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理論基礎的差異分析
會計差錯更正與合并會計報表項目抵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兩者的理論基礎的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概念和功能不同
會計差錯是指在會計核算中由于確認、計量和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包括會計政策上的差錯、會計估計上的差錯和其他差錯。會計差錯更正指的是審計人員根據上述會計差錯對于單個經濟組織的賬表資料帶來的錯誤影響金額進行的重新調整的過程,其主要功能是保證單個經濟組織會計報表信息的真實性與公允披露。合并會計報表的抵消分錄指的是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對于相關應該抵消的項目進行的調整分錄。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抵消項目主要有母公司對子公司股權投資項目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項目、母子公司之間內部往來項目、存貨中未實現利潤項目、固定資產項目、無形資產項目和盈余公積項目;合并利潤與利潤分配表的抵消項目主要有內部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內部投資收益項目、管理費用項目和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利潤分配項目等;合并現金流量表的抵消項目在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和合并利潤與利潤分配表時一并處理。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真實、公允地反映母子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變動情況。
2.程序和影響不同
會計差錯更正的主要程序很簡單,其調賬路徑是“實際記賬憑證—實際賬簿—實際會計報表”,其最大的特點是會計差錯調整分錄可以進入各個經濟實體正式會計報表系統,即只需要調整一次,在下期不需要再次調整這些差錯項目對下期會計報表的影響金額。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抵消分錄的操作程序非常特殊,其調整路徑是“抵消分錄—虛擬賬簿—抵消分錄工作底稿—正式合并會計報表”,即抵消分錄它在編制后不進入各個獨立經濟實體的正式財務報表系統中。在連續幾年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一旦上期應該抵消項目的累計影響尚未消除,在下期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這些項目的影響金額還要與下期重新發生的應該抵消的項目一并再次抵消,以保證整體合并會計報表的真實與公允表達。
二、實務操作差異分析
由于兩者的理論基礎不同,會計差錯更正與合并會計報表抵消分錄的實務操作結果也不一樣,為了便于學習與交流,筆者舉例分述之:
1.會計差錯更正的賬務處理
案例1:2005年1月31日,注冊會計師在審計A公司財務報告時發現該公司2004年度重復一筆銷售業務,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虛增50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虛增400萬元,應收賬款虛增585萬元,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虛增85萬元。假設不考慮所得稅與盈余公積的影響,審計重要性水平為50萬元。壞賬準備按照備抵法進行處理,壞賬準備的提取比率為應收賬款年末賬面價值的5%,則第1年注冊會計師的會計差錯更正的調賬意見為:
借:庫存商品4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
應交稅費—增值稅(銷項稅金)85
貸:應收賬款585
借:壞賬準備29.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9.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70.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70.75
由于該公司的會計差錯項目的影響金額已經相應地進入其原有的賬表系統,其影響已經全部消除,由此,A公司在調整上述差錯后,其年末數據已經恢復正常,到下期年初,其金額也是正確的,在對會計差錯進行調整后,A公司在第1年以后各個期間就沒有必要對上述差錯金額再進行賬務處理。
2.合并會計報表抵消項目的賬務處理
案例2:B公司是C公司的母公司。2005年1月31日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確認有一筆存貨銷售業務需要抵消。該筆業務是2004年10月31日發生的,母公司銷售一批庫存商品給子公司,銷售價格500萬元,成本400萬元,子公司購入后當年全部未銷售,款項一直賒欠。假設不考慮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影響,增值稅率17%,且壞賬準備和盈余公積另行處理。則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抵消分錄時,第1年的抵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收入500
貸:主營業務成本400
存貨100
借:應付賬款-B公司585
貸:應收賬款-C公司585
由于第1年的抵消分錄并沒有進入B公司和C公司的原有賬表系統之中,加之這批存貨在第2年全部未銷售,這筆未實現的內部銷售業務對于母子公司會計報表的累計影響全部未消除,因此,第2年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還需要考慮其實質影響,進而連續編制抵消分錄,一直到其影響數全部消除為止。如果上述分錄是會計差錯調整,則在編制調整分錄后,會計人員可以將調整金額通過常規過賬程序進入母公司和子公司原有的會計報表系統中,在隨后的會計期間,則無需再進行賬務處理。與會計差錯更正不同,在編制合并報表抵消分錄時,第2年還需編制相應的抵消分錄,這里假設不再考慮內部債權債務問題,則其賬務處理為: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100
貸:存貨100
假設在第3年C公司購入B公司的存貨還是全部未銷售,則在編制當期合并會計報表時,由于其實質性累計影響并未消除,則還需對這筆業務編制抵消分錄,其賬務處理同上。假設在第3年子公司把上述存貨全部銷售,銷售收入600萬元,由于上期的調整分錄沒有進入B公司和C公司原有的賬表系統之中,它還會影響到合并會計報表項目的年初未分配利潤,但對存貨的累計影響就此全部消除了,因此,存貨無需再次調整,但年初未分配利潤項目還需要調整,其抵消分錄變為: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100
貸:主營業務成本100
假設在3年C公司購入B公司的存貨被銷售了15%,銷售收入80萬元,其余未實現銷售,則第1年存貨中未實現的利潤對年初未分配利潤的影響數還需全部抵消,而對于存貨來說,其累計影響數還有85%嘗未消除,因此,也需要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再次抵消,其賬務處理為: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100
貸:主營業務成本15
存貨85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錄網進行法律咨詢,我們有許多專業的律師可以為你服務,并且,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又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財務報表主要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是以會計準則為規范編制的,向所有者、債權人、政府及其他有關各方及社會公眾等外部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或財務狀...
1.由于會計確認不當形成的會計差錯 會計確認就是依據一定標準去識別和確定發生的經濟業務走否可以作為會計要素進入會計系劣和其數據應否列入會計報表的過程。它解決的是會計的定性問題為會計計量確定空間范圍、時間界限。根據會計確認標準對會計確產生的影...
1.會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會計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物業管理企業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保...
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 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并調整。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會計...
外幣財務報表折算是跨國公司會計的三大難題之一。外幣報表折算方法通常有流動非流動法、貨幣非貨幣法、現行匯率法和時態法,其優劣之爭皆因折算匯率的選擇而起,運用較廣泛的有現行匯率法和時態法。外幣折算差額通常是指在現行匯率法下凈資產采用現行匯率折算...
1.請問企業計提壞賬準備都有哪些法規依據 <;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 資 產第十八條 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五)企業應于期末時對應收款項(不包括應收票據,下同)計提壞賬準備。壞賬準備應當單獨核算,在資產負債表...
,是指對企業的會計報表(財務報告)所進行的審計。 會計報表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會計報表附注及相關附表。會計報表還包括合并會計報表、清算會計報表等。 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 1.真實性:指報表反映的事項真實存在,有關業務在特...
一、主要可供操縱的現金流量項目 現金流量由經營、投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三大類組成。運用現金流量指標分析體系主要分析企業的獲現能力、償債能力、收益質量和發展能力等。這些指標的數據來源于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相應項目,其中現金...
一、正確看待企業財務報表 現實生活中,會計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用來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這就必然涉及記錄的規則和對客觀事物價值的主管判斷;這種記錄是對企業過去的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進行記錄,我們沒法得到確切的關于未來的信息。這兩種主要存在的...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2000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87號公布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