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投資者權益受到侵犯,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解決途徑。
根據事件由輕到重,投資者可以選擇采取協商、調解、投訴或舉報、仲裁或訴訟等途徑尋求解決。
協 商
協商解決為上策。一般來說,協商解決是處理糾紛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比較直接的做法。經驗證明,如果爭議雙方能夠本著互諒互讓的態度,心平氣和地進行談判和協商,往往能夠達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結果。投資者應把它作為爭議解決的首選方式。
調 解
如果無法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可以通過調解來解決糾紛。
調解可以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業協會、證券交易所或雙方認可的其他人主持下進行。
爭議雙方經過調解,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后,調解人可以制作調解筆錄或
調解協議,由當事人和調解人分別簽字蓋章。
對重要的證券爭議,有關機關可以根據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并加蓋公章。調解的基礎是自愿,任何一方當事人或調解人都無權強迫。以這種方式達成的解決證券糾紛的調解協議不同于人民法院、仲裁機構處理案件過程中制作的“調解書”,它對各方當事人不具有既判力和法律強制力。當事人反悔的,還可以通過仲裁或訴訟尋求保護。
投訴舉報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可以向有關主管機關投訴。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是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機關,負責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對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享有調查、處罰權。你可以向證監會或其派出機構進行投訴。證券交易所也負有監管其會員和上市公司的職責。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均設有專門部門接受證券投資者的投訴。
根據違法違規行為的性質,你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舉報,檢舉揭發各種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以便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持證券市場的秩序。
通過證券新聞媒體,將不法行為曝光、尋求輿論支持也是你可以選擇的方式之一。
仲 裁
通過協商或調解不能解決證券糾紛時,你可以申請仲裁。
仲裁也叫“公斷”,是解決糾紛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爭議雙方在爭議發生之前,或者在爭議發生之后達成協議,將爭議自覺地交給第三者(仲裁機構)作出裁決,雙方有義務自覺履行的一種解決爭端的方式。
例如,投資者與證券商簽訂的證券委托買賣協議中,在“協議爭議解決的方式”上就列明協商、調解或者仲裁等項。
仲裁是各種糾紛解決途徑之中較為理想的方式,它具有靈活高效、專業性強的特點。我國各地的仲裁委員會均能受理投資者的仲裁申請。
仲裁協議
仲裁采取的是協議仲裁制度。所謂協議仲裁制度,是指糾紛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協議所指定的仲裁機構進行裁決。因此,仲裁應當是雙方自愿的。
仲裁法規定:
1.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申請仲裁的,不予受理。
2.如果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仲裁費用
是指仲裁機構在辦理案件時,根據仲裁規則或者國家的有關規定,向當事人收取的辦理糾紛案件所需要的費用。包括:
1.仲裁案件受理費
爭議金額
費 用
5000元以下
每件200元
5000元~5萬元
每件200元加上爭議金額5000元以上部分的3.5%
5萬元~10萬元
每件交納1775元加上爭議金額5萬元以上部分的3%
10萬元~20萬元
每件交納3275元加上爭議金額10萬元以上部分的2%
20萬元~50萬元
每件交納5275元加上爭議金額20萬元以上部分的1.5%
50萬元~100萬元
每件交納9775元加上爭議金額50萬元以上部分的10%
100萬元以上
每件交納14775元加上爭議金額100萬元以上部分的0.5%
2.案件處理費
包括仲裁員因辦理仲裁案件出差、開庭而支出的食宿費、交通費及其他合理費用;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因出庭而支出的食宿費、交通費、誤工補貼;咨詢、鑒定、勘驗、翻譯等費用等。其收費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國家沒有規定的,按照合理的實際支出收取。
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步驟如下圖:
1.仲裁的申請是指一方當事人依據仲裁協議將協議中約定的爭議書面提交給仲裁協議中規定的仲裁機構,請求對爭議進行仲裁。
2.預繳仲裁費,這也是申請仲裁的必須程序。申請人提交仲裁申請書后,仲裁機構會根據其仲裁請求金額計算出應繳的仲裁費用,申請人則必須預繳該費用,否則仲裁機構將不會受理。
3.雙方當事人應當在收到仲裁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根據規定約定仲裁庭組成方式并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名冊中選定仲裁員,或者委托仲裁委員會主任決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指定仲裁員。
4.仲裁庭應當在開庭7日前將開庭日期通知當事人。當事人有正當理由,可以請求延期開庭,但必須在開庭3日前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庭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決定。
5.仲裁庭應當開庭審理案件。仲裁庭決定應當在仲裁庭組成之日起4個月內(不包括對專門性問題進行審計、評估、鑒定的時間)作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報經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適當延長。
注意事項
在運用仲裁方式時,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前提必須是是爭議雙方事先訂有仲裁協議或相關協議中具有仲裁條款,或者在出現糾紛后書面約定采用仲裁方式解決爭議;如果沒有雙方的這種協議,仲裁機構不會受理投資者的仲裁申請。
2.投資者可以在與證券公司簽訂的開戶或委托協議中訂明仲裁條款,也可以在糾紛產生后,申請仲裁前簽訂仲裁協議。
3.雙方在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中除應明確表達選擇仲裁作為解決糾紛的方式外,還應明確選定具體的仲裁機構。
4.一旦選擇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就不得再向法院起訴。仲裁采取一裁終局制,不得復審。
5.當事人不執行仲裁裁決或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訴 訟
