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實施條例
(2017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93號公布 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稅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所稱其他固體廢物的具體范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程序確定。
第三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五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場所,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生活污水處理服務的場所,不包括為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工業聚集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場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自建自用的污水處理場所。
第四條 達到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規模標準并且有污染物排放口的畜禽養殖場,應當依法繳納環境保護稅;依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不屬于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不繳納環境保護稅。
第五條 應稅固體廢物的計稅依據,按照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確定。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為當期應稅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減去當期應稅固體廢物的貯存量、處置量、綜合利用量的余額。
前款規定的固體廢物的貯存量、處置量,是指在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設施、場所貯存或者處置的固體廢物數量;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量,是指按照國務院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關于資源綜合利用要求以及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數量。
第六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其當期應稅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作為固體廢物的排放量:
(一)非法傾倒應稅固體廢物;
(二)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第七條 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計稅依據,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其當期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產生量作為污染物的排放量:
(一)未依法安裝使用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或者未將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
(二)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改變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
(三)篡改、偽造污染物監測數據;
(四)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稀釋排放以及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方式違法排放應稅污染物;
(五)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第八條 從兩個以上排放口排放應稅污染物的,對每一排放口排放的應稅污染物分別計算征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持有排污許可證的,其污染物排放口按照排污許可證載明的污染物排放口確定。
第九條 屬于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納稅人,自行對污染物進行監測所獲取的監測數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的,視同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二項規定的監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
第十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所稱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是指納稅人安裝使用的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當月自動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濃度值的小時平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濃度值的日平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或者監測機構當月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濃度值的平均值。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的,前款規定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濃度值的小時平均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濃度值的日平均值,以及監測機構當月每次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均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十一條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的,應當對每一排放口排放的不同應稅污染物分別計算。
第十二條 稅務機關依法履行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受理、涉稅信息比對、組織稅款入庫等職責。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應稅污染物監測管理,制定和完善污染物監測規范。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工作的領導,及時協調、解決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十四條 國務院稅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以及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查詢和使用規范。
第十五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向稅務機關交送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中獲取的下列信息:
(一)排污單位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以及污染物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種類等基本信息;
(二)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數據(包括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等數據);
(三)排污單位環境違法和受行政處罰情況;
(四)對稅務機關提請復核的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蛘呒{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復核意見;
(五)與稅務機關商定交送的其他信息。
第十六條 稅務機關應當通過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下列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
(一)納稅人基本信息;
(二)納稅申報信息;
(三)稅款入庫、減免稅額、欠繳稅款以及風險疑點等信息;
(四)納稅人涉稅違法和受行政處罰情況;
(五)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蛘呒{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信息;
(六)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商定交送的其他信息。
第十七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七條所稱應稅污染物排放地是指:
(一)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口所在地;
(二)應稅固體廢物產生地;
(三)應稅噪聲產生地。
第十八條 納稅人跨區域排放應稅污染物,稅務機關對稅收征收管轄有爭議的,由爭議各方按照有利于征收管理的原則協商解決;不能協商一致的,報請共同的上級稅務機關決定。
第十九條 稅務機關應當依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的排污單位信息進行納稅人識別。
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的排污單位信息中沒有對應信息的納稅人,由稅務機關在納稅人首次辦理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時進行納稅人識別,并將相關信息交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現納稅人申報的應稅污染物排放信息或者適用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有誤的,應當通知稅務機關處理。
第二十一條 納稅人申報的污染物排放數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的相關數據不一致的,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交送的數據確定應稅污染物的計稅依據。
第二十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條第二款所稱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常,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一)納稅人當期申報的應稅污染物排放量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
(二)納稅人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與同類型納稅人相比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
第二十三條 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無償為納稅人提供與繳納環境保護稅有關的輔導、培訓和咨詢服務。
第二十四條 稅務機關依法實施環境保護稅的稅務檢查,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應當按照稅收征收管理的有關規定,妥善保管應稅污染物監測和管理的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1.我國財稅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車船稅法》及實施細則《預算法》《營業稅暫行條例》《增值稅暫行條例》《消費稅暫行條例》《資源稅暫行條例》《房產稅暫行條例》《城鎮土地...
企業需要交股權平價轉讓稅收嗎 (一)印花稅 股權轉讓行為發生頻率不高,不少納稅人尚不知道股權轉讓書據需要貼花。而實際上,印花稅作為一種行為稅,只要納稅人書立、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列舉的應稅憑證,就必須貼花。股權轉讓所立的書...
第一百三十條 企業所得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計算的,預繳企業所得稅時,應當按照月度或者季度最后一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折合成人民幣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終了匯算清繳時,對已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預繳稅款的,不再重新折合計算,只就該納稅年度內未繳納企...
1.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法規全書的經濟法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國家賠償費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應分具體情況:1、企業直接購買后發放,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列為勞動保護費,可以在稅前扣除。2、企業給員工發放購買補貼,屬于員工福利,在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 14% 以內的部分,予以稅前扣除?!镀髽I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企業發...
1.近五年國家新發布實施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公安部修訂《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修訂《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
1.明確什么是涉稅違法犯罪,其具體行為有哪些 您好您要了解涉稅違法犯罪的具體行為,可參閱危害稅收征管罪的立案標準。處罰依據可查閱刑法關于危害稅收征管罪處罰規定。一、危害稅收征管罪立案標準《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
還沒買車的小伙伴恭喜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以下簡稱《車輛購置稅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啦!新規定實施后車輛購置稅還有哪些新變化我們一起往下看買車成本更低新政中最大的變化是,納稅人購買自用應稅車輛實際支付給銷售者的全部價款,...
1.契稅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一、什么是契稅契稅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應繳稅范圍包括:土地使用權出售、贈與和交換,房屋買賣,房屋贈與,房屋交換等。契稅是土地、房屋權屬轉移時向其承受者...
1.基本法律條文有那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勞動保障監察 工傷保險 傷殘撫恤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