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民法通則》頒布后,精神損害賠償首次在立法上得到確認。但因立法太過塬則,實踐中一直處于不規范狀態。有的案例中它被稱為“殘疾賠償金”,有的案例中則被稱為“精神撫慰金”﹔有的案例中它高達幾十萬元上百萬元,有的案例中則只有數千元。在我國審判實踐中,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標準以及賠償數額的確定,長期存在理解不一致、適用法律不統一的現象,影響了司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并導致對當事人利益的司法保護不均衡。完善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已成為迫切的需要。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自然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時,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公民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人格權利,受到非法侵害,使死者的近親屬遭受精神痛苦的,死者的近親屬也可以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等等。
對于實踐中參差不齊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解釋》規定,應當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的后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各種因素,綜合予以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唐德華強調,該司法解釋的公布,是我國完善公民人格權司法保護的一個重要標志。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99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
【導讀】北京高法聯合北京婦聯發布了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雙方借本篇案例再次闡明了立場,判決撫養權歸屬應從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出發。涉及家庭暴力的離婚案件中,家庭暴力情形成為法院判定子女撫養權歸屬的首要考量因素。基本案情陳某 ( 女 ) 和胡某 ...
“精神損害賠償”采用“法定主義”,僅限于法律明文規定的情形。法律并無明文規定的,不得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人民法院受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日益...
來源:最高判例;作者:陳鳴鶴律律師引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賠償范圍是否包括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一致存在爭議。比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2020年11月1日印發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的意見》第4條中明確規定,...
粵高法發[2008]23號 全省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廣州鐵路運輸兩級法院、檢察院: 現將《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關于刑事訴訟中適用和解的指導意見(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執行情況及遇到的問題,請分別及時報告...
引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賠償范圍是否包括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失費,一致存在爭議。比如,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2020年11月1日印發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范圍的意見》第4條中明確規定,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的計算標準,...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部分相關法條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
編前語 ▌基本事實 ▌一審:判賠100萬違約金,間接損失200萬不予支持 ▌最高法院:違約金與損害賠償金之總額在預期利益與可得利益范圍內可予以支持 ▌析案:合同違約金與間接利益之損害賠償金是否可以同時適用? 違約金屬于補償性質還懲罰性...
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能否造成精神損害,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并沒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因而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一直為知識產權理論界和司法實踐部門廣為關注。在審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如何...
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是指一方因過錯導致離婚,無過錯方有權向過錯方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依照我國《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過錯行為包括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及遺棄家庭成員四種法定行為。本期針對夫妻一方與他人同居,離婚時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