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違法發包、轉包、分包或者掛靠情形下的工傷認定
生效裁判或者仲裁裁決確認違法發包、轉包、分包或者掛靠情形下的工傷職工與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但工傷職工具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的情形,且其工傷認定申請符合《工傷保險條例》有關工傷認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視同工傷的認定
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因正當理由未及時送醫療機構搶救,但在離開工作崗位48小時內死亡,或者送醫后因醫療機構誤診在離開醫療機構48小時內死亡,有證據證明職工死亡確屬上述突發疾病所致,工傷認定申請人請求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認定視同工傷,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予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公安交管部門未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或者交通事故
責任認定書內容不明確時的工傷認定,公安交管部門未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或者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內容不明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調查核實后,可根據是否存在交通事故、是否依法報案以及交通事故證明書內容等綜合判斷職工是否對交通事故負主要責任。經前述程序仍無法判斷,工傷認定申請人請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結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并依據該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認定職工所受交通事故傷害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4.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所列明的單位對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有異議的工傷認定
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所列明的單位對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有異議,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依據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先行認定職工的職業病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所列明的單位或工傷保險基金承擔相應工傷保險責任后,有權機關否定相關單位為工傷責任單位的,相關單位或工傷保險基金可以向實際致害單位依法另行主張權利。
5.第三人民事侵權賠償與工傷保險待遇的關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后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行他字第12號)等規定,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后,又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向工傷保險基金申請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工傷醫療費用除外。工傷保險基金依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后,向第三人代位追償其已經向職工或其近親屬支付的工傷醫療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6.企業補繳社會保險費2年查處時效的適用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以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也未被舉報、投訴為由不再查處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請求履行上述查處職責,且能夠提供相應材料初步證明企業存在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責令有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履行相應職責。
來源:網絡
可以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請求發包人在欠付工程款范圍內承擔責任的實際施工人不包括借用資質及多層轉包和違法分包關系中的實際施工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2021年第20次專業法官會議紀要)法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
1.美國法律多還是中國法律多 法律的數量上是中國的多!但是中國的法律很多都是蒼白無力的!美國聯邦一般就一部聯邦憲法!加上幾個修正案!律師、法官主要以它為準則!當然各個州也有法律!但是真正不同的部分不多!應為各州法律違背聯邦憲法的無效!中國就...
此前,筆者分享過關于人民法院執行中參與分配的法律問題。今天筆者和大家共同學習關于破產企業財產分配中的法律問題。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對于不符合我國發展方向及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我國鼓勵轉型或者通過破...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法發【2019】20號)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總體部署,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進一步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4年6月18日,法釋〔2014〕9號) 第六條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4年6月18日,法釋〔2014〕9號)第六條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會議紀要(第一輯)》轉自:法信、民事法律參考違約損害賠償中可得利益損失如何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19年第13次法官會議紀要) 【主持人】賀小榮【出席法官】賀小榮、邵中林、張樹明、梁風云、王富...
導 讀《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為工傷。如何正確理解該規定,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觀點,且有擴大化解釋的傾向,造成了條例的執行偏差。人社部曾就這個問題先后作出...
# 工傷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責任的前提是與受傷的自然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有三種法定情形,即使用人單位與之并不存在勞動關系(或存在巨大爭議)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也應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第一種情況一、勞動者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