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我國刑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罪,是指行為人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觀方面必須具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即殺人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
(2)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3)客體是他人的生命。
從上述二罪的犯罪構成看,交通肇事罪與故意殺人罪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犯罪,沒有什么直接的聯系。但是,二罪還是有一定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交通肇事罪可以轉化為故意殺人罪,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又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交通肇事罪轉化為故意殺人罪
(1)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經重傷,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死亡,為逃避罪責,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其主觀心理狀態已明顯從交通肇事時的過失轉變為對被害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構成了不作為故意殺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條處罰。
(2)肇事行為人明知被害人掛附在車輛上,繼續行駛極有可能導致被害人死亡,但為逃避罪責駕車拖掛被害人逃逸,從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為人明知被害人不經緊急救治極有可能死亡,而將其轉移至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隱藏或遺棄,從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死亡。肇事行為人這種拖掛和轉移行為直接對被害人生命權益造成侵害,其主觀心理狀態已發生了質的轉化,進而在新的罪過形式的支配下實施了新的犯罪行為,以不作為的方式構成故意殺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條處罰。
(3)交通肇事后,肇事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并未死亡,但為逃避罪責而倒車軋輾被害人或者將被害人轉移至偏僻的地方掩埋,從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主觀心理狀態已轉化為積極希望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并且積極實施了足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實質行為,以作為的方式構成故意殺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條處罰。
肇事罪雖然和故意殺人罪不同,但是肇事罪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轉化為故意殺人罪的。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聊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一、交通肇事罪概述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
2、罪數形態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交強險全稱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它是發生機動車交通事故時,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車上人員和被保險人以外的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實踐中,該如何區分車上人員與第三者,...
2、罪數形態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編者按:第109集《刑事審判參考》開設了搶劫犯罪案件專欄,精選一些代表性案例,對搶劫犯罪案件辦理中的一些疑難、爭議問題進行了解讀,以期為司法實務和理論探討提供辦案參考和研究素材。現摘案例要點予以轉發。轉載請注明出處!一、進入無人居住的待租房...
涉嫌交通肇事罪肇事者應該怎么做才好我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機將車停在坡道上,下車檢查車輛時被溜坡的車軋死,其身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條件下發生了轉變,此時其并非是駕駛員身份而是保險車輛之外的第三者,保險公司應對其進行理賠。案情介紹熊海霞的丈夫余某與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陽中心支公司(以下...
一,二者有本質的區別 前者是過失犯罪,后者是故意犯罪。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
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有關規定,車輛撞動物不屬于交通事故。另外,公路、國道上不允許動物溜達,遇到此類案件,交警部門一般不予立案。 其次,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動物上路應該由主人牽引。主人應對雞進行圈養,雞在公路上隨意溜達,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