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構成醫療事故罪
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1.客體要件
醫療事故罪侵犯的客體是醫療單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犯罪對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觀上起到控制病情發展的作用,則必然由于病情發展而引起人體健康的更大損害,直至導致傷殘、功能障礙和死亡結果。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工作中有嚴重不負責任的行為
嚴重不負責任,是指在診療護理工作中違反醫療操作規范或診療護理常規。醫療操作規范或診療護理常規是關于對患者進行診治的操作流程和技術操作細節。包括檢驗、病理檢查,實施藥物治療、輸血、介入、手術、放射、穿刺等。這些操作均需遵循具體的流程規定,如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血型、藥物名稱、劑量、用藥方法等,在實施藥物治療期間觀察患者的感受或不良反應、手術前核對患者的姓名、擬定實施手術方式與術前診斷是否相符,全身麻醉病人需有連續不斷的生命體征監測和麻醉醫師守護等等,這些規范是為了保障醫療操作的安全。醫療事故案件中違反醫療操作規范或診療護理常規的情況有:藥物使用錯誤,尤其是麻醉藥、精神類藥、放射性藥,輸血錯誤,手術錯誤特別是手術定位錯誤、病理報告錯誤、生命體征監測錯誤等等,或者擅離工作崗位。
(2)因嚴重不負責任行為導致病人嚴重損害身體健康或死亡的結果
危害結果的大小是衡量違法行為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和區分罪與非罪的客觀標準,構成本罪在客觀上必須要求發生了病人嚴重傷殘或死亡的結果。嚴重損害身體健康是指按照2002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條所稱的一級醫療事故和二級醫療事故。一級醫療事故,是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二級醫療事故,是指造成就診人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3)嚴重不負責任行為與病員重傷、死亡之間必須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醫療傷亡結果之形成不同于一般加害事件之處在于:后者是加害行為本身直接引起人體機體損傷,而前者則多是由于醫療措施未能有效阻止病情發展而導致病情惡化而引起傷殘或死亡,或者是醫療措施對人體侵害直接引起病人傷亡,或者由于醫療措施客觀上加重了病情,促使病人傷亡,可見醫療傷亡結果的出現既同原患疾病有關,又同醫療行為有關。違章醫療行為對病情的實際作用可以是四種,即有效、無效、反效、直接破壞人體。據此,可以把醫療傷亡形成機制分為四種:
①違章醫療行為雖然對阻止病情有效,但是效用不足而最終因病情發展引起病人傷殘或死亡,如搶救農藥中毒病人時使用的解毒劑數量不足致使病人死亡;
②違章醫療行為對病情沒起到任何作用而由于病情發展引起傷殘、死亡,這包括醫方違章不作為和無效作為兩種情形;
③違章醫療行為同治療需要背道而馳從而加劇病情引起病人傷亡,如用反藥等;
④違章醫療行為本身直接破壞人體而直接引起傷亡或同原患傷病相互疊加共同導致病人傷亡,如手術時操作粗心誤傷大血管等等。
這四種情形中,違章醫療行為均與病人傷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依社會一般觀念觀察,上述后兩種情形中違章醫療行為與病人傷亡間的聯系容易為人們注意,而在上述前兩種情形中,由于醫療措施客觀上起到一定治療作用或者至少沒有起反作用,、因而違章醫療行為與病人傷亡間的關系易被忽視。這是特別值得引起注意的。醫療傷亡結果之出現大多數同違章醫療行為有關,又與病情本身有關,要認定違章醫療行為對傷亡結果的原因大小應看醫療行為之違章程度即違法性程度如何。只有醫療行為嚴重違反醫療規章制度,才能由行為人對病人傷亡結果承擔刑事責任,這是基于對醫務工作特殊性及危險性的照顧而得出的結論。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實施了違章醫療行為的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是指具有一定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能,取得行醫資格,直接從事醫療護理工作的人員,包括醫院醫務人員及經批準的個體行醫者、由于醫務工作有極強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導致人身傷亡的危險性,所以,國家衛生行政管理機關向來十分重視對行醫者任職資格的考核,事實上只有具備一定醫療知識和技能,才能避免行醫的特殊危險性,從而達到救死扶傷的目的。目前社會上存在一些既無醫療技能又未取得行醫許可證的非法行醫者,這些人不屬于醫療事故罪的主體。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規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主觀上對病人傷亡存在重大業務過失。在這里,本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重大過失而不是一般過失,即從主觀上過失程度之輕重來說,行為人主觀上存在嚴重過失。臨床醫療活動本身有特殊的導致人身傷亡的危險性,醫務人員稍有不慎即會發生不幸后果,如果把一般過失行為確定為犯罪、于情理上有失公平、于法律上則有失于嚴苛。因此,本罪主觀方面是指存在業務過失而不是普通過失。醫務人員依照法律承擔救死扶傷的職責,有義務對自己的醫療業務行為負責,即對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而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實際是指其業務技術水平。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聊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怎樣才構成醫療事故1、醫療事故的主體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2、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違反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3、醫療事故的直接行為人在診療護理中存在主觀過失;4、患者存在人身損害后果;5、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
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條),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交通運輸,是指與一定的交通工具與交通設備相聯系的鐵路、公...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 1、主體——指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行為的自然人。 交通肇事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司法實踐中主要是指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不排除一些非專業交通運輸人員、非正式駕駛人員違反交通法律法規造成重大事故的情形。 2、主觀方面...
污染環境罪客體要件是怎樣的 客體即犯罪行為所指向的對象。污染環境罪客體主要指犯罪人員所傾倒的有毒廢物、排放的有毒氣體等等,這些物質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構成污染環境罪并不要求犯罪人員造成嚴重的污染事故,只要污染環境的后果較為嚴重的,就可以...
一、交通肇事逃逸量刑標準《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
不構成逃逸,可能涉嫌包庇。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后冒名頂替的,是否構成刑事犯罪,必須先明確交通事故本身是否構成犯罪,如不是,則后續包庇行為也不構成犯罪;如是,則涉嫌包庇罪。 一、包庇罪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
1.瀆職罪的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瀆職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或者造成重大損失時,才構成相應的瀆職犯罪;犯罪行為達到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時,才能對行為人處以更重的刑罰。損失金額上一般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可能構成本罪。瀆職罪是刑法第九...
《南方周末》2005年2月24日13版刊出布-克著《怎樣防止內部消化醫療事故?》(以下簡稱原文)一文,筆者認為該文提出了一個尖銳的現實問題:醫療事故的行政責任似乎被淡忘了。而實際上對于醫療事故的行政責任,《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條),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一)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交通運輸,是指與一定...
交通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各種人為因素,例如機動車駕駛人超速行駛或疲勞駕駛等等。此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況,才能判斷是否會構成交通肇事罪。畢竟我國對交通違章行為的處罰與對交通肇事罪的處罰是不同的。那到底交通肇事罪刑罰是怎樣的?下文中瑞律小編為做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