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含義
經濟效益審計是獨立的審計機關或審計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根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審查,評價其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益性,提出審計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活動。經濟效益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作出評價,促其提高經濟效益。
二、經濟效益審計與其他審計的區別
1、目的不同。效益審計注重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益性,主要審查是否全部開發利用了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從而提出審計建議及措施。其他審計的目的則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的審查,促使被審計單位維護國家的財經法紀,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2、審計內容不同。效益審計內容包括審查生產力各要素的開發和利用情況;審查和評價企業的管理素質和水平。其他審計的內容主要是被審計單位在財務收支方面有無違反國家財經法紀的行為;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賬務處理是否合法合規;通過對各種財務指標的分析,正確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益性;指出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對單位違紀違規行為按規定作出處罰的決定。從廣義上看,效益審計涵括了財務審計的內容,在審計實踐中,很多審計部門均是從財務審計入手的。
3、審計原則不同。效益審計的評價原則一般有三條:一是堅持宏觀經濟效益指導微觀經濟效益;二是堅持當前效益與長遠效益的統一;三是堅持經濟效益與非經濟效益相結合。而其他審計的評價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依法審計;二是客觀公正。這兩條原則實質上反映的是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4、效益審計和其他審計在方法上各有側重。如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審計的重點集中在各種收入項目和成本費用以及留存收益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審查上,一般用盤點法、核對法、對比法;而效益審計除采用財務審計的一般方法外,還要根據需要適當地運用一些現代的管理方法,如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凈值法、價值工程法,等等。
三、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意義
1、開展效益審計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能促進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開展效益審計,通過對企業管理效能和經濟決策的評審以及對企業基本經濟活動流程的審查,完善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樹立科學管理意識,提高經濟效益。
2、開展效益審計可全面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經濟監督、經濟評價、經濟控制是內部審計的三大職能。多年來,內部審計人員運用傳統的財務審計手段,查錯糾弊,嚴法紀,促管理,充分發揮經濟監督、經濟控制的職能,贏得了“經濟衛士”的稱號。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對內部審計的期望越來越高,企業管理者不僅重視查出的問題,而且更關心今后如何規范,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能診斷而且會治療。而要做到對癥下藥,就必須對企業經營情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所以內部審計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收支審計,而應擴展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不應只重視事后審計,而應擴展到事前審計、事中審計。深入開展經濟效益審計,延伸了審計范圍,拓展了審計領域,完善了內部審計的內容。
3、經濟效益審計是內審部門與被審計單位的最佳結合點,有利于審計工作的深入開展。多年來,由于隔閡很多,審計人員往往無法了解企業的一些真實情況,審計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經濟效益審計是一種建設性審計,與被審計單位的追求目標是一致的,能得到被審計單位的配合。
四、經濟效益審計實施方法
1、系統分析法。系統分析是一種組織管理分析的方法,需要用到多種學科的內容和方法,包括系統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工程等學科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其特點是分析規模龐大,涉及因素眾多。適用于結構復雜,目標多樣,功能綜合、模糊性大和承受的風險大等系統工程的分析。由于經濟效益審計具有全面性、統一性和科學性的特點,進行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必須把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利用系統分析方法進行經濟效益審計必須注意整體性、相關性、最優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在對被審計單位全面經濟效益或經濟效益某一方面進行事前或事后審計時,要應用各種專門方法,在審計目標確定、審計對象測試、效益因素分析、系統項目(組織、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建議與措施),審計報告與結論編寫等一系列審計環節中對審計事項進行全面綜合和系統的分析評價。
2、數量分析法。考核經濟效益指標的完成情況是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內容,而經濟效益的指標大多數是數量分析的指標。因此,在進行效益審計時,必須廣泛采用數量分析方法。運用數量分析方法進行效益審計時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有機結合;二是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的有機統一。
3、現代管理數學法。經濟效益審計要實行事前和事后審計的有機統一,就要更多運用現代管理數學法,對經濟活動中的各個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用較為準確和科學的信息資料幫助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并輔助企業的決策,提高經營決策、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各種科學的計算方法、管理方法以及有關的管理模型,以便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有效地控制,最終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人的行為分析法。人的行為對經濟效益影響很大。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善經營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生產活動只有通過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才能完成,經濟效益審計要從中國特點和現實出發,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研究分析干部和職工在兩個文明建設和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過人的行為的有效性尋求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措施。
五、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
1、抓重點,分清主次,處理好財務收支審計與經濟效益審計的關系。真實性、完整性是經濟效益審計的前提、基礎,把真實性搞清楚了進而檢查其合法性,評價其效益性。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優化審計隊伍結構。經濟效益審計是一種全面的審計,需要運用先進的系統分析方法,需要運用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對我們來說是個新的挑戰。目前,我們審計隊伍大部分是財務人員,人員結構單一,這也從根本上限制了這一審計業務的應用推廣。所以,必須充實、優化審計隊伍,同時審計人員也要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拓寬知識面,增強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盡快建立完備的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經濟評價指標是標準、是尺度,由于企業的特殊性,行業的一些評價指標不可能完全適合本企業,目前一些企業缺乏積累,沒有一套完備的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科學的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一定難度,所以盡快建立適合本企業的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內部審計外包與外部審計的區別是什么一、是審計的內容和目的不同。內部審計的內容主要是依據企業經營戰略目標、單位內部的定額、計劃指標及內部管理制度等,檢查企業各項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經濟活動取得的經濟效益等,提出各項改善措施,評價企業內部受托經...
一、經濟效益審計的定義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經濟效益審計是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有關經濟效益方面的情況所實施的一種審計。這是我國對經濟效益審計的長期認識,我們將其歸類為種類論。 經濟效益審計從我國恢復審計以來就一直是審計種類中...
在弄清了尋租概念后,我們可以將審計尋租定義為:審計人員通過非生產性手段使社會既得經濟利益從其他主體轉向本主體的行為。理解這個概念要把握兩點:1、這里的審計人員不單純是指注冊會計師,還包括會計師事務所。2、定義涵蓋的意思是審計人員通過非生產性...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1.國家關于內部審計的法規和準則主要有哪些 中國內部審計準則是中國內部審計工作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審計實務指南三個層次組成。 (一)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基本準則是內部審計準則的總綱,是內部...
基建項目審計的特征 (一)審計環節多,流程長,內容較復雜。 基建項目的審計要從項目的決策、選址、設計、招投標到施工管理、完工驗收、財務決算和交付使用全過程進行全面審計。涉及內容多且復雜,尤其項目的工程質量審計專業性、技術性強,要求審計人員...
一、盈余管理的動機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者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的機會主義行為,旨在誤導那些以經營業績為基礎的決策行為或影響那些以財務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后果。恰當的盈余管理可以為公司贏得理財和經營活動的彈性空間。...
1.二,我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有哪些 為了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審計執法,防范審計風險,修訂后的《審計法》在第三條中增加了一款作為第二款:即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
1.如何增強法治思維 開展審計工作 審計機關要進一步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健全審計干部法律知識培訓制度,完善審計干部自學法律制度,加強法律師資教材建設,不斷創新審計干部學法形式。一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在重大事...
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及部分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內部審計現狀不容樂觀,尚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1、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設置不合理,獨立性較差。 2、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 3、內部審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