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內容
證券類私募管理人規模兩極分化較為嚴重。根據基金業協會備案數據顯示,自主發行基金規模達10億元以上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數量為288家,占比僅為3.40%,而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管理人數量為6846,占比80.81%。顯然,擁有較強自主發行能力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仍是少數,絕大多數管理人的管理規模還沒有達到行業平均水平。
私募全市場指數只跑贏中證500指數和中債指數。2017年,在中國經濟底部企穩的大背景下,“一九分化”的行情主導了2017年的A股市場,大盤藍籌上漲強勁,大消費和金融板塊表現搶眼, “漂亮50”吸引了權益市場大部分資金。上證50、中證100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以25.08%、30.21%和21.78%的幅度領漲。2017年債市全面入熊,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降杠桿、防風險的格局下,債市整體震蕩下行。一季度、二季度和四季度的債券收益率曲線上行明顯。從指數上看,利率債相關指數表現相對信用債較弱,中證國債、金融債指數分別下跌1.87%和0.64%,中證企業債、中票和短融則分別上漲1.3%、1.5%和4.23%。
2017年管理期貨策略“風光不再”, FOF表現二次分散風險的特性。今年以來以權益投資為主的股票多頭、股票多空和私募FOF指數的超額收益最大。債券市場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降杠桿、防風險的格局下,債市整體震蕩下行。今年上半年期貨市場波動性機會較少,而三季度以來部分品種,尤其是黑色系的波動行情給CTA策略帶來了較好的收益表現,但9月則開啟回調節奏,幾乎跌回期初水平。
私募基金管理人“規模效益”顯著。大中型私募旗下產品額平均收益大幅跑贏小型私募機構。 2017年以來自主管理和顧問管理在50億以上的投顧公司產品累計收益率分別為13.78%,15.34%,幾乎是0-1億規模管理人的三倍,遠高于其他管理規模水平的投顧公司。
私募基金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一是私募基金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將會進一步增加,而且會遠遠超過公募;二是行業集中度會提升,私募行業“強者恒強”,業績分化更為明顯;三是FOF作為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工具,結合中國養老金市場,業務規模將持續增長;四是國內私募進一步走向國際化,一部分外資的資金也會交給中國的私募機構管理;五是外資進入帶來“鯰魚”效應,有效促進私募行業發展。
一、私募基金行業概況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私募基金共備案66418只;私募管理人共22446家;總體管理規模(實繳)由2016年年底的78911億元增長至111003億元,增長率為40.67%。
1.1 私募基金發展出現分化現象,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占比明顯下滑
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為22446家,較2016年年底增長了5013家;已備案基金數量增長42.82%,達到66418只;總體管理規模(實繳)由2016年年底的78911億元增長至111003億元,增長率為40.67%。
2017年私募基金發展出現了分化現象,與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和其他基金的快速發展不同,私募證券基金基本停滯不前,實繳規模甚至出現大幅倒退現象。2016年7月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新規,旨在清理空殼私募,規范整體行業,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出現驟降,在2016年底私募基金管理人為17433家,同比減少了近三成。
新規正式實施至今(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新備案登記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為858家,增速為11.28%,同期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增長了57.18%,其他基金管理人增長了69.35%。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占比出現明顯下滑。
由于私募新規,部分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避免被注銷登記,集中在清理空殼節點前備案產品,私募基金產品在2016年出現跳躍式的增長。此后,私募基金數量一直穩步上升中。進入2017年后,由于上半年證券市場行情的低迷,私募證券基金增速十分緩慢,隨著下半年的行情回暖,增速也有所好轉,但遠不及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和其他基金。
1.2 證券類私募實繳規模持續縮水
在規模方面,截至12月底,相比2016年底數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繳規模增長了24016億元,其他基金實繳規模增長了12879億元,紛紛創出歷史新高。與之相對應的,私募證券基金實繳規模今年以來卻縮水480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業協會在2017年3月調整了統計口徑,此前是直接根據基金類型統計數量及規模,調整后改為對于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不同類型私募基金的,產品規模按其所屬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機構類型歸類統計。受此影響,私募證券基金實繳規模4月就縮水2000億左右,因此縮水幅度并沒有表面上如此巨大。
