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傷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
1、發生工傷事故后,企業單位要及時報告工傷和職業病情況,不得瞞報和漏報;其次,工傷職工或其親屬申請認定工傷和享受工傷待遇;第三,企業工會組織可以代表工傷職工提出申請。
2、報告、申諸的時間要求:從工傷事故發生之日起或職業病被確診之日起,企業單位應在15日之內報告,工傷職工或其親屬應在15~30天之內申請。在此時間之內,報告和申請要越快越好,這有利于及時調查取證,有利于工傷職工及時享受有關待遇。
3、調查取證和認定工傷:勞動行政部門接到工傷報告和申請后,應抓緊調查取還,一般應在7日內,特殊情況下延至30日,作出是否認定工傷的結論,認定工傷以書面形式通知。調查取證材料要包括:職工申請并對有關問題進行核實;醫院或醫療機構治療工傷和職業病的診斷書及有關資料;企業的工傷報告和現場調查情況。
4、工傷爭議處理:對兩種爭議應適用不同的程序。一是企業單位不同意工傷職工的要求時,職工或其親屬應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結論不服的,雙方當事人應向法院上訴。二是企業或職工對于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認定工傷或者確認支付待遇的決定不服的,應向上一級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結論不服的,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勞務派遣人員工傷事故處理程序
1,勞務派遣員工出現工傷首先由用工單位第一時間送到醫院給予急救。
2,由用工單位或勞務派遣員工本人及時通知勞務公司。
3,勞務公司負責工傷的申報,審批,的鑒定等一系列的工傷程序的處理。
4,工傷的賠償根據工傷鑒定的標準,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賠償。
5,賠償結果達不到一致,勞務派遣員工可通過進行調解或法院宣判。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聊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什么是工傷保險?工傷是工作傷害的簡稱,也稱作職業傷害。工傷的概念是 1921年國際勞工大會上通過的公約中提出的,是指由于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事故傷害。 1964年第48屆國際勞工大會又明確規定,工傷補償應將職業病和上下班交通事故包括在內 ...
工傷后應該單位30日內申請工傷認定,傷情穩定有有殘疾的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最后帶資料去社保局申請工傷保險待遇。 如果沒社保的所有待遇都是單位賠償,單位不給的申請勞動仲裁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
隨著工傷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對于工傷認定的標準也越來越多。然而,仍然有一些情況下的工傷難以認定為工傷,需要特別注意。本文將為您解答兩個問題:什么情況逾期的工傷還可以認定?什么情況逾期的工傷還可以認定工傷? 問題一:什么情況逾期的工傷還可以...
一、單位沒給交工傷保險怎么辦 如有能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建議及時向勞動部門申報工傷認定,由單位支付工傷待遇。工廠沒有幫員工買工傷保險,工傷職工享受相應的工傷待遇全部由單位支付。 1、進行工傷認定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
1、員工發生事故之后,單位因在一個月內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單位不申請,員工本人可以在事故發生后的一年內申請工傷認定。 只要認定為工傷,那么以此出現糾紛,單位不承擔工傷責任,那么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進行索賠。 2、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工傷賠償糾紛案由是勞動爭議,需要先勞動仲裁。 發生工傷賠償糾紛處理: 無論用人單位是否為其雇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只要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首先應按照國務院的相關規定請求工傷保險賠償,不能直接對用人單位提起人身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工傷保險責任的優...
工傷范圍是什么,哪些情形構成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
員工發生工傷該如何賠償?按照我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費用一般由兩類主體承擔。 其中,一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另一部分由用人單位支付。本文整理了相關費用明細,供大家在實務中參考。上期介紹了...
個人預防工傷事故的措施 個人預防工傷事故的措施(上)一、傷情鑒定:為確保涉事人的傷勢有據可查,醫療機構應出具《醫療事故處理規范》,并應對傷情鑒定范圍進行研究和探討,做出必要的建議。(注意:《醫療事故處理規范》只是醫療事故鑒定的第一...
勞動者遭受工傷事故傷害,應當先向人力社局申請工傷認定,所在單位應當在事故發生的30內申請。工會、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在一年內提出認定申請。申請工傷認定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提交: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等。 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