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年內都可以起訴。需要準備起訴狀和相應的證據,建議委托律師代理起訴事宜。 交通事故發生后,肇事方拒絕承擔賠償責任的,受害方可以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維權。 第一步:明確要告誰 打官司中,告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告的對象不對,不僅浪費了時間、人力、財力,還達不到要求賠償的目的。在告誰的問題上,首先要看發生事故時對方所駕車輛行駛證上的車主是誰,如果是肇事司機本人,那就直接起訴他。如果車輛另有其主,可以將肇事司機與車主作為共同被告一起起訴。如果車主是單位,可以將單位一并作為被告告上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即,所謂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為人在交通運輸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
交通肇事(我們只考察構成犯罪的案件)逃逸案件不斷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認定交通肇事逃逸,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對此并沒有統一的認識,由此給交通肇事嫌疑人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為了說明問題,先看以下幾個案例。 案例一:2004年6月23日22時許,古某駕駛桑塔納轎車,沿沭牛路由東向西行駛,行至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駐地,因順行的該鎮灣子村村民英某突然從路北向路南轉彎,古某剎車不及時,當場將英某撞死。古某下車見英已死亡,就駕車離開現場,到了交警隊報案。 案例二:200......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樣認定 1、必須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為在情節上的加重。因此,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滿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這包括三方面 (1)必須以交通肇事行為的發生為前提。 (2)行為人必須...
導讀:交通肇事之后找人頂罪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應如何定性和處理?本期法信整理了典型案例裁判規則,為讀者辦理相關類案提供借鑒。 1.交通肇事后找人頂罪應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程某交通肇事案 案例要旨:交通肇事后找人頂罪的行為,具有以下特征...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節怎么認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節:(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如何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構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滿足上文所論及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在情節上的加重。因此,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滿足交通肇事后...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發生交通事故后,對于受害人或受損財物未做必要的搶救或處理或未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警,擅自逃離現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無法確定和追究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對肇事情況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認定不知情 這樣的情況必須要拿出不知情的證據。 出了交通事故,你不知情,在交通隊來看不是理由,出了事故對方報案,而你離開了現場,法律上就屬于肇事逃逸,法律不管你是否知情。 一般交通隊確認了你的責任,你自己也認可了自己的責任...
一、犯罪逃逸如何處罰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交通肇事構成犯罪逃逸的,一般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
一、輕微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對方逃逸,事故如何認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第1款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