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國銀監會于2017年7月13日發布《關于充分發揮公證書的強制執行效力服務銀行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司法通﹝2017﹞76號,下稱《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充分發揮公證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的作用,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債權實現效率,降低金融債權實現成本,有效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防控風險的水平。該通知的發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債權催收是一重大利好。本文將對該通知的亮點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公證債權文書執行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梳理,以期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金融債權的效率提高有所裨益。
一、《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的亮點
(一)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類型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中規定,公證機構可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營中所簽署的符合《公證法》第37條規定的以下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
(一)各類融資合同,包括各類授信合同,借款合同、委托貸款合同、信托貸款合同等各類貸款合同,票據承兌協議等各類票據融資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保理合同,開立信用證合同,信用卡融資合同(包括信用卡合約及各類分期付款合同)等;
(三)各類擔保合同、保函;
(四)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定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公證機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營中所簽署的合同賦予強制執行效力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債權文書具有給付貨幣、物品、有價證券的內容;
(二)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
(三)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行的承諾。該項承諾也可以通過承諾書或者補充協議等方式在債權文書的附件中載明。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2000年9月1日公布,司發通[2000]107號,下稱《聯合通知》)中規定,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范圍包括:
(一)借款合同、借用合同、無財產擔保的租賃合同;
(二)賒欠貨物的債權文書;
(三)各種借據、欠單;
(四)還款(物)協議;
(五)以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學費、賠(補)償金為內容的協議;
(六)符合賦予強制執行效力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
通過比較兩份通知,可以清晰的看到,除了還款合同在《聯合通知》中予以規定外,《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補充規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各類融資合同、債務重組合同、還款承諾、各類擔保合同、保函均為公證機構可以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同時,為了避免不能窮盡現實中眾多無名合同,通知還以兜底條款的形式對未列舉的符合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進行了概括。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的出臺,疏通了融資類合同通過公證機構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在法律認識上的障礙。同時,對于實踐中火熱運用的附回購條款的資產“收益權”合同而言,如果公證機構能夠確認基礎關系和真實意思就是信托貸款,或者即使不是信托貸款,但符合通知第二條規定的給付標的為貨幣、物品、有價證券,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務人承諾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行的條件,該類合同即可賦予強制執行的效力。
(二)明確在執行事項可分的情況下,個別執行標的不明確的,應對其他事項予以執行
對于《執行證書》記載的個別執行標的不明確,是否屬于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不予執行的情況,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同的做法。
最高人民法院曾經作出的(2011)執監字第180號《執行裁定書》認為:“執行證書是否多計算債權數額,不能構成人民法院不予執行的理由。如果確實存在多計算債權數額的問題,人民法院查實后在執行程序中可以進行核減。”
《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第七次會議)紀要——關于公證債權文書執行與不予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2016年發布,下稱《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20條規定,公證債權文書的部分內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裁定對該部分內容不予執行。應當不予執行的部分與其他部分不可分的,裁定不予執行整個公證債權文書。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裁定意見并非傾向性觀點,并非所有執行法院都采納了該觀點,實踐中,存在很多執行法院因個別執行標的不明確而裁定整個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的情況。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發布后,對該問題給予了明確的規定,該通知第九條規定,被執行人提出執行異議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案件,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相關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裁定不予執行。個別事項執行標的不明確,但不影響其他事項執行的,人民法院應對其他事項予以執行。
因此,在執行內容可分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裁定對于不明確的個別執行標的不予執行,不宜對整個執行申請裁定不予執行。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的風險點
法律和司法解釋對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包含裁定駁回申請與裁定不予執行)的規定主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手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并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一)公證債權文書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二)被執行人一方未親自或者未委托代理人到場公證等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三)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或者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四)公證債權文書未載明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同意接受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公證債權文書被裁定不予執行后,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就債權爭議提起訴訟。