但從今年4月至今,證券類私募實繳規模仍就在持續縮水,縮水幅度為1138億元,同期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繳規模增長了14988億元,其他基金實繳規模增長了7670億元。私募股權類基金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是政府資金、國有企業、保險資管的資金及各大金融機構的資金涌入。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市場,國內私募股權類基金市場仍舊處在較早的發展階段。
1.3 私募基金管理人仍集中在北上深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冊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數量分別為4581家、4377家和4108家。從辦公地址來看,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別為5310家、4660家和3378家。上述三市分別為我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的核心城市,他們在資金、金融創新、策略創新、配套服務等方面都為私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高凈值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區,存在巨大的理財需求。
1.4 證券類私募管理人規模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截至2017年 12月底,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規模的共19049家,平均管理數量為3.48只,平均管理規模為5.83億元。私募新規實施之后,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產品數量和規模都有一個顯著提升。證券類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產品數量為3.80只產品,平均管理規模為2.70億元,管理規模整體仍小于平均水平。
根據基金業協會備案數據顯示,自主發行基金規模達10億元以上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數量為288家,占比僅為3.40%,而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管理人數量為6846,占比80.81%。顯然,擁有較強自主發行能力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仍是少數,絕大多數管理人的管理規模還沒有達到行業平均水平,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
顧問管理基金規模達10億元以上的管理人有170家,占比16.65%,1億元以下的有517家,占比50.64%。其中有6家管理人自主發行和顧問管理基金規模均超過50億元,分別是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高毅資產、景林資產、合晟資產和樂瑞資產。
2017年新發證券類私募產品的數量在15只以上的百億級私募機構有11家,其中合晟資產、高毅資產、映雪投資和景林資產是今年最“高產”的百億級私募,今年以來發行數量均在30只以上。
1.5 2017年股票多頭、多策略和債券策略備案最多
截止到12月末,2017年新增備案私募基金19113只,其中可以通過私募云通分類方法獲得明確投資策略的產品有10114只。從新增備案基金的策略分類來看,2017年新增備案的私募基金主要集中在股票多頭、多策略和債券策略,分別新增4748只、1321只和1067只。從新增百分比來看,多策略、宏觀策略和組合策略新增最多,分別新增35.16%、32.83%和24.04%。
二、私募證券基金整體業績表現
2017年,在中國經濟底部企穩的大背景下,“一九分化”的行情主導了2017年的A股市場,大盤藍籌上漲強勁,大消費和金融板塊表現搶眼, “漂亮50”吸引了權益市場大部分資金。上證50、中證100和滬深300指數分別以25.08%、30.21%和21.78%的幅度領漲。2017年債市全面入熊,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降杠桿、防風險的格局下,債市整體震蕩下行。一季度、二季度和四季度的債券收益率曲線上行明顯。從指數上看,利率債相關指數表現相對信用債較弱,中證國債、金融債指數分別下跌1.87%和0.64%,中證企業債、中票和短融則分別上漲1.3%、1.5%和4.23%。
2.1 2017私募全市場指數只跑贏中證500指數和中債指數
私募全市場指數2017年累計收益率只跑贏同期中證500指數和中債指數。私募全市場、滬深300、上證180、中證基金、南華商品指數、私募FOF指數、中證500、中證全債指數2017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率分別為:6.35%、21.78%、19.69%、7.89%、7.85%、6.74%、-0.20%和-0.34%。私募FOF指數的夏普比最大,為2.97,大于滬深300和上證180指數,私募全市場的夏普比為1.39,略低于中證基金;其最大回撤為3.06%,遠低于滬深300指數、上證180指數、南華商品指數和中證500。整體而言,私募全市場的風險要小于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收益表現優良,2017年平均水平未跑贏公募市場。
從指數相關性來看,私募全市場與各大權益指數、商品期貨指數和公募基金的指數的相關性較低。私募基金完全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標的來豐富可投資工具。
2.2 2017年管理期貨策略“風光不再”
從策略指數的收益來看,策略指數的表現與整體市場的走勢保持高度一致。今年以來,A股市場大盤藍籌上漲強勁,大消費和金融板塊表現搶眼,在基本面的支撐下,“結構性慢牛”的趨勢得到了市場認可,所以以權益投資為主的股票多頭、股票多空和私募FOF指數的超額收益最大。債券市場在金融監管持續趨嚴、降杠桿、防風險的格局下,債市整體震蕩下行。今年上半年期貨市場波動性機會較少,而三季度以來部分品種,尤其是黑色系的波動行情給CTA策略帶來了較好的收益表現,但9月則開啟回調節奏,幾乎跌回期初水平。CTA策略的整體收益呈現非線性上漲的特點,由于其主要依賴于商品期貨的波動性,所以關鍵在于能否在低波動市場中嚴格地控制回撤風險。
