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問題的提出
買賣合同與承攬合同,作為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相互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貨樣買賣是按貨物樣品確定買賣標的物的買賣。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其中定作合同是指承攬人根據定作人的要求,以自己技能、設備和勞力,用自己的材料為定作人制作成品,定作人接受特別制作成品并給付報酬的合同。
但在司法實踐大量的買賣合同和承攬合同糾紛中,經常發生貨樣買賣合同和定作合同難以甄別的情況。歐豐*具訴武漢NEC加工承攬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訴稱2004年10月開始,其根據被告提供的貨品種類、規格、數量、式樣等,為被告制作各種柜臺、燈箱等辦公家具產品。但是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來看,原、被告之間簽訂的是一份典型的買賣合同,雙方明確約定買方、賣方,貨物的數量、質量要求和具體貨款等。類似情況在其他買賣合同糾紛中也經常出現,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審理的欣維毛紡織*限公司訴葉繁貿*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2004年8月原、被告簽訂了一份《內銷呢絨供需合同》,由被告根據原告提供的樣品,為原告提供價值42萬元的鋼花呢,原告另派員到被告生產工廠監督產品質量。另外,還有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即一些單位要求生產廠家在出廠商品上注明買方特有標志,因此發生貨物質量或者貨款糾紛,此類案件中同樣存在屬于定作合同糾紛還是買賣合同糾紛的分歧。
二、甄別的意義
其實,區別買賣合同與定作合同的意義不僅在于案件的實體處理,更在于案件審理中的一些程序問題,主要是:
一是確定案件的管轄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法函(1995)175號的規定,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要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承攬人以自己的設備、技術為定作人加工產品的地點,但如合同約定接收加工成果地為合同履行地,則從合同約定,不以加工地為合同履行地。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合同約定的履行地法院無管轄權。而買賣合同中,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合同履行地時,應以當事人約定的交貨地點作為合同履行地。除交貨地外,合同中約定的貨物到達地、到站地、驗收地、安裝調試地等均不視為合同履行地。合同沒有約定交貨地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貨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實際履行地與合同約定履行地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只要部分貨物的交付地點與合同約定的交貨地點一致,就要以約定地點為合同履行地,以合同約定的交貨地點確定管轄權。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綜上,承攬合同以加工地為主要管轄地,而買賣合同則主要以交貨地確定管轄地。因此,在很多時候合同的性質直接決定著管轄地的確定和案件是否移送問題。
二是確定當事人舉證的分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不同的合同糾紛對當事人舉證責任的要求是有區別的。承攬合同要求定作人舉證證明按照合同約定提供了相應的技術要求或者材料,并且按照約定時間驗收、接受加工成果,支付一定的報酬或者材料費用;承攬人要舉證證明按照定作人的技術要求保質保量地在約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加工成果。買賣合同只要求賣方提供證據證明交付的標的物符合約定的質量要求,在約定的時間內交付相應數量的標的物即可;而買方則要舉證證明按時收貨按時支付貨款。舉證責任包括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在司法實踐中,除了為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要提供相應的證據,承擔相應的行為責任之外,還要承擔因為不能舉證或者舉證不力而要承擔的結果責任。承攬合同與買賣合同,當事人所要承擔的結果責任也是不一樣的,承攬人沒有按時完成工作成果,負有的是繼續完成并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承擔定作人拒不接受工作成果的結果責任;出賣人如果不能及時供貨,買受人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并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
三、甄別方法
