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IPO鎖定指的是證監會在一定期限內對部分投資者采取的限制其在證券市場轉讓其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行為,其目的是為了降低轉讓對二級市場的沖擊,或保護其他中小投資者的公平權利。限制的這段期限即為鎖定期。
首發上市前進入的條件不同
其鎖定期也不同
首發上市后退出的鎖定期,根據私募股權基金在首發上市前進入的時間和所取得法律地位的不同,其鎖定期也不同。
1、作為發起股東
私募股權基金對擬上市發行人進行投資時,發行人尚未進行股改,在股改后,私募股權基金成為擬上市發行人的發起股東,即發行人的發起人。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因此,私募股權基金作為發起股東在發行人首發上市后至少一年內不得轉讓。
2、作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如果私募股權基金是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這種情況發生比較少,一般私募股權基金不會占發行人的控股地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5.1.4、5.1.5條款的規定,“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發行人向本所申請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時,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應當承諾: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該部分股份。但轉讓雙方存在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經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申請并經本所同意,可豁免遵守前款承諾?!?/p>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5.1.5、5.1.6條款的規定,“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發行人向本所提出其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申請時,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應當承諾: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其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申請并經本所同意,可以豁免遵守上述承諾:
(1)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控制人所控制;
(2)因上市公司陷入危機或者面臨嚴重財務困難,受讓人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組方案獲得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和有關部門批準,且受讓人承諾繼續遵守上述承諾;
(3)本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8 年修訂)5.1.6條款的規定,“發行人向本所提出其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申請時,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應當承諾: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其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后,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申請并經本所同意,可以豁免遵守上述承諾:
(1)轉讓雙方存在實際控制關系,或者均受同一控制人控制的;
(2)本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3、作為增資股東
私募股權基金在發行人首發上市前通過增資擴股方式成為發行人股東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擬上市企業的主要方式。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5.1.4條款的規定,“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薄渡钲谧C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8年修訂)5.1.5條款的規定,“發行人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p>
4、作為受讓股東
私募基金在發行人首發上市前通過受讓其他股東的股份進入也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重要方式。對于首發上市前12個月內以股權轉讓方式取得股份的私募基金,對該類股份的鎖定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在實踐中既有鎖定期為1年的也有鎖定期為3年的案例。
定向增發后退出的鎖定期
私募股權基金也通過非公開方式,即定向增發的方式認購已上市公司的股票并在一定期限屆滿后拋出盈利。對于定向增發,根據我國《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應當符合下列規定……本次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得轉讓;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三十六個月內不得轉讓。”
同時,《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2017年修訂)第九、十條規定,“發行對象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具體發行對象及其定價原則應當由上市公司董事會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決議確定,并經股東大會批準,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
(1)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的關聯人;
(2)通過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投資者;
