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區別是什么
一、什么是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由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什么是反壟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是一部為了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反壟斷法由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共分為8章57條,包括:總則、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對涉嫌壟斷行為的調查、法律責任和附則。三、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區別
三、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區別
1、從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內容上看,反壟斷法律關系的主體有依法自由參與競爭并抗拒壟斷的權利和不從事壟斷行為的義務;反不正當競爭法律關系的主體則有依法從事正當競爭、抵制不正當競爭的權利和不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義務。
2、從行為方式上看,壟斷主要是企業(廠商)以獨占、寡占及聯合行為等控制市場,排斥或限制競爭,各種形式的壟斷協議或壟斷組織(托拉斯、卡特爾、辛迪加、康采恩等)是設置市場壁壘,阻礙他人進入市場的通常表現形式,因而,壟斷常表現為一種合同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表現為一種侵權行為。
3、從行為的救濟和制裁看,反壟斷法自其誕生之初就強調國家或行政機關的主動干預,而無論大陸法國家還是英美法國家,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采取私法救濟,國家對其采取不告不理的態度。不正當競爭行為相對于壟斷行為來說,前者主要是侵害私人的利益,因而主要是通過私人訴訟來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而后者主要侵害的是公共利益,常通過行政程序來制止壟斷行為,甚至用刑罰來懲罰嚴重壟斷行為。
4、從法理的正義性及其具體規定的變化看,不正當競爭行為本身違法性是永恒的,在人類法律哲學和道德規范中永遠也不會有正名的時侯。而壟斷等一些限制競爭行為的違法性是會反復的,體現的是國家在產業政策上的變化。這就決定了反壟斷法律制度是相對多變,需要經常修正的,而且這樣的修正并非只增不改,常常會改變原本違法的一些行為的性質,對它們放寬限制。
5、從立法必要性及兩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關系看,反壟斷法從其調整對象和擔負的責任角度應該自成體系,單獨立法。反壟斷法是調整涉及市場支配地位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的,擔負著維持企業自由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雙重保護任務,需要由專門機構和專門程序來適用它。因此,它需要不同于反不正當競爭法那樣的獨特的執法體系和機構。因此,單獨立法的作法更好些。反不正當競爭法雖然可以單獨立法,但民法中的侵權行為法、商標法、廣告法、產品責任法等都可以成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主要法律淵源。
6、從性質上看,反壟斷法屬于公法范疇,主要維護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公平競爭的機制,反不正當競爭法屬于私法范疇,主要維護商業倫理道德和保護經營者的的合法權益。反壟斷立法與執法具有宏觀特點和政策性,反不正當競爭立法與執法則屬于微觀領域,限于經營者或消費者。
兩個法律在從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從行為方式、從行為的救濟和制裁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聊網進行法律咨詢。
價格壟斷行為是什么意思價格壟斷行為,是指經營者通過相互串通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市場調節價,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價格壟斷存在的原因壟斷價格行為的存在,一是規模經濟的需要。...
反壟斷法的價值目標界定及制度架構立法價值是指各國在制定法律時希望通過立法所欲達到的目的或追求的社會效果。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應當有明確的目的性,都應當有自己的價值目標。立法價值目標是立法者為了實現某種目的或達到某種社會效果而進行的價值選擇。價值...
反壟斷申報者具有怎樣的舉證責任根據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誰主張,誰舉證。反壟斷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法律依據存在很大的差異。根據案件的類型不同,規定了壟斷協議案件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舉證責任等相關問題。這里在反壟斷法的依據就是第50條,經...
本文論述了行政壟斷的內容、形態和產生的背景,比較了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的異同,指出了規制行政壟斷對反壟斷立法的特殊需求,并闡釋了反壟斷法規制行政壟斷的價值理念。作者認為,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制轉軌國家也亟需制定反壟斷法;反壟斷法與規模經營沒有矛...
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法作為鼓勵創新和推動市場競爭的兩種法律制度,功能上有互補性,但也有重要區別:知識產權法是基于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其主要功能是授予權利人專有權,保護專有權,平衡權利人與被許可人之間的關系; ...
對消費者的法律保護有哪些(一)保證商品、服務的質量合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6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
第一,從理論上講,《反壟斷法》對經營者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界定的:一是主體類型,即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行為性質,即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提供服務。從主體類型看,行業協會應屬于社團法人;而從行為性質看,對行業協會是否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或...
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糾紛是什么低價傾銷,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7條的規定,是指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日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低價傾銷不正當競爭是指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應當予以規制的低價傾銷行為,而非《反壟斷法》意義上...
壟斷行為的豁免是什么意思一、什么是壟斷行為所謂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3條的規定,壟斷行為一般指三種經濟壟斷,具體包括:(一)壟斷協議;(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制的壟斷行為及具體內容如下: 1、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 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1)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2)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 3)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