從策略指數的平均水平來看,2017年管理期貨、相對價值、債券策略和宏觀策略的收益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我們選取滿足以下五個條件的基金產品作為有效基金樣本來觀察各策略指數累計收益的分位數水平。選取有效樣本的條件:(1) 成立一年以上:基金在2016年12月22號以前成立;(2) 當月有凈值披露:基金在2017年12月份有凈值披露;(3) 非結構化基金;(4) 非單賬戶:若為管理期貨基金,剔除單賬戶類型;(5)基金凈值披露頻率:日頻、周頻或月頻;統計日期截至12月31日(采用月頻凈值計算)
從分位數水平來看,FOF策略的基金表現最佳,下四分位數和上四分位數均為正收益,股票多空和宏觀策略收益率的離散程度較高(上下四分位間距較長),分化較為嚴重。
2.3 私募FOF指數表現出較強的二次分散風險的特性
目前國內FOF仍以配置股票型基金為主,收益與股票型基金趨同性明顯。2017年私募FOF指數累計收益率為5.92%,2017年以來的最大回撤為1.25%,遠低于其他策略指數的最大回撤,體現出FOF強有力的風險控制能力。私募FOF指數在2017年以來的夏普比僅次于股票多頭指數,表現出很強的穩健特性。
從指數月頻收益率的分布來看,私募FOF指數離正態性最近,在95%的置信度下,FOF指數p值為0.03,是離正態性最近。說明與去年同期相比,私募FOF的業績穩定性有所加強,FOF機構的投資偏向于理性,投資流程更系統化、成熟化。
2.4 2017年私募基金管理人“規模效益”顯著
從業績方面來看,不同資產管理規模的私募基金其業績也呈現一定差距。大中型私募旗下產品額平均收益大幅跑贏小型私募機構。 2017 年以來自主管理和顧問管理 在 50 億以上的投顧公司產品累計收益率分別為 13.78%,15.34%,幾乎是 0-1 億規 模管理人的三倍,遠高于其他管理規模水平的投顧公司。
(1) 百億級基金呈現出明顯的優勢
今年以來,“二八分化”的行情為私募管理人帶來非常好的結構性機會,踩對市 場節奏的百億級私募也迎來了一個豐收年。截至 11 月底,偏股票策略中,旗下股票 策略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的是私募界的“巨無霸”——景林資產,高達 67.54%。偏債 券策略中,茂典資產今年成功衛冕,旗下債券策略產品的平均收益為 10.22%。凱豐 投資是唯一一個主打宏觀對沖策略并且上榜的百億級私募,旗下相關產品今年以來平 均收益為 30.91%。
(2) 華泰私募 Q 指數聚焦 “小而美”的私募管理人
2017 年私募云通深度參與華泰私募 Q 指數比賽的評選和指數編制環節,該比賽 旨在發掘出量化投資領域具有發展潛力的私募管理人,目前主要針對中小型私募管理 人。雖然 2017 年是量化投資的“冬天”,一方面股指受限,貼水情況嚴重,對沖成 本較高,另一方面過去幾年的小市值因子和反轉因子最近一兩年出現回撤。特別是中 低頻的套利模型或者對沖型產品很難跑出絕對收益。但是第一期私募 Q 指數比賽中 仍涌現出一批“小而美”的私募管理人。
三、私募行業發展動向
3.1 監管濃墨重彩,行業由亂而治
為了告別私募基金行業的“野蠻生長”,朝著規范化、制化的方向發展。2014 年以來,私募行業監管持續完善。2016年被則稱為私募“監管元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接連發布內控指引、信息披露、募集行為等重磅私募行業規則,一系列監管文件貫穿全年,初步建立了私募行業的規則體系。
2017年,私募基金行業繼續鞏固回歸本源、恪守質明、明確底線、立足誠信的規范發展新階段。協會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協會自律規則,結合私募行業發展實踐與階段特點,進一步落實私募基金管理人專業化管理原則,明晰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審核標準,優化和規范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流程。
截至2017年底,協會已注銷1378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主動申請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973家,未按照《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要求完成第一只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被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748家,因列入失聯機構名錄滿三個月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 料被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8家。
為進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聯公示制度,優化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 機制,協會于 2017 年 1 月發布《關于優化失聯機構自律機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聯私 募機構的公告》。2017年協會公示7批失聯機構,設計23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 中進入失聯階段后注銷的私募管理人70家。
2018年協會將積極參與與完善私募基金行業頂層設計,推行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提升私募行業專業化水平,繼續落實“扶優限劣”政策,針對不同類型的投資活動實 行差異化登記備案與自律管理,強化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席監測,促進私募行業健康發展。
