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稅收協定中“受益所有人”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9號
為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外簽署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簡稱“稅收協定”),現就稅收協定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條款中“受益所有人”身份判定有關問題公告如下:
一、“受益所有人”是指對所得或所得據以產生的權利或財產具有所有權和支配權的人。
二、判定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締約對方居民(以下簡稱“申請人”)“受益所有人”身份時,應根據本條所列因素,結合具體案例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一般來說,下列因素不利于對申請人“受益所有人”身份的判定:
(一)申請人有義務在收到所得的12個月內將所得的50%以上支付給第三國(地區)居民,“有義務”包括約定義務和雖未約定義務但已形成支付事實的情形。
(二)申請人從事的經營活動不構成實質性經營活動。實質性經營活動包括具有實質性的制造、經銷、管理等活動。申請人從事的經營活動是否具有實質性,應根據其實際履行的功能及承擔的風險進行判定。
申請人從事的具有實質性的投資控股管理活動,可以構成實質性經營活動;申請人從事不構成實質性經營活動的投資控股管理活動,同時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如果其他經營活動不夠顯著,不構成實質性經營活動。
(三)締約對方國家(地區)對有關所得不征稅或免稅,或征稅但實際稅率極低。
(四)在利息據以產生和支付的貸款合同之外,存在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在數額、利率和簽訂時間等方面相近的其他貸款或存款合同。
(五)在特許權使用費據以產生和支付的版權、專利、技術等使用權轉讓合同之外,存在申請人與第三人之間在有關版權、專利、技術等的使用權或所有權方面的轉讓合同。
三、申請人從中國取得的所得為股息時,申請人雖不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但直接或間接持有申請人100%股份的人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并且屬于以下兩種情形之一的,應認為申請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
(一)上述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的人為申請人所屬居民國(地區)居民;
(二)上述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的人雖不為申請人所屬居民國(地區)居民,但該人和間接持有股份情形下的中間層均為符合條件的人。
“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是指根據本公告第二條的規定,綜合分析后可以判定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
“符合條件的人”是指該人從中國取得的所得為股息時根據中國與其所屬居民國(地區)簽署的稅收協定可享受的稅收協定待遇和申請人可享受的稅收協定待遇相同或更為優惠。
四、下列申請人從中國取得的所得為股息時,可不根據本公告第二條規定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直接判定申請人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
(一)締約對方政府;
(二)締約對方居民且在締約對方上市的公司;
(三)締約對方居民個人;
(四)申請人被第(一)至(三)項中的一人或多人直接或間接持有100%股份,且間接持有股份情形下的中間層為中國居民或締約對方居民。
五、本公告第三條、第四條要求的持股比例應當在取得股息前連續12個月以內任何時候均達到規定比例。
六、代理人或指定收款人等(以下統稱“代理人”)不屬于“受益所有人”。申請人通過代理人代為收取所得的,無論代理人是否屬于締約對方居民,都不應據此影響對申請人“受益所有人”身份的判定。
股東基于持有股份取得股息,債權人基于持有債權取得利息,特許權授予人基于授予特許權取得特許權使用費,不屬于本條所稱的“代為收取所得”。
七、根據本公告第二條規定的各項因素判定“受益所有人”身份時,可區分不同所得類型通過公司章程、公司財務報表、資金流向記錄、董事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決議、人力和物力配備情況、相關費用支出、職能和風險承擔情況、貸款合同、特許權使用合同或轉讓合同、專利注冊證書、版權所屬證明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是否為本公告第六條規定的“代理人代為收取所得”情形時,應根據代理合同或指定收款合同等資料進行分析。
八、申請人需要證明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應將相關證明資料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0號)第七條的規定報送。其中,申請人根據本公告第三條規定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的,除提供申請人的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外,還應提供符合“受益所有人”條件的人和符合條件的人所屬居民國(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為該人開具的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申請人根據本公告第四條第(四)項規定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的,除提供申請人的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外,還應提供直接或間接持有申請人100%股份的人和中間層所屬居民國(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為該人和中間層開具的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均應證明取得所得的當年度或上一年度的稅收居民身份。
九、在主管稅務機關后續管理中,申請人因不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而自行補繳稅款的,主管稅務機關應將相關案件層報省稅務機關備案;主管稅務機關認為應該否定申請人“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應報經省稅務機關同意后執行。
十、申請人雖具有“受益所有人”身份,但主管稅務機關發現需要適用稅收協定主要目的測試條款或國內稅收法律規定的一般反避稅規則的,適用一般反避稅相關規定。
十一、《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和《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股息、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條款中“受益所有人”身份判定按照本公告執行。
香港居民提供稅收居民身份證明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內地使用香港居民身份證明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35號)的規定執行。
十二、本公告適用于2018年4月1日及以后發生納稅義務或扣繳義務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事項。《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如何理解和認定稅收協定中“受益所有人”的通知》(國稅函〔2009〕60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認定稅收協定中“受益所有人”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30號)同時廢止。
特此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
2018年2月3日
1.最新的稅收法規比如財稅什么的在哪里查找呢 最新的稅收法規比如財稅什么的在查找最主要最重要網站:國家稅務總局網;最方便網站:我國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是: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于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
1.中國有多少種稅,各稅率多少,還有法律法規 國稅發售的發票包括普通發票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其中普通發票又包括:普通商品發票、加工修理修配發票、廢舊物資銷售發票、收購統一發票、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糧食銷售發票、出口商品發票、其他收入發票和套印...
國際稅收協定按照參加國家的多少,可以分為雙邊和多邊兩類;按照涉及內容范圍的大不,可以分為一般與特定兩種形式。凡由兩個國家參加簽訂的協定,稱為雙邊國際稅收協定。凡由兩個以上國家參加簽訂的協定,稱為多邊國際稅收協定。凡協定內容一般地適用于締約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的通知》(國稅發〔2009〕6號,深地稅發〔2009〕109號轉發)的規定,企業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且未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延期申報,或報送資料不全、不符合要求的,應在收到主管稅務機關送達的《責令限期改正...
一、中國國家情報法規定的國家情報工作機構職權是什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情報法》 第十條國家情報工作機構根據工作需要,依法使用必要的方式、手段和渠道,在境內外開展情報工作。 第十一條國家情報工作機構應當依法搜集和處理境外機構、組織、個...
1.求各種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百姓故事 監管動態 案例速遞 維權信息 維權時評 法制觀察 法行天下 法治聚焦 立法動態 常用資料 法律條文 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
第七條 扣繳義務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業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所得時,應從支付或者到期應支付的款項中扣繳企業所得稅。本條所稱到期應支付的款項,是指支付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當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的應付款項??劾U義務人每次代扣代繳稅款...
來源:東方財富網科技巨頭們在互聯網保險上雖然挫折不斷,但其野心從來沒有消失。不久前,輕松籌旗下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輕松保聯手國保險公司推出了年輕保產品,并同步推出了年輕保小程序。年輕保與輕松籌旗下的大病救助項目互相打通,投保人的運動步數可直接...
【合伙】對合伙企業特別規則的評價 在OECD1999年專門針對合伙企業的報告中,對采用特別規則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認為被視為納稅虛體的合伙企業在特定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協定保護。也有很多學者贊成以特別規則這個例外來規定合伙企業的協定資格。這種...
稅務機關在收到納稅人的破產報告或人民法院的破產申請受理通知及其他方式獲悉納稅人破產的,在規定的期限內依法向人民法院申報稅收債權,參加破產清算,一般不因破產清算而進行稅務檢查。但是,企業破產清算不是排除稅務機關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檢查的法定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