在此,筆者將以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等規定為依據,并參考《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和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司法廳《關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17年1月5日發布,下稱《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對現實中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的情形進行梳理。
(一)裁定駁回公證債權文書執行申請的情形
1.公證書或執行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
2.公證書或執行證書確定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的;
3.公證書未載明對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
實踐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是執行證書中記載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例如,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發生的違約金、利息、滯納金等,以及按照債權文書的約定由債務人承擔的公證費、律師費等實現債權的費用,有明確數額或計算方法的,可以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申請依法列入執行標的。如果執行證書僅載明由債務人給付“律師費”、“公證費”、“實現債權的必要費用”等,但未明確其金額或計算方式等內容的,屬于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對該部分的執行申請不納入執行范圍。
(二)不予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情形
1.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不予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明確了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情形,以下筆者將對各情形進行更細化的說明。
(1)公證債權文書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
《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12條規定,沒有給付內容的公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執行證書、未載明一般保證人補充清償責任數額的執行證書、載明債權人和債務人互負給付義務的執行證書,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二十三條也有類似規定,公證債權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情形:(一)公證書或執行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二)公證書或執行證書確定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的;(三)公證書未載明對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四)執行證書中載明具有雙方、多方對等給付或具有履行順序約定的。
(2)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
根據《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
a.申請辦理公證時被執行人一方未親自且未委托代理人到場的;
b.公證機構簽發執行證書前未按照法律、司法解釋、部門規章規定的程序或當事人約定的方式對債權債務履行情況進行核實的;
c.未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執行證書載明的給付標的種類、品質與公證書載明的給付標的種類、品質不同的;
d.雙方約定的債權債務是附條件或附期限的,在向公證機構申請簽發執行證書時該條件或期限尚未成就的;
e.其他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情形。
(3)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或者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
根據《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
a.執行證書載明債權人已經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債務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義務但與實際履行情況不符的;
b.債權人與債務人就同一事項訂立兩份不同內容的債權文書,其中一份經過公證且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
c.經公證的債權文書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d.經公證的債權文書不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的;
例如,《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債權人或債務人在公證時對債權文書載明的有關給付內容未予同意但公證機構作出公證書和執行證書的;
f.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的其他情形。
例如,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事項損害其合法權益,提出執行異議的。《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18條規定,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且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不予執行申請,執行法院受理后立“執異字號”案件進行審理。執行裁判部門經審理查明屬實的,裁定對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經審理查明不屬實的,裁定駁回不予執行申請;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形,例如,被賦予強制執行力的民間借貸債權中包含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
銀行公證債權文書執行案件中,大部分案件的借款利率均為合法,但也有不少案件尤其是外幣貸款案件,所約定的借款利率(或罰息利率)高達利率36%甚至60%。對此,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態度。有些法院會就利率問題向銀行進行釋明,如果銀行堅持主張高利率,則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由銀行另行起訴;如果銀行同意放棄過高部分的利息,則法院繼續執行。相反,部分法院則不論銀行是否同意放棄過高部分的利息,均直接以利率過高為由裁定對執行證書不予執行。
根據民間借貸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約定的利率過高并不導致合同無效,僅是超出法定范圍以外的部分法律不予支持。因此,筆者認為,法院應當對借款本金及年利率24%以內的利息部分予以執行?!侗本┦蟹ㄔ簣绦芯志珠L座談會紀要(七)》亦持該觀點,該意見第15條明確規定,對借款本金及年利率24%以內的利息部分予以執行,對超過年利率24%的利息部分不納入執行范圍。
(4)公證債權文書未載明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同意接受強制執行的。
(5)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17條規定,經公證的債權文書違反限購政策的,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2.申請執行的公證債權文書項下事實涉嫌非法集資、詐騙刑事案件的,不予執行
