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損害公司利益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一般有哪些人員?
答: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損害公司利益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這些人員。
問:一般哪些行為會認定為損害公司利益?
答:總的來說是違反勤勉忠實義務。比較常見的是,挪用或者侵占公司資金、不正當的關聯交易、謀取公司商業機會及競業禁止等等,具體還需要個案分析。
問:如果這些人員侵犯公司利益,股東可以起訴嗎?
答:首先,公司肯定是可以做原告的。但在實踐中,公司直接去告相關人員很多時候會存在利益沖突,而發生根本不可能告起來的情形,因此,我國法律規定,公司的股東在監事、董事對于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采取不作為的態度時,有權代表公司提起訴訟,我們稱為股東代表訴訟。同時,股東作為原告還要滿足一定條件,第一個是股東本身的身份,不包括隱名股東。第二,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話,必須是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
問: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股東可以直接起訴嗎?
答:我們國家法律對于股東代表訴訟是規定了前置程序的,必須要先行使內部救濟程序,先要向董事會或者監事會提出書面請求向法院起訴,如果他們拒絕起訴或者在收到請求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提起訴訟的,股東才能自己起訴,當然緊急情況除外。
問:股東對于董監高損害股東自己利益的行為,也不能直接起訴嗎?
答:前面我們說的是損害公司利益,股東起訴是代表公司,我國法律規定了,如果董監高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直接起訴。兩者是有區別的。
一、妨害清算罪最新立案標準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偽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造成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
在法律實踐中與公司有關的民事糾紛有以下二十二種類型: 一、股權確認糾紛 1、股東之間因出資產生的股權確認糾紛(隱名出資); 2、股東之間因股權轉讓產生的股權確認糾紛(未變更登記); 3、股東與公司之間的股權確認糾紛(公司與隱名股東)。 二、...
1.物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物業管理條例》《物權法》《裝飾裝修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收費管理辦法》從保障業主民主權利和人身自由等公民合法權利角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物權保護角度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從業主與物業公司權利義務關...
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通常情況下公司的債務由公司財產來承擔,股東不對公司債務負責。如果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一人股東無法說明公司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獨立分開的,對于公司債務,一個股東需要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股東的義務: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
產品侵權責任是生產者、銷售者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時,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 在審判實踐中,缺陷產品致該產品的買受人損害,在產品銷售者、制造者與買受人即受害人之間原本就存在合同關系,雙方...
不損害公司利益賺差價是否合法沒有損害公司利益,公司也無法追究,但違反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的話是不合理,建議最好不要這么做。公司法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是指哪些1、法定代表人利用職務便利占用公司資產。有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時兼任公司股東的法定代表人。在...
您好,公司欠款訴訟主體(即被告)應該是公司,但《公司法》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
一、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一般規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合同才會導致無效,而違反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強制性規范的,一般不會導致合同無效。該種情形主要表現為出借一方或者借款方當事人變相經營金融...
一、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一般規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合同才會導致無效,而違反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強制性規范的,一般不會導致合同無效。該種情形主要表現為出借一方或者借款方當事人變相經營金融...
一、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根據一般規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的合同才會導致無效,而違反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的強制性規范的,一般不會導致合同無效。該種情形主要表現為出借一方或者借款方當事人變相經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