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越好,投資越容易賺錢;
當經濟越差,投資越可能虧錢,這是常理。
但是,
有這樣一個特殊“行業”,
卻可以在“最壞時代”里做“最好的生意”,
它就是“不良資產處置”。
不久前,新華社的一篇《不良資產處置:“錯放的財富”孕育“新藍海”》的文章,在不良資產處置業界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文章稱:全行業通過加速整合資源,嫁接綜合金融服務、對接產業資本,以經營理念主動管理不良資產,推動行業由傳統的“一賣了之”模式進入不良資產收購、管理、處置產業鏈的“2.0代”。
不管是官媒的推文,還是真實數據統計,都從側面反映了不良資產處置絕非三分鐘熱度的小打小鬧,而是已經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現狀:市場快速擴容
近年來,中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檔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金融體系備受考驗,商業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資產逐漸暴露,不良率急劇上升,不良貸款余額快速攀升。
自2012年三季度起,銀行業不良余額和不良率進入上升通道。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 1.67萬億元,不良貸款率 1.74%。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在論壇上表示,2013年起,商業銀行開始批量出售不良資產包,每年成交規模日益提高,從2013年的700多億元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5000多億元。
此外,賴小民還表示,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總額有望在2020年達到3萬億元!
伴隨銀監會放寬地方資產管理平臺限制,以及新一輪“債轉股”的推行,“不良資產”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逆周期投資“熱門資產”。
多機構競相“圍獵”
市場的擴容吸引了大量機構涌入,并從事和不良資產收購、處置、轉讓或投資相關的業務。
一級市場不良資產收購的主力軍仍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據賴小民介紹,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積極參與本輪不良資產市場,累計收購不良債權近1.2萬億元,市場占比合計達到80%以上。
隨著近年來經濟環境趨市場化,國家開放AMC牌照和監管準入門檻放開,不良資產處置這門壟斷行業再次火熱。
經濟大環境決定了不良資產行業的興起,行業興起及政策鼓勵,決定了不良資產處置二級市場的活躍。
與此同時,境外資本和民營資本都對市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已有近50家地方AMC正式成立,其中有14個省級行政區域至少已擁有兩家地方AMC,浙江、廣東、山東、福建4省更是擁有3家地方AMC。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通過設立資產管理業務部或成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參與不良資產二級市場業務,各地民營資管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
截至2017年10月,全國已設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達到55家。除此之外,近兩年,一些民間的、非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也紛紛成立,瞄準不良資產市場,這些大大小小公司的數量將近3000家。
此外,外資其實也是上一輪周期中不良資產市場的重要投資人。
而在這一輪周期中其更是加大了對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的投入,包括KKR、海岸基金、高盛資本、橡樹資本等都不同程度參與不良資產的收購與處置。
橡樹資本在2013年與中國信達成立了合資公司,從事不良資產投資業務。橡樹資本目前在大中華區的累計投資已超過60億美元。
全球不良資產最大買家橡樹資本 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思
銀行為啥不自己處置不良資產?
理論上說,這些巨量的不良資產應該是由銀行來處置的,但是銀行往往不親自動手,而是將其打包,以驚爆價(最低至1-3折)“放血”甩賣。
于是就有了題首的問題:
為什么銀行不自己內部消化這些資產,而要以這么低的價格讓資產管理機構白白撿便宜呢?
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其實銀行也非常想處置這些不良資產。因為銀行深知,所謂不良資產,只是具有到期不能履約、變現可能性的資產,到期不能履約并不是說它沒有價值,也不代表債務方在熬過最困難周期之后沒有流動性和變現能力。之所以賤賣,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第一,盈利模式限制。
眾所周知,銀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賺取利差。因此需要大量的現金進行周轉,而不良資產則會占用銀行的專項準備金,按照央行規定,對不良資產提取的專項準備金比例為: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因此,持有不良資產,就減少了銀行手里的現金流,將付出更高的流動成本,得不償失。
第二,時間限制。
財政部印發的《銀行抵債資產管理辦法》(財金[005]53號)規定,銀行抵債類資產的處置周期不動產、股權為兩年,動產為一年。因此,如果銀行自行處置,時間成本上,銀行也耗不起。比如,如果啟動拍賣程序,一旦流拍就會陷入麻煩。
第三,形象設定限制。
銀行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的維護,直接追債討要欠款,不利于銀行的安全形象,同時銀行也缺乏專業的相關人員,對于很多債務的追索,銀行很難采取法律訴訟等強硬措施。
綜上所訴,對于不良資產處置,基于綜合因素考慮,并不是銀行想處置就能處置的了的,將不良資產交予有精力、人力和經驗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成為銀行尋求快速回籠資金的不二之選。
來源:新大唐資產管理集團 一、行業越來越火二、參與機構越來越多 三、買包競爭越來越激烈四、處置難度越來越大 五、創新模式越來越多 六、細分機會越來越多七、整合越來越重要 八、創新越來越需要 隨著不良資產的市場化,需要創造性地滿足各方需求...
2018年對金融行業來說是風雨飄搖的一年:6月起,P2P行業開始長達數月的集中爆雷,行業監管趨嚴、一行兩會政策刺激,同年,《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P2P合規檢查...
除了資產保全、不良資產ABS及收益權轉讓,跨境資產流轉也悄然起步。11月1日,深圳市金融債權管理聯席會議與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前交所)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在不良資產業務境內流轉、跨境交易、平臺類業務及系統建設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中國的...
專利質押貸款是銀行專業術語。簡單說,就是用已授權的專利作為質押從銀行獲得貸款。當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資金屏障時,專利質押不失為一條不錯的融資渠道,而這條渠道對于核心資產就是手中幾件專利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就更為重要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專利質押貸...
一、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前景(1)不良資產規模受全球經濟發展趨緩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通過供給側改革以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去產能、去杠桿目標;以鋼鐵、煤炭等為代表的產能過剩產業的不良資產將加速暴露,銀行不良資產加速浮現,不良資產供給提高。據...
一、不良資產證券化評級難點1、產生穩定現金流能力差不良資產是商業銀行資產五級分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中后三類的統稱。這三類資產都已發生嚴重逾期,且回收前景不明朗。按業內標準,其中次級類貸款為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貸款預期...
標題:浦發銀行欠20萬只還本金可以嗎?深度解析 導語:近日,關于浦發銀行欠20萬只還本金的問題在網上引起熱議。那么,浦發銀行真的可以只還本金嗎?本文將為您深度解析。 一、浦發銀行背景 浦發銀行是一家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成立于1992年...
標題:中原信用卡逾期半個小時有沒有事?深度解析 隨著金融消費的日益普及,信用卡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而在眾多信用卡品牌中,中原信用卡以其獨特的設計、便捷的還款方式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在享受信用卡帶來便捷的同時,我...
標題:招商一萬三逾期三個月會被起訴嗎?深度解析 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貸款融資。招商銀行作為我國知名的商業銀行,其貸款產品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然而,關于招商一萬三逾期三個月是否會被起訴的問題,一些用戶存在疑慮。今天...
標題:招商銀行信用逾期會起訴坐牢嗎?深度解析 隨著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招商銀行作為我國知名的商業銀行,深受廣大客戶的信任。然而,關于招商銀行信用逾期是否會起訴坐牢的問題,網絡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