甄別方法之一:承攬人身份特定化。在承攬合同中,雙方當事人注重的是工作成果完成的條件,是承攬人的“合作”。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承攬合同的承攬人必須以自己的設備、技術和勞力完成工作或者工作的主要部分。如果定作人所需要的標的物能夠從市場上任意買到,定作人就不必通過訂立承攬合同要求承攬人來完成。因此,定作人選定承攬人是基于承攬人的技術、設備和勞力,具有特定要求的。如果承攬人擅自將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將構成根本違約。此時,定作人可以選擇要求承攬人對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或者通知承攬人解除合同、賠償損失。合同未經定作人同意,不能將工作或者工作的主要部分轉交第三人完成。而買賣合同中,賣方的生產過程不需買方制約,賣方可以將工作任務轉交第三人完成,無須征得買方同意。因此,甄別承攬合同和買賣合同,首先要看承攬人或者出賣人是否特定的。如上文提到長寧*院審理的欣維毛紡織*限公司訴葉繁貿*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被告是根據原告提供的樣品交付貨物的,但是被告自身作為貿易公司是沒有制作能力的,只能委托工廠加工。因此,按照承攬合同承攬人特定化的要求,該案應該定性為貨樣買賣合同糾紛。
甄別方法之二:承攬合同定作物特定化。承攬合同的標的物是嚴格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制作的,用以滿足定作人的特殊要求,而且必須以定作人所具有的條件來完成。首先,這種標的物是在合同生效后才開始制作的,從制作開始即為定作人所有,承攬人無權處分,只有在定作人超過兩個月不支付承攬報酬的情況下,承攬人才能作留置處理,否則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因此承攬合同的標的物是承攬人運用自己的技術、設備和勞力在合同生效后制作的特定物,而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種類物。買賣合同標的物的特定性,通常是不改變標的物本質屬性,標的物可能在合同成立時已經存在也可以是在合同成立后生產。這種特定性是相對的,往往是買方在賣方的產品范圍內或者基礎上,做些選擇性的確定,產品本質屬性并不改變。上文提到的一些單位要求生產廠家在出廠商品上注明買方特有標志,如超市要求廠家在供應商品上打上超市標志的行為,不能定性為定作行為,仍屬于買賣行為。
立貨樣買賣契出賣人xx商行負責人xxx稱為甲方,同承買人xx商店主xxx稱為乙方,茲為x貨物買賣,經雙方同意議定條件如下:第一條乙方向甲方訂購xx貨物,如契約成立同日由甲方交付貨樣同品同種類同質的貨物xxx件,甲方應于x日內義付乙方。第二條...
樣品買賣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樣品的產生與類型 樣品,又稱貨樣,是當事人選定的用以反映和決定合同標的物品質的貨物。有觀點認為,樣品必須由現貨中選(抽)取而不能是特意制造的。換言之,樣品買賣只能限于現貨買賣,否則即為以提供樣品促成買賣的...
承攬合同與勞務合同區別有哪些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51條第1款的規定,承攬合同,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
一、合同當事人【實務要點】第三人實際履行合同情形下合同當事人的認定問:在實踐中有這種情形,即一方在合同書上簽字,但實際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為第三人,此種情形下如何認定合同當事人?答:合同關系是存在于特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原則上僅在合...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承攬合同的區別是什么?《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條第一款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支付報酬的合同。第七百八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建設工...
樣品買賣,又稱貨樣買賣,是指當事人雙方約定一定的樣品,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應與樣品具有相同品質的買賣。由于樣品買賣是在普通買賣關系中附加了出賣人的一項須按樣品的品質標準交付標的物的擔保,因此,樣品買賣除適用普通買賣的規定外,還產生下列效力:1...
立貨樣買賣契出賣人x x 商行負責人x x x稱為甲方,同承買人x x 商店主x x x稱為乙方,茲為x 貨物買賣,經雙方同意議定條件如下: 第一條 乙方向甲方訂購x x 貨物,如契約成立同日由甲方交付貨樣同品同種類同質的貨物x x x 件...
1、工作的性質不同。雇傭合同是以直接提供勞務為目的,承攬合同則是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提供勞務,則為雇傭;如果以完成工作成果為目的,提供勞務僅僅是完成工作的手段,則為承攬。 2、人身依...
消費者為家庭裝修定制了木門等家俱,可實際交付的貨物與之前在店里看到的展品外觀不一致,木飾面有大量明顯黑色斑塊。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行為是否構成違約?近日,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家裝木門不美觀構成根本違約,定作合同解除。2017年4月...
雇傭和承攬都是在實踐活動中常見的生產關系。 雇傭關系是指受雇人向雇傭人提供勞務,雇傭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承攬關系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接受工作成果并給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