如果爭議雙方無法通過協商達成一致,又沒有訂立仲裁條款,投資者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司法上的救濟。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法院有義務受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訴訟,俗稱“打官司”,是司法行為,投資者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同時法院作為國家的司法機關,其判決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當事人必須遵照執行。另外,我國訴訟程序上實行兩審終審制,投資者對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不服,可以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訴訟程序
一審訴訟流程
訴訟費用
訴訟費用是指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依法應當向人民法院交納和支付的費用。
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的規定,案件不同,征收標準也不相同,財產案件,按爭議的價額或金額,按下列比例交納:
一、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按爭議金額:
不滿1千元的,每件交50元;
超過1千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4%交納;
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3%交納;
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2%交納;
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1.5%交納;
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1%交納;
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按0.5%交納。
計算方法是按上述標準對訴訟標的額分段計算,之后相加,所得總額即為應收額。
二、申請費
申請財產保全的,保全財產的金額或價額不滿1千元的,每件交納申請費30元;超過1千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0.5%交納。
三、其他訴訟費用
包括:勘驗費、鑒定費、公告費、翻譯費及其他,依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收費標準交納。
四、執行費/申請執行費
《收費辦法》第3條規定,申請執行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不交申請執行費。
申請法院執行其他生效法律文書,應當交納申請執行費。執行金額或價額在1萬元以下的,每件交納50元,超過1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0.5%交納;超過50萬元的部分,按0.1%交納。
執行中實際支出的費用。所有執行案件當事人都應當依法向法院交納。
收費方式
訴訟收費的原則:原告人預交,敗訴者承擔。
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并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在原告起訴時由原告先預交,法院審理后,在判決中確定訴訟費的負擔,一般由敗訴方負擔,如果原被告雙方都有責任,由雙方分擔。
訴訟代理
所謂訴訟代理,即請人幫你“打官司”。一方面你的法律知識可能有限,一方面你可能公務繁忙,抽不出時間參加庭審。所以法律規定了訴訟代理制度以解決類似的問題。
什么人可以做委托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律師收費標準
根據訴訟代理規定,你可以委托律師幫你打官司,你只需支付律師費用。各地律師收費不盡一致。
證券糾紛屬經濟糾紛,包括訴訟、仲裁等律師的建議收費標準為:(此為參考價)
標準
收費標準
速算數
10萬元以下部分
5%
10萬元交5000元
10萬元至20萬元部分
3%
20萬元交8000元
20萬元至50萬元部分
2.5%
50萬元交15500元
50萬元至100萬元部分
1.5%
100萬元交23000元
100萬元以上部分
1%
*每件收費最低不少于3000元;
**涉外案件加倍收費。
2.辦理沒有財產標的的民事、行政案件或法律事務,每件按3000元至10000元收費。
3.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包括代擬、審查、修訂合同或章程、出具法律意見書、委托調查、見證、參加項目談判、調解、協商、代擬各種法律文書等)
標的
收費標準
速算數
50萬元以下
1%
50萬元交5000元
50萬元至100萬元部分
0.5%
100萬元交7500元
100萬元以上部分
0.3%
本標準沒有規定的,或有特殊情況,可與當事人協商收費。
注意事項
無論投資者采用上述何種解決方式,為使權益得到有效保護,應注意:
1.保存好相關證據
在平時注意保存好自己與證券營業部或相關交易方之間的憑證,如開戶協議、委托協議,成交單據等,一旦發生糾紛,就能成為法律上的證據。在仲裁庭或法庭上,這是支持你所主張事實的最重要的證明。
2.善于借助律師輔助
由于證券糾紛專業性比較強,涉及的法律問題也比較多,一般投資者都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因此要學會向專業的律師咨詢,尋求他們的指導和幫助,必要時可委托律師代理仲裁或訴訟,對于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非常重要。
3.注意訴訟時效問題
如果糾紛久拖不決,可能影響證據的收集和保存,更重要的是,權利的保護受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對于一般的證券糾紛,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為2年,超過2年不主張自己權利的,法院將不予保護。所以投資者應盡早以事后能夠證明的方式向對方提出請求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積極維護自己的權利。
...
中國公民赴緬甸須知一、辦理簽證中國公民進入緬甸,持外交、公務護照可免辦簽證。凡持因公普通護照和因私護照來緬甸都需辦理有效簽證。緬甸駐北京大使館和駐云南昆明的總領館及駐香港總領館受理辦理簽證的業務。目前中國云南省已經與緬甸在旅游方面實現了互免簽證,旅游者可以到瑞地當地的旅行社辦理通行證,參團約每人100元多一點。(一)簽證緬甸核發之簽證,有旅游、商務、長期商務多次簽證等多種,而旅游簽證又分個人(FIT) 和團體 (GROUP) 兩種,其差別是,個人簽證在入海關時須以官價兌換 300 美金的緬幣,團......
1.請簡述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經濟法律有哪些新的發展
針對沿線國家政策穩定性較弱、政府更迭、國別競爭與市場競爭激烈等情況,我國企業應當進一步國際化,以法律武器敢于并勇于維權。中資企業的一個長期的根本性弱點是法律意識薄弱,一旦發生爭議容易迷信個人關系或者外交關系或者干脆逃之夭夭,而對利用正式法律規則系統方面重視不足,內部準備也不是很足,這在在合同或者證據上出現瑕疵時就會加大爭議解決的成本,導致這方面的沉痛教訓層出不窮。中資企業應該充分研究雙邊和多邊投資保護協定,充分利用法律工具保護投資利益。其中,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