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范價格欺詐的手段有哪些
(一)、正面引導,加強宣傳。
1、加強“科學消費”和“理性消費”的宣傳。消費者的盲目從信和貪圖便宜的消費心理給了商家價格欺詐的機會,因此要提倡科學消費,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避免成為某些違法者手中“待宰的羔羊”。
2、宣傳《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等法律法規,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拿起反價格欺詐的“武器”。一方面提醒消費者要看清商品的明碼標價簽,標價簽是否經過物價部門監制,是否標清楚原價、現價、降價原因;如對商品的原價有疑問的,可以讓商家提供相關的依據;對商品的規格、等級要問清楚,避免商家以次充好;索取發票或銷售小票。另一方面使“12358”投訴電話深入人心,讓消費者投訴有門。
3、加強對經營者的宣傳。打消某些不法經營者玩價格欺詐貓膩,鉆法律法規空子,逃避法律法規懲罰的僥幸心理;利用與其簽訂《反價格欺詐責任書》等好的形式有效制止價格欺詐行為,營造讓消費者放心購物的環境,營造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二)、積極倡導價格誠信,主動探索價格管理新舉措。積極倡導價格誠信,引導經營者樹立誠實守信的經營原則,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價格臺帳;通過“不討價還價、不隨意降價、不虛構原價、不做虛假價格廣告的“四不”原則的宣傳,督促企業實行明碼實價,弘揚誠實守信,建立自律機制,自覺接受群眾、社會各界和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發揮價格誠信示范作用,并以點帶面,堅持不懈地推行明碼實價。
(三)、創新價格監督檢查方法,加大檢查處罰力度。
1、加強對舉報案件的查處力度。在老百姓心目中樹立物價部門的威信,讓“12358”成為消費者信賴的打擊價格欺詐的最有效武器。
2、認真研究,在各行業開展反價格欺詐專項檢查。特別把零售商業、電信、醫療、房地產業、餐飲、娛樂、旅游、維修業等與人民群眾生活關系密切且為價格欺詐高發區的領域作為重點進行檢查。嚴格依照《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相關法律,利用責令其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執照等手段,充分發揮社會監督,有力打擊價格欺詐行為。
(四)、凸顯明碼標價這一反價格欺詐的最基礎手段,認真做好日常的明碼標價巡查和檢查工作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制止價格欺詐行為。
1、在大型商場、窗口地區、主要商業街區必須堅持明碼標價。并且通過明碼標價提高誠信經商的信譽度,進而向明碼實價方向發展。
2、農貿市場的主副食產品價格聯系著千家萬戶,關系到價格市場和社會的穩定,必須加強價格監測。在自由貿易的同時,每個市場每日應標出各類主副食產品的市場參考價格。
3、要規范餐飲、娛樂、服務業的價格行為。酒水、菜肴必須明碼標價,使用物價部門監制的菜單,實行消費清單制,服務價格必須與承諾掛鉤。
4、加強對小商品市場的監管。小商品市場的價格彈性幅度大的原因是業主進低標高,價格透明度不高也是其信譽低下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小商品如果能夠做到明碼標價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這類市場的價格欺詐行為。
5、放開電子配件產品市場和土雜市場。電子配件產品隨著國際以及國內同類市場價格浮動影響較大,存在數日一價或一日數價的現象,放開不等于不標價,而是不以物價監制標價牌形式標價,每個經營者均應通過電腦顯示或其它形式向消費者展顯標價目錄,達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的目的。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價格競爭是其順利運行的一種手段,但市場上的許多價格競爭行為卻是擾亂市場經濟的元兇。價格欺詐就是最明顯、最直接的一種,它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競爭秩序,導致對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所以,探討如何防止價格欺詐是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使我們能更好地規制價格欺詐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競爭秩序,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防范價格欺詐的手段”,在市場競爭中部分商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會運用各種不正當手段,而價格欺詐是最常見的現象,其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所以,必須要改進和完善我國經濟法規制,對價格欺詐行為給予嚴格監督,保持正常價格競爭秩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上律聊網進行專業咨詢。
商品房構成價格欺詐的條件有哪些一般認為欺詐的構成需具備以下要件:1、必須有欺詐的故意。2、秘須有實施欺詐的行為。3、受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并基于錯誤認識而為意思表示。具體而言,經營者收購、銷售商品和提供有償服務的標價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
商品房構成價格欺詐犯罪的條件有哪些一般認為欺詐犯罪的構成需具備以下要件:1、必須有欺詐的故意。2、必須有實施欺詐的行為。3、受欺詐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并基于錯誤認識而為意思表示。4、必須年滿16周歲。5、消費者確因該價格欺詐行為遭受損害。具...
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商品的生產者已經按照有關法律要求在商品或者商品包裝上標明了品名、產地、規格、等級等信...
一、什么是價格欺詐 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二、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的規定有哪些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公開、公平、自愿、誠實信用的原則。 經營者收購...
價格欺詐行政處罰有哪些一、《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這種價格違法行為通常稱作價格欺詐行為,又稱欺騙性價格表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條件,誘騙...
價格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對經營者的價格欺詐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
一、商品房銷售價格欺詐面臨的處罰有哪些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 第五條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
國家計委出臺《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認定以下13種價格行為為價格欺詐行為: 1、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等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內容與實際不符,并以此為手...
價格欺詐表現形式有哪些根據國家計委在各地在禁止價格欺詐市場檢查發現的價格欺詐行為,主要有以下10種表現形式:1、虛假標價:如某飯店餐飲部在商品標價簽上標明象鼻蚌價格每斤78元,但顧客結帳時卻按每斤200元結算,并且稱其標價簽標的是小象鼻蚌,...
虛高標價價格欺詐行為有哪些1、虛構原價再打折表現:商家標示一個虛高的價格為原價,再大幅度打折。實際上這個原價從未成交過。2、使用誤導性語言表現:商家采用以令人誤解的語言文字或是圖片標價,甚至直接使用欺騙性語言文字圖片誘騙消費者與之交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