(3)董事會擬引入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
發行對象屬于本細則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的,上市公司應當在取得發行核準批文后,按照本細則的規定以競價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和發行對象。發行對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p>
因此,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股票,根據發行對象不同,通常應在三年后或一年后退出。
新三板掛牌的鎖定期
1、作為發起人
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經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贝颂帒⒁?,新三板掛牌與上市(IPO)存在本質不同,上市可以公開發行股票,而新三板掛牌則不可以,因此,掛牌后的股票不受“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經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的限制。綜上,私募股權基金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發起人股東,自股份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若掛牌之日起,股份公司成立已滿一年,則可隨時轉讓。
2、作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如果私募股權基金是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這種情況發生比較少,一般私募股權基金不會占掛牌企業的控股地位,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第2.8條規定,“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掛牌前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分三批解除轉讓限制,每批解除轉讓限制的數量均為其掛牌前所持股票的三分之一,解除轉讓限制的時間分別為掛牌之日、掛牌期滿一年和兩年。”
3、作為增資股東
私募股權基金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掛牌前通過增資擴股方式進入也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擬掛牌企業的主要方式。對于增資擴股,公開發行上市的企業鎖定期設置的較為嚴格,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目前沒有相應的限制,即可以在掛牌后隨時轉讓。
4、作為受讓股東
私募基金在新三板企業掛牌前通過受讓其他股東的股份進入也是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重要方式。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第2.8條規定,“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掛牌前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分三批解除轉讓限制,每批解除轉讓限制的數量均為其掛牌前所持股票的三分之一,解除轉讓限制的時間分別為掛牌之日、掛牌期滿一年和兩年。掛牌前十二個月以內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進行過轉讓的,該股票的管理按照前款規定執行,”因此,若掛牌前十二個月內,私募基金受讓掛牌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股票的,限售期限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相同。
5、轉增、送股
私募股權基金也可能在投資后及在企業掛牌前十二個月內通過掛牌企業的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或掛牌企業的送股取得新股。對該類股份的鎖定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多是自愿承諾。
6、定向增發后退出的鎖定期
對于私募股權基金通過新三板掛牌企業定向發行取得的股票,其鎖定期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該類股份可以在定向發行股票完成股份登記之日起隨時轉讓。
證監會減持股份特別規定
在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時,注意2018年6月2日開始實施的《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 號)及2017年5月27日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上證發〔2017〕24號)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
一、私募股權基金概述
在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已經成為繼銀行貸款和公開上市后的第三大融資渠道,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下,決定最終回報的退出環節則尤為重要。私募股權基金的定義有兩個要點:第一是“私募”,即私下里向少數特定的對象融資;第二是“股權”,表示募集的資金只用來投資還沒有上市的企業的股權。英文稱之為Private Equity,就是我們常說的PE。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通常為機構投資者或者是高收入階層。
廣義的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對象涵蓋了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未上市企業,大多為科技類成長性企業。這些數量巨大的中小微企業因為尚未盈利或者財務信息不透明、前景不明朗而風險較大,得不到銀行的垂青,常常陷入融資難的困境。但正是這種市場環境促進了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借由購買目標企業的股權為其注入發展所需的資本,同時通過入主董事會等方式幫助企業進行運營管理,將成熟的治理經驗傳授給企業管理層,最后在所投資企業的價值達到理想水平后,將所持有的企業股權在最佳時機以最高效的方式變現,以達到收益最大化并退出企業的目標。