《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十五條規定,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正在偵查、起訴、審理的非法集資、詐騙刑事案件,債權人就同一事實,依據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債權文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駁回執行申請,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法律和司法解釋對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包含裁定駁回申請與裁定不予執行)的規定主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手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并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一)公證債權文書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二)被執行人一方未親自或者未委托代理人到場公證等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三)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或者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四)公證債權文書未載明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同意接受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公證債權文書被裁定不予執行后,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就債權爭議提起訴訟。
在此,筆者將以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等規定為依據,并參考《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和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司法廳《關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17年1月5日發布,下稱《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對現實中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的情形進行梳理。
(一)裁定駁回公證債權文書執行申請的情形
1.公證書或執行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
2.公證書或執行證書確定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的;
3.公證書未載明對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
實踐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是執行證書中記載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例如,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而發生的違約金、利息、滯納金等,以及按照債權文書的約定由債務人承擔的公證費、律師費等實現債權的費用,有明確數額或計算方法的,可以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申請依法列入執行標的。如果執行證書僅載明由債務人給付“律師費”、“公證費”、“實現債權的必要費用”等,但未明確其金額或計算方式等內容的,屬于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對該部分的執行申請不納入執行范圍。
(二)不予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情形
1.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不予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明確了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情形,以下筆者將對各情形進行更細化的說明。
(1)公證債權文書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
《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12條規定,沒有給付內容的公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執行證書、未載明一般保證人補充清償責任數額的執行證書、載明債權人和債務人互負給付義務的執行證書,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二十三條也有類似規定,公證債權文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屬于不得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情形:(一)公證書或執行證書沒有給付內容的;(二)公證書或執行證書確定的給付內容不明確、不具體的;(三)公證書未載明對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四)執行證書中載明具有雙方、多方對等給付或具有履行順序約定的。
(2)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
根據《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
a.申請辦理公證時被執行人一方未親自且未委托代理人到場的;
b.公證機構簽發執行證書前未按照法律、司法解釋、部門規章規定的程序或當事人約定的方式對債權債務履行情況進行核實的;
c.未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執行證書載明的給付標的種類、品質與公證書載明的給付標的種類、品質不同的;
d.雙方約定的債權債務是附條件或附期限的,在向公證機構申請簽發執行證書時該條件或期限尚未成就的;
e.其他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公證程序的情形。
(3)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或者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
根據《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
a.執行證書載明債權人已經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債務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義務但與實際履行情況不符的;
b.債權人與債務人就同一事項訂立兩份不同內容的債權文書,其中一份經過公證且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
c.經公證的債權文書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d.經公證的債權文書不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的;
例如,《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執行。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債權人或債務人在公證時對債權文書載明的有關給付內容未予同意但公證機構作出公證書和執行證書的;
f.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的其他情形。
例如,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事項損害其合法權益,提出執行異議的?!侗本┦蟹ㄔ簣绦芯志珠L座談會紀要(七)》第18條規定,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與事實不符”且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不予執行申請,執行法院受理后立“執異字號”案件進行審理。執行裁判部門經審理查明屬實的,裁定對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經審理查明不屬實的,裁定駁回不予執行申請;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形,例如,被賦予強制執行力的民間借貸債權中包含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
