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信息包括哪些?
企業應該如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
1.企業在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時,應當獲得消費者的同意、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獲取。同時獲取信息時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明示其處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不獲取與其處理目的無關的個人信息。
2.企業在日常經營時應當保持敏感度,注意辨別其所獲得的信息是否屬于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同時按照法律規定使用并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在進行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活動時,應當進行匿名化處理。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四條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后的信息。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
第六條 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
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二、被政府、法院公開的個人信息可以隨意使用嗎?
1.企業在處理經政府、法院等公權力機關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循目的性相關原則,即其對公開信息的商業使用應當符合公開的目的,同時應當合理使用。
2.企業在使用上述公開的個人信息時,如超出公開目的,應當取得該個人信息所有者的同意,不得隨意使用。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二十七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個人自行公開或者其他已經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個人明確拒絕的除外。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已公開的個人信息,對個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個人同意。
三、企業處理已獲取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1.企業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明確告知其處理的個人信息范圍、目的、方式、保存期限、處理者的名稱和聯系方式、消費者行使其個人信息權利的方式。
2.企業在共同處理、委托處理個人信息的情形下,應當對共同處理者及受托人處理信息的行為進行監督,必要時應當對合作方個人信息保護部分的情況進行盡職調查、評估,以書面形式確定雙方權利義務。
3.企業在應當明確消費者的同意是基于其自身的自愿和知情。
4.企業在處理消費者個人信息時,應當制定相關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十四條 基于個人同意處理個人信息的,該同意應當由個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確作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書面同意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的個人信息處理者共同決定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和處理方式的,應當約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但是,該約定不影響個人向其中任何一個個人信息處理者要求行使本法規定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委托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與受托人約定委托處理的目的、期限、處理方式、個人信息的種類、保護措施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并對受托人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督。 四、企業獲得的個人信息可以提供給他人使用嗎?
1.企業向他人提供其處理的個人信息時,也應當遵循告知原則,取得的人的單獨同意。不得隨意提供。
2.企業特定情形下,可以不經個人同意,向第三人提供該個人的信息,但是企業應當保證第三人使用目的的合法性及申請程序的正當性,同時在必要范圍內提供該客戶信息。
3.消費者的舉報、投訴信息中的個人信息同樣應該進行保護,不得未經允許向第三人提供。
4.購物平臺上的商家及商場中的商家應當對獲取的個人信息保密,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將個人信息向平臺或商場提供。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十八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個人信息,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保密或者不需要告知的情形的,可以不向個人告知前條第一款規定的事項。
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無法及時向個人告知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在緊急情況消除后及時告知。
第二十三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向其他個人信息處理者提供其處理的個人信息的,應當向個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稱或者姓名、聯系方式、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和個人信息的種類,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接收方應當在上述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和個人信息的種類等范圍內處理個人信息。接收方變更原先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的,應當依照本法規定重新取得個人同意。
五、企業在進行營銷活動時應當注意什么?
1.企業在通過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推銷活動或者數據分析活動之前應當事先明確告知消費者,并取得消費者同意。
2.營銷活動需要向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拒絕方式。
3.消費者要求停止向其進行推銷活動后應當及時停止。
4.在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采用大數據分析、畫像等手段進行營銷活動時,應當避免針對個人特征的推銷活動。
5.提高企業業務部門人員合規意識,禁止大數據殺熟等歧視性差別待遇的經營行為。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二十四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個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向個人進行信息推送、商業營銷,應當同時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個人提供便捷的拒絕方式。
通過自動化決策方式作出對個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個人有權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予以說明,并有權拒絕個人信息處理者僅通過自動化決策的方式作出決定。 六、消費者要求企業刪除其個人信息時。
1. 企業在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時,應當向其提供合理的信息處理渠道,便于消費者反饋需求。
2. 消費者有權要求企業提供其處理個人信息的方式,有權要求更正個人信息或刪除個人信息。
3. 企業在收到消費者的請求時,應當及時溝通并處理消費者的信息。
法條鏈接
《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四十四條 個人對其個人信息的處理享有知情權、決定權,有權限制或者拒絕他人對其個人信息進行處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主動刪除個人信息;個人信息處理者未刪除的,個人有權請求刪除:
(一)處理目的已實現、無法實現或者為實現處理目的不再必要;
(二)個人信息處理者停止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或者保存期限已屆滿;
(三)個人撤回同意;
(四)個人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違反約定處理個人信息;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保存期限未屆滿,或者刪除個人信息從技術上難以實現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停止除存儲和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之外的處理。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施行,為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是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專門化的象征之一。這亦為企業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設定了更高的門檻,企業在個人信息的日常處理活動中將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督和監管。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為了避免企業跨越合規的雷池,企業應當在今后的運營中,應當完善相應的內部規章體系,提高員工法律意識,有效避免處理個人信息產生的法律風險。
貸款公司的主管單位是:銀監會和人民銀行。 2008年5月,銀監會與人民銀行聯合印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小額貸款公司性質予以明確。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
5月22日,中消協在京召開促進網約車安全消費座談會。要求網約車平臺經營者切實落實法定義務,強化入網審核,強化安全管理,強化合同警示,強化信息保護,強化投訴處理。對有騷擾、暴力行為的司機要納入黑名單,采取零容忍,防止后續服務危害公眾安全。 消...
這個起訴行為是銀行在信用卡簽約用戶欠款不還,并且超過了銀行信用卡風險控制線(姑且這樣說吧)時的一個必然的措施,意在保護銀行利益,控制信用卡詐騙風險; 這個時候應該立刻去銀行辦理還款,并且向銀行申述(表明自己是非自愿因素造成拖款的,當然一定要...
來分期逾期7天說要起訴我 根據我的理解,你的問題是關于某人因為分期逾期7天而威脅起訴你。我將用中文回答你的問題,并盡力提供詳細信息。 首先,我并不是律師,但我可以向你提供一些有關這種情況的一般指導。在中國,逾期付款涉及的問題一般處于合同...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貸平臺逐漸成為人們借款的首選。然而,網貸糾紛也逐漸成為社會問題。那么,欠網貸多少錢以上才會被起訴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網貸糾紛的起訴條件。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民間借貸利率可以年利率24%以內。如果超...
標題:招商銀行信用卡逾期會通知單位嗎? 隨著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信用卡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招商銀行作為我國知名的信用卡品牌,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那么,招商銀行信用卡逾期會不會通知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
如何有效的傳媒消費維權打假報道1.風險預警。傳媒對社會環境負有守望和監視的責任,應該扮演維護消費者利益的角色。當下的信息社會也是一個風險社會,傳媒將風險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社會的風險意識。傳媒成功有效的消費風險預警,對于...
1.關于網貸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P2P網貸平臺運營及收費法律依據:《合同法》第424條規定:居間合同是居間人向委托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托人支付報酬的合同。《合同法》第426條規定:居間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
標題:網貸逾期多少時間才會被告知法院起訴?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貸平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人選擇通過網貸來解決生活中的資金問題。然而,網貸逾期后,很多人并不了解如何處理。那么,網貸逾期多少時間才會被告知法院起訴呢? 首先,我們需要...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選擇更加注重營銷、訂單業務能夠產生顯性正向支持,而法律顧問因不能夠直接創造顯性財富而被忽略,我們團隊的顧問客戶大多數是因代理公司的一個訴訟案件結緣,企業方出現訴訟才意識到了合規風控及律師早介入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