3.2 私募發展增速趕超公募引爆點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快報,2017年公募基金管理機構 管理的公募基金為4841只,份額11.0萬億元,規模11.6萬億元,較三季度末增長4.12%。截至2017年底,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管理私募基金66418只,規模11.1萬億元,較2016年底增長高達40.66%,是全行業增速最快的領域。其中,2017年每個季度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的增幅分別為10.83%、9.23%、8.05%和7.53%。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發展勢頭更為迅猛。
從分布上看,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私募FOF的占比分別為12.4%、46.5%、4.5%和13.4%;其中,股權、創投類基金及其FOF合計占比58%,已經成為私募投資基金的主流。
私募基金以其較為靈活、高效的機制,可以成為對接實體經濟和金融資產的重要工具;對金融資產的高效配置和運用,也為高凈值投資者的財富管理和增值帶來新的機會。私募行業獨特的風險收益結構在實業端和金融端進一步激發創造力,使資產配置效率和運營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未來隨著國內高凈值客戶數量的持續增長和私募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私募基金行業將向著更加規范、專業的方向發展,其管理規模還會不斷增加。
3.3 2017 是量化投資的“冬天”
2017 年量化策略的收益整體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市場工具太少,對沖成本較高,主要表現為股指期貨受限,貼水情況嚴重,對沖成本較高。
二是過去幾年有效的核心因子開始失效,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轉因子。過去量化基金的優異表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小盤股的強勢,而現在小盤股日漸式微,量化基金的模型如果沒有及時更新,恐怕也要遭遇回撤。小市值因子在過去十年一直有效。2013年到2016年,如果在A股持續買入市值最小的股票,收益差不多在91%,55%,171%和7%。小市值因子作為一個smart beta,過去十年都是跑贏市場的,但是在2017年,這個策略開始失效。歸根到底,過去十年A股漲幅最大的是殼價值,2008年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才兩億,但是到今天市值已經20億,漲幅接近10倍。但是隨著A股的發行機制越來越市場化size不再成為超額收益的來源。
反轉因子在經歷了2015年強勢后,從2016年4月開始衰弱,雖然多空組合收益整體保持為正還未到失效階段。不過如果把多空組合分別從多頭組合和空頭組合看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會發現空頭組合一直持續跑輸市場,而多頭組合已經有一年時間左右和市場基本跑平。量化策略的alpha收益主要來自于多頭組合,因此從這個 角度講,反轉因子已進入失效期。但是從年中開始有諸多量化團隊加強了風格擇時的 因子,調整后的模型更為適應下半年的市場。
三是市場波動率,大多數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與波動率呈正相關,但是 市場波動率太低,中低頻的套利策略和對沖策略很難跑出絕對收益。
市場對沖工具太少,對沖成本高。主要表現為股指期貨首先,貼水情況嚴重;過去幾年有效的核心因子最近一兩年回撤,例如小市值因子和反轉因子;市場波動率太低,大多數的量化套利策略,CTA策略與波動率相關,以ETF50波動率為例,中低頻的套利模型或者對沖性產品很難跑出絕對收益。
3.4 股指期貨二次松綁,期權市場發展提速,對沖工具逐步放開
相較于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我國對沖工具一直有比較大的限制,特別是 2015 年股災期間股市大幅動蕩,股指期貨被認為是幕后黑手,監管層對股指期貨交易實行 限制。2017 股指期貨經歷了二次松綁,為期貨行業帶來重大利好。第一次松綁是在 今年 2 月,中金所發布新規,宣布將保證金由原來的 40%降低到滬深 300(20%)、上證 50(20%)、中證500(30%)等三項舉措;第二次松綁是在今年 9 月,中金所公告滬深 300 和上證 50 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合約價值的 20%調整 為 15%,滬深 300、上證 50、中證 500 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 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點九。
商品期貨品種進一步豐富,多個品種研發速度加快。8 月 18 日和 12 月 22 日, 棉紗期貨和蘋果期貨先后在鄭商所掛牌交易。棉紗期貨與棉花期貨、PTA 期貨,共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紡織原料期貨品種體系。另外,紙漿期貨、紅棗期貨已經獲準立 項,尿素等品種研發工作基本完成。原油期貨上市各項準備工作也基本就緒。
除此以外,今年以來國內期權發展提速。今年 3 月 31 日和 4 月 19 日,豆粕期 權和白糖期權先后在大商所和鄭商所成功上市,代表著我國期貨市場正式進入期權時 代。期權推出對建設功能完善的國內衍生品市場具有劃時代意義。11 月,上期所銅 期貨期權立項申請獲批,這將是我國首個工業品期權品種。
3.5 國內私募謀求海外布局,全球化視野逐步打開
在中國資本市場全球化的背景下,私募進軍海外市場的步伐在不斷加快。除了淡水泉、景林資產、赤子之心、千合資本等在香港設立公司,向海外投資和募資外,源樂晟、鼎鋒資產等私募也積極發行海外產品,投資港股、中概股等。最近私募紛紛加快出海步伐,重陽投資、富善投資、神州牧基金、望正資本等私募再掀出海熱潮。進軍海外市場正在成為私募發展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來看,私募進軍海外,主要的目的,一是擴展投資領域,豐富投資策略,看好海外市場的投資機會;二是吸引契合自己投資理念的海外機構資金,投向國內 A 股市場,豐富資金來源,也有利于長期投資;三是原有對沖策略等在國內無法實現,或者客戶有更高的理財需求,需要依靠全球市場來做資產配置,并利用靈活豐富的對沖工具。