私募股權基金在美國誕生,并在2007年時一躍超過銀行貸款成為繼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之后眾多企業最大的融資途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私募股權基金從國外引入國內,經過20多年的成長,到2017年融資總額達到了1萬4213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成為繼銀行貸款和公開上市后企業的第三大融資手段。反過來,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轉型,同時也使得金融體系更加完備和成熟。
私募股權基金的運作機制包含募資、投資、管理和退出四個步驟。作為一種資本增值的工具,私募股權基金必須通過項目退出收回投資、獲取利潤,一旦無法退出,投資循環鏈條就會中斷。因此退出是決定投資成敗的因素,它意味著投入能否獲得最大化的收益或者將損失最小化,能否維持基金日常運作及順利募集下一期資金。
二、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渠道
1、首次公開募股IPO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IPO,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借助證券交易所線上和線下的渠道首次將它的股份向社會公眾出售來募集公司發展所需資金的行為。通過IPO退出是指目標企業的公開上市使得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的私人股權轉變為限售股,在限售期滿流通限制解除了以后,成為二級市場上可以自由買賣的股票,進而使得私募股權基金能夠通過賣出股權變現實現退出的做法。IPO退出的優勢:高投資回報,品牌效應,再融資渠道,公司治理更規范。IPO退出劣勢:IPO過程成本高、耗時長,上市門檻高,上市門檻高。
2、 兼并收購(M&A;)
通過兼并收購(Merger&Acquisition;)退出的特點在于行業整合,是私募股權基金將股權轉讓給同行業上下游實力較強的成熟企業,使其實現產業鏈整合的協同效應。并購的優勢有靈活高效、低風險,費用低、資金回籠快,議價優勢,保密性高。并購的劣勢有并購退出會使得目標企業所有者喪失控制權從而影響企業的經營獨立性,很難找到收購方,監管審核約束。
3、其他
新三板退出,通過新三板轉讓股權主要包括協議轉讓、做市轉讓、競價交易這三種方式,它們的流動性漸次提高因此困難程度依次降低。優勢是門檻低,速度快,成本低,不設財務門檻,對眾多成立不久尚未盈利的企業敞開融資大門,掛牌時間一般為6個月,遠少于IPO。劣勢是流動性低,投資者的資金要超過500萬才有資格參加新三板的投資。
回購退出是指目標企業、原有股東、管理層或者員工購買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的本企業股份,從而使私募股權基金實現變現退出的過程。這個與上面不同的回購主體相適應,回購主要是指:企業回購、股東回購、管理層回購和員工回購。通常情況下,回購退出方式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一是目標企業發展不理想二是IPO退出遇到阻礙,三是公司管理層反對并購,四是私募股權基金由于自身原因需要撤資。優勢是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投資企業保有完整性,操作簡單。
股份回購目前主要是涉及到以下兩方人員:一是私募股權基金人員,二是目標企業內部相關人員,產權關系很清晰,不涉及到第三方的干涉,操作簡單易行。劣勢是回購這一情況是發生在目標企業內部,那么顯然實施主體對企業的財務運營狀況非常了解,內幕交易的可能性增加,這樣一來就會損害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擾亂市場秩序。
清算退出,私募股權基金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極高的風險,美國私募股權基金支持的企業只有5%-10%的企業獲得了成功,很多投資項目收益不理想或企業沒有發展的可能性或者成長速度太慢,甚至是瀕臨破產。在這樣的情形下,破產清算就成了私募股權基金最后的選擇。當目標企業的發展前景堪憂時,大眾對其預期都很低,基金公司轉手股權就變得十分困難,所以為了及時收回投資,將損失最小化,基金公司可能會采取主動清算。
基于相關數據顯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的清算退出,對于基金公司都是被迫無奈的選擇,因為它從根本上背離了私募股權投資實現資本增值的最終目的。當清算程序一旦開始,私募股權基金能夠收回投資成本已經是不錯的結果,想要獲得當初保底收益基本上是一種奢望,更多的時候,清算退出意味著私募股權基金將遭受部分甚至是全部損失。據研究統計,清算退出通常可以收回總投資的64%。
三、私募退出方式影響因素分析
私募股權基金退出方式影響因素分析分別如下:
1、 信息不對稱因素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買賣兩邊擁有的信息量不平衡,掌握信息多的一邊通常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掌握信息較少的一方風險較大,常處于不利的境地。
由于長期參與被投資公司的治理,私募股權基金對受資公司的了解要遠大于外部投資者,因此在出售股權時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存在夸大受資公司盈利能力的機會主義傾向,相比較之下,投資者在購買過程中處于信息劣勢的地位。信息劣勢意味著投資風險,風險就意味著成本,為了降低成本投資者就會把這種風險轉嫁在價格上,購買者所面臨的信息不確定性越大,愿意出價就越低。
私募股權基金出于對投資者出低價的擔心,會選擇將信息不對稱程度降到最低的退出方式和時機。在信息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能最大化目標公司退出時價值的方式依次是回購、出售、二次并購以及IPO,所以IPO是回報最低的選擇,但足夠優秀的中介機構,如證券承銷商、律師以及會計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信息不對稱給交易價格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私募股權基金持有目標企業的時間越長,信息不對稱問題越能得到弱化。因此,如果私募股權基金持股已經達到足夠長的時間,加上外部優秀的承銷商和會計師的協助,通過IPO退出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突擊入股賺取高額溢價
私募股權基金進行投資并不是看中了企業的發展前景后購買股權幫其做大做強最后上市退出獲得回報,而是看中了優質企業即將上市的前景后突擊入股待上市后迅速出售股權拿到高額溢價。因此這樣的私募股權基金并不具備協助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功能,只是資本游戲中短期套現的投機工具。這個和上面信息不對稱假說做的假設檢驗相反,這樣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時間越短其通過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
