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管理人由誰任命
我國是由法院指定,但債權人可以申請更換。
關于破產管理人的選任方式,各國存在3種模式:
1、法院指定管理人
這一方式為日本、西班牙、法國、比利時等國采用。法院在破產程序中決定指定何人為破產管理人,債權人會議一般不得干預。但債權人會議對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異議。這一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效率高,破產管理人能及時產生,但其主要弊端是債權人的共同意志難以充分體現。
2、債權人選任管理人
這以美國、瑞士、加拿大等國為代表。在這些國家破產宣告后,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破產管理人,在破產宣告至破產管理人被選任出來前或債權人會議一直未選任出破產管理人兩種情況下,由法院任命臨時破產管理人負責清算事務。這一方式反映了破產法對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基本精神“徹底貫徹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的自治精神”。但這一方式的不利之處是效率低,可能會出現債權人會議選不出破產管理人的情形。
3、由機關指定管理人
以英國為代表,但這種選任方式可能導致事權不一,因而受到爭議。
破產法》規定:1.企業破產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
關于破產管理人的選任方式,各國存在三種立法例:1、由法院選任并指定破產管理人。這為日本、西班牙、法國、比利時等國采用。(我國現行破產立法也是采用這一方式)。法院在破產程序中決定指定何人為破產管理人,債權人會議一般不得干預。但債權人會議對法院指定的破產管理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出異議。這一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效率高,破產管理人能及時產生,但其主要弊端是債權人的共同意志難以充分體現。2、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破產管理人。這以美國、瑞士、加拿大等國為代表。在這些國家破產宣告后,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破產管理人,在破產宣告至破產管理人被選任出來前或債權人會議一直未選任出破產管理人兩種情況下,由法院任命臨時破產管理人負責清算事務。這一方式反映了破產法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基本功能要求,“徹底貫徹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的自治精神”。但這一方式的不利之處是效率低,可能會出現債權人會議選不出破產管理人的情形。3、由債權人會議選任和法定權力機關指定破產管理人。這以我國臺灣地區和英國為代表,但這種選任方式可能導致事權不一,因而受到較多的批評。
我國破產立法究竟應采用何種方式?本文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首先,從破產管理人的地位來看。在英美法系破產管理人為受托人,在大陸法系則無定論,理論上可歸為代理說、職務說和代表說三類觀點。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全面完整。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接受破產管理人具有獨立的地位,不是任何一方的利益的代表,當然,也不是債權人利益的代表。因此,破產管理人的選任可說是一項較獨立的工作。我們認為,目前我國采取法院指定破產管理人的方式是比較合適的。由于破產程序是在法院主持下進行的法律程序,由法院選任破產管理人,在理論上并無不妥,在實踐中能及時產生管理人,保證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其次,一國采用何種立法例,要考慮該國的自身利益、價值取向、立法精神和目的、法律體系及其相關輔助制度、法律傳統等因素即要從本國國情出發。破產管理人制度也不例外。考慮到我國訴訟結構形式受大陸法系職權主義影響較深,具有職權主義訴訟結構的一般特點,破產管理人階層尚處于發育階段;而且,市場經濟體制也處于發展階段,各種相關的輔助機制,保障制度還十分欠缺,在公正與效率的較量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正仍將是主導。所以,由法院選任破產管理人是適當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破產法的基本功能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而債權人會議對破產管理人的監督是保護債權人利益的關鍵,如果對破產管理人的選任,債權人會議不能予以有效的監督,這與破產法基本功能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為了保障破產程序的順利進行,保護全體債權人的利益,在法院選任管理人后,如有正當理由,可經有表決權債權總額一定比例的債權人表決通過,向法院申請更換管理人。
《公司法》規定:2.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
看到這些大家一定對破產管理人由誰任命這個問題有相當的了解了,我相信大家也有相當的疑問,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歡迎大家咨詢律聊網,那里會有專業的律師為你在線答疑。同時祝您生活愉快,萬事順心。
關于破產清算人的人數,大多任命一人,也有任命多人的,如《日本破產法》規定,法院認為必要時,可以選任數人,有數人時,共同執行其職務,經法院許可可以分管職務。但第三人對破產管財人的意思表示,以對其數人中的一人表示即可。然而在實踐中,日本很少選任...
公司在無法還清債務時,通常會宣告破產,而在此期間,公司可能會遇到以下三種情形:資產接管,資產管理,破產清算。 這三個名詞從字面上看十分相似,但在真正面對公司破產時,我們絕不能將三者混為一談。今天就帶大家了...
一、財務負責人該如何變更 財務負責人的變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辦理地點。對于一個單位要變更財務負責人,那么就需要到當地主管的國稅局以及地稅局變更,一定要將兩個稅務局都申請變更,否則出現問題得不到有利依據。 2.填寫變更申請。到了...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4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其中專設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一章,適用于非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的破產案件。這是繼適用于全民所有制企業的《企業破產法(試行)》(以下簡稱企業破產法)后,制定的又一項有...
公司破產后由誰組織進行公司清算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由人民法院自宣告之日起15日內成立清算組,清算組由人民法院與同級人民政府協商指定,由相關人員包括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員組成。刻制清算組圖章;在銀行開立帳號;、明確清算組的主要職責,并進行內部...
企業破產清算和自行清算有什么不同 1、導致清算的原因不同。公司解散清算的原因包括:營業期限屆滿、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決議解散、被吊銷執照或責令關閉等等;破產清算的原因是因公司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破產管理人是傳統大陸法中的概念,我國現行破產法稱之為破產清簡組。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性和理論準備的薄弱性,現行破產法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缺陷。例如,在破產清簡組問題上,不僅名稱內涵淺顯單一,難以涵蓋破產法的多種功能,而且清簡組的組成成員極不合理...
1、我國法律尚未有對個人申請破產的法律規定。 2、對于個人拖欠銀行貸款無能力償還,銀行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待判決生效履行期滿之后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3、對于民事判決書,國家通過《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一系列的執行措施,以爭取最大程度的將判決書執...
破產管理人和清算組的區別 1、機構成立時間不同。清算組成立于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15日內;破產管理人成立于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之時。 2、機構功能不同。清算組僅僅關注破產清算功能;破產管理人不僅關注破產清算功能,還關注破產重整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