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另外,本法未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裁定駁回起訴,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這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的,不能上訴,只能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
行政訴訟被告的權利有: 1、申請回避的權利。 2、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3、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的權利。 4、提出證據的權利。 5、經法院許可,有權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員發問的權利。 6、有權辯論、查閱補正庭審筆錄。 7、申請保全證據和延長期限的權利。 8、提出上訴和撤回上訴的權利。 9、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判決、裁定的權利。 被告辯護律師享有調查取證權,無論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方律師,法律都沒有限制其調查的權利;但在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未經法院同意,在行政訴訟中的調查取證......
行政訴訟第三人的法律地位與原告、被告類似。第三人在訴訟中有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的權利和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提起上訴等權利。但是因第三人有類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與類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因此,他們各自的法律地位均獨立但卻不相同,類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因大部分均具有原告資格,在訴訟中的權利、義務幾乎和原告相同;而類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因行政訴訟被告不得反訴及不能在行政訴訟期間向原告和證人自行搜集證據的限制,類似于被告的第三人因其在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中所處的地位,也可能有這樣的限制。在應當追加......
不能。 因為我國的司法制度決定了法院是最終的裁決機關。 當然法院也會出問題,一旦發現有問題,可以通過上訴、申訴、申請檢察機關抗訴等法律程序進行糾正。對產生的損失可以提出國家賠償請求。但所有的程序,法院均不以被告身份出現。 請采納
口頭上訴是否有效,關健要看是什么案件。 1、如果是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案件,則上訴應當提交上訴狀,口頭上訴無效。 2、如果是刑事訴訟案件,則被告人可以以口頭形式進行上訴,并不是必須提交上訴狀,口頭上訴是有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
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1、市(分、州)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被訴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條中規定:人民法院在第一審程序中,征得原告的同意后,可以依職權追加被告。根據該條的規定,對原告起訴中漏列的被告,人民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可以依職權追加為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
一、行政訴訟第三人特征 依據《行政訴訟法》第29條規定,行政訴訟第三人有以下幾個特征: 1、行政訴訟第三人一般是原告、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對人 2、行政訴訟第三人是同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 3、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必須是在訴訟開始...
按民事訴訟解答 1、除非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一審判決錯誤,否則一般都是維持原判。 2、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
一審程序:原告起訴;法院受理后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內提交答辯狀,法院在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不影響審理;決定開庭審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并公告;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
在民事訴訟中,一般的案件只要符合立案的基本條件就可以立案,至于有沒有證據,證據的證明力等問題是立案后業務庭的法官進行審查,從而判決是否支持你的訴訟請求。《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不可以,需要原告到被告戶籍所在地法院,或被告經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訴訟。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