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
【分歧】
【法官回應】
筆者贊同第二種意見。關于交通肇事后在現場冒充路人甚至讓人頂包的行為,是否應認定為逃逸,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1、應明確依據何種規定來認定逃逸
《交通肇事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一定情形時,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而道交事故規定第八十五條則規定,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小編補充,新的事故處理程序規定(146號令)
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責任,駕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以及潛逃藏匿的行為。)
《交通肇事解釋》是專門針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解釋,而道交事故規定作為部門規章,是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立法法雖未明確二者的效力層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該條并未將部門規章列為需要引用的規范性文件。故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應當將《交通肇事解釋》作為認定逃逸的依據。
2、在現場冒充路人仍應認定為“逃跑”
《交通肇事解釋》將逃逸定義為“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客觀上有逃跑的行為。行為人所逃避的責任,既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也包括刑事責任。
在現場冒充路人仍應認定為逃跑。
其一,如認為逃跑要求行為人實施離開現場的行為,但這種機械、字面的解釋,并不能揭示刑法及《交通肇事解釋》中逃逸的真實含義。故需對其進行目的解釋,將其解釋為“為隱瞞事實真相而采取的行為,不僅包括積極的逃跑行為,如案發后逃離現場,也包括消極的逃跑行為,如在現場謊稱自己不是肇事者,將自己置身于路人的位置”。
其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救助被害人和保護現場及迅速報告”這兩項作為義務,對逃跑進行目的解釋,符合對行為人所必須履行先前行為所產生的作為義務的法律要求。
其三,在現場冒充路人,易對公安司法機關查明案件事實造成誤導,妨害正常的訴訟活動,更有可能導致案發時的證據因得不到及時保全而毀滅。
3、不履行法定的救助被害人和保護現場及迅速報告的作為義務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如僅將不救助被害人為核心來認定逃逸,即有需要救助的被害人時,離開現場就認定為逃逸,沒有需要救助的被害人時離開現場時就不認定為逃逸。這是以是否存在需救助的被害人來判斷行為人是否存在逃逸行為,存在單純通過客觀來推定主觀之嫌,也不能真正反映行為人當時的主觀想法,且不合理地排除了行為人保護現場及迅速報告的義務。同時違反兩項作為義務的逃跑行為才能認定為肇事后逃逸。(作者單位: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侯春平 汪冬泉
周先生駕駛妻子許女士的轎車時意外發生了一場交通事故,事故后,駕駛員周先生離開現場,前往醫院進行治療。車主許女士隨后向保險公司提出承擔保險責任的要求,卻被保險公司拒絕。 為此,許女士將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理賠款,上海市金...
交通肇事后先移車后救助是否構成交通肇事逃逸不構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履行法定的搶救傷員與財產、報案、接受處理的義務,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
【案情簡介】 1999年8月8日清晨,龍海顏厝鎮的顏某兄妹準備騎摩托車到漳州市區賣鴨子。感覺天氣有點涼,妹妹回家取衣服,而哥哥自己騎著摩托車先行出發了。 當日5:40許,妹妹騎著摩托車往漳州市區方向行駛。途經漳州大橋附近路段時,發現哥哥躺...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誤工損失和精神賠償等。交通事故死亡死亡賠償金=該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乘以20;年喪葬費=該省在崗職工月工資乘以6;被...
1.安徽省潁上縣人民檢察院訴龔德田交通肇事案(最高法公報2017.06)【裁判摘要】交通肇事案件已作為入罪要件的逃逸行為,不能再作為對被告人加重處罰的量刑情節予以重復評價。2.拒不配合檢查并肇事致交警死亡構成故意殺人罪(人民司法2017.0...
指導案例1450號王某華、陳某華交通肇事案——車主指使駕駛人員逃逸致被害人遭連環輾軋死亡的刑事責任認定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某華,女,1972年×月×日出生。2019年11月29日被逮捕。被告人陳某華,男,1966年×月×日出生。2019年8...
1.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為已作為入罪要件的,不能再作為加重處罰情節重復評價——龔德田交通肇事案本案要旨:交通肇事案件中,已作為入罪要件的逃逸行為,不能再作為對被告人加重處罰的量刑情節而予以重復評價。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2017年第6期(...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逃逸與駛離的區別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
導讀:本文為您提供,并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以及肇事逃逸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進行詳細解讀,歡迎瀏覽。 九問律師網免費法律咨詢為您提供,如果您遇到交通事故方面的問題可以進行免費律師咨詢。根據《刑法》第133條及《解釋》第3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
案情公訴機關: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被告人:李子豪。2016年5月22日3時45分許,被告人李子豪飲酒后駕駛小型普通客車搭載朋友潘某玲沿廣州市越秀區大通路由東往西行駛至057號燈桿對出路段時,因醉酒(經鑒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為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