未來隨著外匯管制的放開,A 股與全球市場的接軌,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相信 會有越來越多的私募機構,以更加靈活的形式進軍海外市場,實現資產的全球化配置。
3.6 FOF/MOM 業績提升巨大,行業空間充足
2016 年被稱為“FOF 元年”,雖然發展迅速但 FOF產品卻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比如資產配置做得不到位,只是簡單的明星產品組合,并沒有進行有效資產配置,使 得不少FOF 產品收益表現仍然大起大落;國內缺乏權威私募基金評級機構來選擇 FOF 投顧,同時 FOF 投資標的仍然比較單一等等。
今年隨著公募FOF 的落地,FOF 機構投研體系的完善,FOF 產品的業績大幅提升,認可度已越來越高。FOF 產品分散風險、平滑收益曲線等特性彰顯。目前,第 三方理財、券商、私募、期貨公司等均紛紛作為資產配置者,根據客戶不同風險偏好和需求,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 FOF 產品,開展 FOF 業務。
今年私募FOF 產品業績也非常喜人,根據私募云通的統計,截至 2017 年年底, FOF 策略累計收益率為 5.92%,僅次于股票多頭策略(8.95%)、事件驅動(7.81%) 策略,與此同時其年化波動率為 2.95%,遠低于股票多頭策略(5.41%),表現出較強的二次分散風險的特性。
從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來看,FOF 發展初期主要得益于基金行業的快速壯大, 但真正走向成熟和持續發展,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美國的 401(K)計劃和個人退 休賬戶(IRA)為 FOF 的發展提供了龐大穩定的資金來源;二是大量成熟的機構投資者的存在,FOF 管理模式更加豐富和多元化,進一步滿足了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個性化需要。從我國情況來看,目前私募 FOF 可以很好地承接這些資金需求,機構投資者成為 FOF 市場的主要投資者也是必然趨勢。未來隨著養老金入市、企業年金等機 構資金將FOF 作為配置工具,國內 FOF 必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將FOF 作為配 置工具,國內 FOF 必將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3.7 外資機構申請私募牌照,帶來“鯰魚”效應
2016 年 6 月 30 日,證監會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 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二級市場證券交易等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2017 年 1 月5 日,基金業協會發布《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 理人登記備案填報說明》,外資私募備案登記的政策正式落地。
同日,富達國際宣布其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利泰投資正式獲得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頒授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成為外資資產管理業內首家獲得該項資格的公司,同時也是成為首家境內投募資的獨資外資基金公司。
截止到目前,已有 10 家在華設立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除富達外,還包括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和路博邁等,地域上涵蓋了美國、英國、歐洲大陸、新加坡、中國香港等主要資本市場。對于外資資管機構而言,2017 年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超乎想象,由此也掀起了外資私募布局中國市場的高潮。
目前國內私募機構有 2 萬多家,但同質化非常嚴重,海外大型金融機構的進入, 會改變私募領域的競爭格局,加速中國資管行業的發展。同時,外資的流入意味著投資理念的滲透影響。外資私募的進場也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行業生態,為投資人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由于外資私募在海外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投資體系,他們的加入勢必會給國內私募帶來壓力,長期來看有助于帶動整個私募行業管理人投資水平的不斷提升。
四、2018年私募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私募基金經過近四年的長足發展已經達到了公募基金二十年的成就。私募基金行業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私募基金行業的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逐步成熟,私募機構的內部管理、人才培養等機制逐步完善,行業監管、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私募基金行業已經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發展的新階段,即從“量”的增加進入“質”的提升階段。
從政策上來看,一系列高頻度的監管法規彰顯了監管層對于規范私募行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決心。過去幾年里,私募基金行業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缺乏監管階段,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不透明,而監管又缺位,魚龍混雜,不規范的私募基金占相當的比例,使私募基金蘊藏了巨大的風險。從 2014 年以來,監管機構已經出臺了非常多的監管政策,實行強制備案,信息披露,切實防范非法集資等行為,違規私募不斷被洗出行業。監管趨緊,管理能力優秀、管理經營合規的機構將取得更大領先優勢,經營不規范的機構則會被慢慢淘汰,行業將經歷大規模的洗禮。在加強監管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行業強者恒強、弱者淘汰的局面正在形成。未來私募基金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跟海外基金的分布靠攏,出現“二八”分化,涌現千億級別的大型私募。