3、 建立聲譽
較早的IPO能夠體現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能力,從而為其帶來品牌效應幫其建立聲譽,從而在后續的融資中吸引投資者,為后續的發展建立起良性的循環。而一般情況下成立較晚的私募股權基金資源積累過少,融資過程面臨較大困難,所以這類私募企業往往更傾向于IPO退出來建立聲譽。方紅艷和付軍(2014)基于中國市場1999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的1258例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私募股權基金成立的時間越短,通過IPO退出的概率越大。
4、IPO退出時機
私募股權基金通過IPO方式退出和資本市場的環境有密切關系。私募一般會在股票市場估值水平達到峰值時通過IPO退出,在股市走低時則選擇并購等方式退出。私募退出前一個月的市場估值水平(用市盈率表示)越高/低,越有可能通過IPO/并購方式退出。
綜上所述,私募股權基金從進入到退出企業的時間會對其是通過IPO退出還是并購退出有著顯著影響,持有股權的時間越長越可能通過IPO方式退出,體現了私募在承擔自身責任,積極幫助被投資企業做大做強,表明其通過IPO退出的投機性在減弱,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規范和健康。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來臨,私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趨勢必將促進未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轉型。
從2018年2月28日證監會給互聯網、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和生態環保四行業的部分獨角獸開放IPO快速上市的通道,到國家表示要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鼓勵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并承諾在全國范圍內給予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稅收優惠,再到深交所表示給“獨角獸”企業在深交所上市開設綠色通道,短短數日,足以看出中國A股市場對新經濟下科技企業的“搶奪”姿態。得益于此政策,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未來私募股權基金通過IPO退出的案例會不斷增長。
文章及圖片來源:部分數據內容來自網絡,
文章轉載自私募風云基金
聲明
本平臺所推送內容除署名外均來自于網絡,僅供學術探討和信息共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1、有限合伙基金通過投資目標公司IPO后退出 合伙制基金投資目標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后,投資實現證券化,溢價能力和流動性明顯增強,合伙制基金既可以通過在二級市場減持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協議出讓的方式給收購方,實現現金收益。投資者選擇...
私募基金法律風險上市退出的法律風險借殼上市的第一步就是選擇一個好的殼,而愿意出售殼的上市公司通常已經走投無路,在經營和治理方面無力回天,大股東才會愿意出售賣殼。為了讓殼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出賣方往往有可能隱瞞一些隱性債務,這就需要買殼方聘請...
私募股權基金與原始股究竟有何區別?乍一看,好像沒有太大區別,其實不然,投資私募股權和原始股竟然有這么多不同。接下來,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私募股權,什么是原始股?!∷侥脊蓹郪S原始股 私募股權有投資門檻 私募股權有權...
(一)項目選擇和可行性核查 由于私募股權投資期限長、流動性低,投資者為了控制風險通常對投資對象提出以下要求: 優質的管理,對不參與企業管理的金融投資者來說尤其重要。 至少有2至3年的經營記錄、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潛在的成長性、并有令人信服的...
溫馨提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也有很多種,最為常見的幾種方式為IPO退出、兼并收購退出和股權回購退出。相較于前兩種方式的機會成本而言,股權回購退出可視為一種保本型退出,是在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情況下確?;鹉軌蚣皶r退出的穩進型退出手段。...
資產配置時,第一個是跨地域國別配置,第二個跨資產類別配置,第三個是以FOF的方式超額配置另類資產,這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其中,股權類產品一直是專業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IPO提速,股權退出渠道得到疏通,創投市場與私募...
2018年3月17日,西政資本團隊就當前金融形勢下地產企業融資以及私募基金產品設計及實操問題進行了相關專題分享。本團隊特就相關分享內容編輯成文,以饗讀者?!端侥蓟饌浒疙氈窂娬{私募基金的本質系投資而非借貸。2018年2月12日之后,底層資...
什么是不良資產 不良資產是怎么形成 的行業發展趨勢 逆周期的投資機會 不良資產與私募基金結合 國內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使得更多專業投資機構得以涌現,二級市場日漸繁榮。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更多的依賴專業能力獲利,而專業能力來源于研究定價、融...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及供給側改革、各行業以去產能去杠桿為目標的背景下,傳統行業的不良資產加速暴露。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不良資產處置,敏銳嗅覺的私募投資基金也來分享這一盛宴。鑒于私募基金對時間及收益的高標要求,實現閉環運營勢在必行。一、不良...
未來3-5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會有哪些發展方向呢?1政府對基金業的引導扶持力度加大優化私募股權基金環境,是促進投資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多個行業的產業規劃中,都提到對私募股權基金的鼓勵和認可。包括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各部門大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