要是指社會公眾在環境管理及其相關事務中進行參與和決策的資格與必要性,并據此享有和承擔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我國環境法的有關著作中學者們對于環境民主原則的表述不盡一致。有的將其稱為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有的稱其為環境保護的民主原則”,也有人將其概括為公眾參與原則”。雖然其各自強調的重點有差異,但其基本內涵則應該是一致的。筆者之所以將其概括為環境民主原則,主要是因為環境民主原則既有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管理之意又能集中反映民主精神在環境管理及其相關事務中的貫徹和體現,是民主主義理念在環境管理活動中的必要延伸。將其稱為環境民主原則可以使理論歸納更為科學和準確。該原則的確立對于提高環境決策的品質和公眾的環境意識,對于促進政府與人民在環境保護中的合作,對于保障公眾的環境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環境民主原則得以發展的力量之源主要有兩個:公民環境權理論與民主思想的結合;環境保護群眾運動和民主運動的結合。當代民主運動和環境保護運動的緊密結合,是促進環境民主成為環境法指導原則的基本動力。環境民主原則的逐步確立主要取決于人們對環境要素法律屬性認識的不斷深化,并由此引發民主精神在環境領域逐步生并不斷得以強化和穩固發展,直到目前環境民主原則已成為為世界各國環境法所普遍認可和遵循的一項基本準則。對于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律原則,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其理論基礎,以便對其基本內涵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把握。二、環境民主原則的理論基礎(一)公共信托理論公共信托理論是環境民主原則重要理論基礎。公共信托理論源于羅馬法,基本含義是:空氣、水、河流及其他自然資源本質上屬于公民的共同財產,應基于公共利益之目的由政府或其他組織以信托的形式加以管理和利用。而現代的公共信托理論是由美國學者薩*斯教授發展而來的。薩*斯教授認為,在不侵害他人財產的前提下使用自己的財產——這古老的法諺是對環境資源具有公共權利屬性的最好寫照,而大氣、水等公眾所有的環境資源屬于全體人民共同的資產,對其管理、使用應當符合公共利益;公民和政府之間形成一種信托關系,公民作為委托人把有關環境資源管理、使用的權利授予政府,政府必須履行有關受托人的義務,在基于社會公益的前提上合理地處置、使用這些公共財產;因此,為了確保政府更好地履行受托人之義務,體現環境民主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就是必要的。
盡管各國法律對于合同的定義表述不一,但對合同的基本內涵也即合同成立的核心要件的認識還是比較一致的,即合同是當事人的合意即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依法達成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根據合同法的一般理論,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主要有如下...
1.我國法律體系框架 不知道您設置這個題目的目的是什么,我國法律多如牛毛,不可能一一列舉,但理論上,我國法律體系的框架如下:一、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等級的法律;二、法律。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在全國通用的,...
環境保護法基本原則有哪些環保法的基本原則有:1、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正確處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
1.完善我國環境法制建設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環境保護法》依據憲法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并借鑒了國外環境立法經驗,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原則、基本制度和管理措施,還把環境影響評價、污染者的責任、征收排污費、對基本建設項目衽三同時等,作為強制性的法律...
1.法制手抄報大全 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如何分類的? 1、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種行為規范的總稱。 2、按照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劃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本法即憲法它規定國家的政治制度、...
1.關于法律的手抄報內容 我們與法: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保護,并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
1.法律進社區最好宣講那些方面的法律內容 法律進社區活動的概念應當是:凡屬于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中介組織實施、作用于社區的管理、服務、援助、宣傳教育等活動,都屬于法律進社區的范疇。如社區居民民主權利的行使涉及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
1.德國有哪些法律制度 1。封建法制的形成與發展 (1)在整個封建時代,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淵源的多元化是德國法最基本的特點。習慣法、地方法、教會法、羅馬法以及帝國法令長期并存。source: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2)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匯編...
1.農民群眾應學習和掌握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農村法制宣傳教育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要宣傳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特別是關于家庭聯產承包、減輕農民負擔等政策(中央1號文件)的同時,結合農村實際學習宣傳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 ...
1.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 法制教育手抄報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