銀行公證債權文書執行案件中,大部分案件的借款利率均為合法,但也有不少案件尤其是外幣貸款案件,所約定的借款利率(或罰息利率)高達利率36%甚至60%。對此,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態度。有些法院會就利率問題向銀行進行釋明,如果銀行堅持主張高利率,則法院裁定不予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由銀行另行起訴;如果銀行同意放棄過高部分的利息,則法院繼續執行。相反,部分法院則不論銀行是否同意放棄過高部分的利息,均直接以利率過高為由裁定對執行證書不予執行。
根據民間借貸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約定的利率過高并不導致合同無效,僅是超出法定范圍以外的部分法律不予支持。因此,筆者認為,法院應當對借款本金及年利率24%以內的利息部分予以執行。《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亦持該觀點,該意見第15條明確規定,對借款本金及年利率24%以內的利息部分予以執行,對超過年利率24%的利息部分不納入執行范圍。
(4)公證債權文書未載明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同意接受強制執行的。
(5)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北京市法院執行局局長座談會紀要(七)》第17條規定,經公證的債權文書違反限購政策的,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公證債權文書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2.申請執行的公證債權文書項下事實涉嫌非法集資、詐騙刑事案件的,不予執行
《陜西省關于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行指導意見》第十五條規定,對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正在偵查、起訴、審理的非法集資、詐騙刑事案件,債權人就同一事實,依據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債權文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駁回執行申請,并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
三、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降低公證債權文書不予執行風險的建議
(一)完善債權文書的合同條款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第六條規定,公證機構受理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出具執行證書的申請后,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以及合同約定的核實方式進行核實,確保執行證書載明的債權債務明確無誤,盡力減少執行爭議的發生。
實踐中,銀行業金融機構通常對債務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核實方式缺乏約定。因此,建議金融機構可以與債務人(包括擔保人)在合同中約定出具執行證書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和對債務人(包括擔保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債務的核實方式做出約定。
(二)協助公證機構對債務履行情況等進行核查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第三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辦強制執行公證,應當協助公證機構完成對當事人身份證明、財產權利證明等與公證事項有關材料的收集、核實工作;根據公證機構的要求通過修改合同、簽訂補充協議或者由當事人簽署承諾書等方式將債務人、擔保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的承諾、出具執行證書前的核實方式、公證費和實現債權的其他費用的承擔等內容載入公證的債權文書中。
《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第五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公證機構出具執行證書應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九條所規定的執行期間內提出申請,并應當向公證機構提交經公證的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申請書、合同項下往來資金結算的明細表以及其他與債務履行相關的證據,并承諾所申請強制執行的債權金額或者相關計算公式準確無誤。
公證機構負有依法對債務履行情況進行核查的職責,若未經核查而直接出具執行證書的,可能被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督鹑趥鶛囡L險防控的通知》明確規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公證機構開展與公證事項有關材料的收集、核實工作,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合同項下往來資金結算的明細表以及其他與債務履行相關的證據。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公證機構的協助配合責無旁貸。
(三)申請執行后及時與法院溝通
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據公證債權文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時,代理人應積極與法院保持溝通。通過及時的溝通,可以盡早了解到法院對執行證書的審查情況,及時解決可能導致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問題。例如,《執行證書》出具之后借款人歸還部分債務的,則金融機構申請執行的標的金額應當扣除已經清償部分。
來源:網絡
展開全部就是為了拿到錢所花的費用,包括訴訟費、律師費、評估費、拍賣費、執行費等。P2P平臺逾期后,出臺了一定比例兌付的債權轉讓方案,這種做法是合法合理的嗎?合不合理要看每個人的要求和希望值2113,還要考慮到市場行情。投資有5261風險,平...
摘要:因國內房地產市場疲軟、政策監管持續收緊,大量房地產企業因融資方式不當、經營管理缺陷等原因進入破產程序。而在我國破產程序追求利益平衡的價值取向下,房地產企業破產程序中的金融債權往往就會淪為社會安定的犧牲品。因此,金融機構債權人必須積極主...
您好 ,強制執行效力是公證所具有的三個基本效力之一,公證的強制執行效力有利于及時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可以避免因訴訟、仲裁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且實現債權的成本低,因此越來越受到債權人的重視和應用。近幾年,各地公證處辦理了大量的強制執行公證的...
裁判要旨公證處既未審查債務的履行情況,也未征詢債務人對債權文書規定的履行義務的意見就在同一天一并出具了公證書和執行證書,不符合公證程序,人民法院就該執行證書應當裁定不予執行。案例索引《萊蕪市舜發典當有限公司與山東恒達食品有限公司、萊蕪市裕華...
閱讀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241條的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
土地質押公證強制執行的法律規定 我國現行有關強制執行公證的法律主要是民事訴訟法和公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18條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
一、公證處強制執行公證費用 公證處辦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書,按債務總額的0.3%收取公證費。 二、申請強制執行公證的條件 可以申請強制執行的公證首先要滿足以下條件: 1、債權文書以給付貨幣、物品或者有價證券為內容; 2、債權債務關系明...
2013年章某因做生意,急需資金周轉,向吳某借款一百萬元,約定了月利率為千分之二十五,借款期限為二年。并將借款協議進行公證,后章某未如期還款,吳某向公證處申請出具上述公證文書的執行證書,公證處按照其申請出具執行證書。吳某依據經過公證的借款協...
強制執行的抵押公證抵押登記 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借款合同、借用合同、租賃合同、賒欠貨款的債權文書、借據、欠單、還款協議等各種以給付為內容的債權文書都可以到我處公證,并賦予該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辦理了強制執行公證之后,債權人不再需要通過繁瑣的訴...
借款合同經過公證,可以不需要經過法院起訴,直接找法院執行局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第三十六條 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