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國內居民財富不斷增多,機構投資人逐漸成為市場投資主體,數以萬億計的資金需要尋求好的投資標的,私募基金相對公募基金而言,其投資范圍更為寬泛,投資策略更為靈活,其規模增長將遠超公募基金,特別是具備獨特風險收益特征的私募 FOF,將是銀行委外資金和大量保險資金的理想選擇。預計 未來私募基金的總規模還會不斷增加,但是增速會有所回落,未來將會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私募基金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一是私募基金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將會進一步增加,而且會遠遠超過公募;二是行業集中度會提升,私募行業“強者恒強”,業績分化更為明顯;三是 FOF 作為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工具,結合中國養老金市場, 業務規模將持續增長;四是國內私募進一步走向國際化,一部分外資的資金也會交給中國的私募機構管理;五是外資進入帶來“鯰魚”效應,有效促進私募行業發展。
來源:注冊風險管理師
設立基金公司應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基金公司必須在股東資格、公司章程、注冊資本、從業人員資格、內部制度、組織機構、營業場所等方面符合《證券投資基金法》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同時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書面申請。 根據《中華人...
私募基金公司的作用是怎樣的 **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專業投資管理機構,是實現集合投資,專家理財功能的核心。它在**股權投資基金的發起設立、管理運營和到期清算中都要肩負重要作用。從整體上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位體現在幾個方面: ...
一、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伙人是一個意思嗎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合伙人是在合伙制私募基金中出現的稱謂。合伙制私募基金,就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組成,普通合伙人即私募基金管理人,他們和不超過49人的有限合伙人共同組建的一只私募基金。不同以往合伙制私...
大公募、小公募和私募公司債主要在發行對象、發行條件、交易轉讓安排等方面存在差異: (一)發行對象不同 大公募的發行對象是公眾投資者和合格投資者,如果債券從大公募降為小公募,公眾投資者不能再買入,但前期已持有的可以賣出;小公募的發行對象為合...
私募基金啥時備案1、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注銷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2、已登記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后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并根據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注明基金類別,如實填報基金名稱、資本規模、投資者、基金合同等基本信息。備案一般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1、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
公募私募大PK!一、行業數據:公募激進,私募穩健;公募進攻性較強,私募回撤控制較好2007年,財富管理起航,同時也是私募發展元年,2017恰逢十年輪回,在這十年中,私募行業突飛猛進,管理規模日益擴大,吸納了包括來自公募、保險、券商等各行業有...
私募基金是干什么的? 所謂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銷售和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私下協商來進行的,因此它又被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 首先,私募基金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
基金行業走過風雨兼程十幾年,無論從私募從業人員還是產品數量,管理規模等,都得到快速壯大發展,隨著私募基金納入監管體系,成為正規軍的私募基金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成長,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迎來爆發式增資,一舉突破12萬億規模,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
1.私募投資的私募基金法律法規 為進一步規范股權基金管理公司股東行為,加強對股權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及股權處置的監管,保證股權轉讓有序進行,鼓勵有實力、講誠信、負責任、有長期投資理念的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維護基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保護基金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