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對合伙事務的管理沒有規章可循,合伙人民主協商的時候少,個別合伙人濫用資金優勢地位的時候多,時間一長,必然離心離德;其次,合伙財務制度無法可依,記帳憑證有很大地隨意性,合伙人監督不及時,一旦發生糾紛,又對記帳憑證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事過境遷,記帳的人又如何解釋得清楚。最后,個人合伙沒有統一的清算程序。合伙糾紛已成為法官最頭痛的糾紛之一。而法官在審理個人合伙糾紛案件的錯誤認識和做法更加重了個人合伙紛爭,極大影響了社會公正的實現,損害了法院的良好形像。
一、合伙未經清算,不予受理。
依照民訴法第108條之規定,只要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法院管轄,均應受理。所謂具體的事實,并非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所以,盡管未事先清算,亦應受理。法院在審理此類糾紛時,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告知當事人有權自行清算;二是委托審計事務所或會計事務所對財務進行鑒定,此舉僅適用于同財務管理比較完善的個人合伙適用;三是依據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對記帳憑證一一進行質證、審核,拒不交出帳本,以妨礙訴訟論處,借此侵占財產的,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察。
二、雖有終止合伙協議,但未結清算,合伙不得終止,其他合伙人的經營行為仍應全體合伙人共同承擔。
清算是企業法人終止的必經程序,未經清算,企業法人不得終止。但個人合伙不同,《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合伙終止只需合伙人達成書面協議即可,當合伙人約定的終止事由出現或合伙人決定終止合伙的,合伙即可終止。對合伙財產的處理,有書面協議,按協議處理;沒有書面協議,又協商不成的,如果合伙人出資額相等,應當考慮多數人意見酌情處理;合伙人出資額不等的,可以按出資額占全部合伙額多的合伙人的意見處理,但要保護其他合伙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只要當事人就終止合伙達成一致意見,合伙即終止,清算是下一步的工作。部分合伙人在合伙終止又以全體合伙人的財產進行經營的,其行為后果由他們自行承擔,因此,造成其他合伙人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尤其應注意的是,無效合伙的當事人只要表達了不再參與合伙意思表示或其行為已表明不再參與合伙的,不管合伙人之間是否就終止合伙達成協議,部分合伙人繼續經營的,其行為后果由其自行承擔。有的法院在處一無效合伙糾紛時將部分合伙人擅自繼續非法經營造成他人損害的,其賠償責任仍由原合伙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這種做法顯然是欠妥的。依照過錯責任原則,退伙人對損害的發生主觀上沒有任何過錯,不應承擔責任,依據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合伙人退伙后,不享有經營收益,也不應承擔責任。處理無效合伙的原則很大程度上可以參照婚姻法上的同居關系處理規則,合則聚,不合則分,甚至連招呼不打就可抬腿走人。其財產的處理是共同生活期間積累的財產為共同共有,否則,為個人所有。
三、帳目不清,對合伙財產不作處理,駁回分割財產的訴訟請求
因財務制度的混亂,即使通過審計、會計鑒定的方式,仍不能查明經營期間的支出情況,因而,有的法院以原告舉證不能駁回其訴訟請求。合伙糾紛解決的最后渠道就此阻塞。實踐中,有的合伙人變賣合伙財產后又設置障礙使得帳目無法查清,為的就是要法院無法處理,達到永久占有之目的。據此,筆者認為,合伙帳目可以分塊處理,一是投入,形成不動產和機械設備等動產;二是營業支出;三是營業收入;四是負債。后三部分均不確定的,可以將第一部分財產折價、變賣、拍賣,然后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二、三部分不確定的,可以將第一部分的財產用于清償債務,對清償債務達不成一致意見的,也可以先分割第一部分的財產,債務對內按出資比例或約定比例清償,對外負連帶清償責任。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合伙糾紛】如何走出個人合伙糾紛處理的誤區 與公司和其它企業法人不同,個人合伙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致內亂不斷,紛爭不止。首先,對合伙事務的管理沒有規章可循,合伙人民主協商的時候少,個別合伙人濫用資金優勢地位的時候多,時間一長,必然離心離...
合伙協議糾紛案件處理具體如下: 正確地把握處理合伙協議糾紛的幾個基本原則 1、掌握合伙的最本質特征。 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并要求合伙人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
合伙糾紛的正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及時暴露事務所的不穩定因素,避免更大動蕩。 2.推動合伙游戲規則的完善。 3.反思檢討合伙文化,及時修補合伙關系。注冊會計師合伙糾紛的常見解決方式 根據本人對沿海某地36起注冊會計師合伙...
誤區一:訴求都屬法院受理范圍誤區二:法定時效無期限誤區三:自愿放棄權利可再主張誤區四:未經工傷認定主張權利誤區五:訴訟中己方不用舉證誤區六:勞動者可隨時主張權利誤區七:對勞動報酬約定籠統誤區八:女職工三期禁止解雇誤區九:個人原因離職能討補償...
固定收益與保底條款一般指有限合伙人不參與合伙企業經營管理,也不承擔合伙企業的經營風險,只是收取固定收益,或者取得不低于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收益(最低回報條款)或至少保證本金不受損失(保本條款)。為了吸引投資者、募集資金,普通合伙人或管理人常以各...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面臨的主要法律問題和風險包括委托人與資金管理人之間的委托管理的民法調整問題、基金的組織形式受到商法兼容問題、基金運行中受到相關證券期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制的問題、基金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及相關善后的法律法規規制問題、有關非法集資甚...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面臨的主要法律問題和風險包括委托人與資金管理人之間的委托管理的民法調整問題、基金的組織形式受到商法兼容問題、基金運行中受到相關證券期貨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制的問題、基金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及相關善后的法律法規規制問題、有關非法集資甚...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
一、關于監護,取消了訴前指定及否定按順序指定 民法總則第31條規定: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
明確可訴的糾紛類型在合伙企業法中規定了三種情形:一是合伙除名糾紛。被除名人對除名決議有異議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法院起訴;二是有限合伙人的維權之訴。即其在合伙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有責任的合伙人提起訴訟,類似于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