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產企業“免、抵、退”的計算方法
為了使所有企業都能公平享受退稅的稅收優惠,根據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不同特點,我國規定了不同的退稅計算方法,商業企業實行“先征后退”的計算方法,而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的計算方法。商業企業“先征后退”的計算方法思路清晰,計算簡單,也比較符合出口“應退盡退”的退稅原則,在此不再贅述,筆者僅就生產企業“免、抵、退”的計算方法進行探討。
“免、抵、退”分別代表了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三步走”:
第一步,免,即免增值稅銷項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免征該企業生產銷售環節的增值稅,實際是出口銷售不用核算增值稅銷項稅;
第二步,抵,即抵減增值稅,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動力等應予退還的進項稅,抵頂內銷貨物應納稅;
第三步,退,是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當期應抵頂的進項稅大于當期內銷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一)具體計算過程
1.出口貨物銷售免稅,即出口貨物不需核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2.計算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3.計算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該部分計入成本)=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抵減額。
4.計算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上期留抵稅額。如果當期應納稅額≥0,則本期應繳稅;如果當期應納稅額<0,則本期應退稅,且|當期應納稅額|為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5.計算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6.計算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抵減額。
7.確定當期應退稅和免抵稅。
(1)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則當期應退稅=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稅=當期免抵退稅-當期應退稅;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則當期應退稅=當期免抵退稅,當期免抵稅=0。
(二)上述計算公式存在的問題
1.計算過程太繁瑣,工作量較大。
2.公式中某些表述不準確。如“免抵退稅額”“免抵稅額”應改為“抵退稅額”“抵稅額”,因為“免抵退稅額”與“免抵稅額”中的“免”是指計算中的第一步——出口銷售免稅之后計算的,只是“抵”“退”稅額。
3.退稅的計算依據與零稅率的規定相違背。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參照國際慣例制定的,稅法明確規定,出口貨物適用零稅率。對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適用零稅率的情況下,應納增值稅=本期銷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銷售額×適用稅率-本期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銷售額×0%-本期進項稅額=0-本期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
既然應納稅額為0,說明在該環節企業不需繳納增值稅,而且國家應向企業退稅,退稅額為|應納增值稅|=進項稅額,即企業在出口前的購進環節實際支付的進項稅額。也只有同時做到出口環節免稅,退前一環節進項稅,出口企業才可以真正以無增值稅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不在應退之列,因此我國是不完全的退稅。與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國家相比,我國出口企業的出口貨物稅收負擔偏重。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公式為:應退稅額=購進進項金額×出口退稅率,比較符合零稅率的本質含義。而生產企業大多出口兼內銷,出口貨物的原材料進項稅額往往難以準確確定,故采用“免、抵、退”的計算方式。在確定免抵退稅額時,計算依據是“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與出口貨物所用原材料的購進金額相比,該計算依據明顯偏大。雖對生產企業有利,但與零稅率的本質含義相違背。
4.“免、抵、退”中退稅計算結果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造成退稅不公,并影響出口企業對出口退稅的納稅籌劃。在“免、抵、退”退稅方式下,企業應退稅有兩種可能:
(1)生產企業本月應納稅額≥0,則本期應繳稅,不需退稅,這說明本期應退稅全部被本期內銷銷項抵減了。這種情況下,生產企業抵退稅是本期進項稅額的一部分,至于具體數額,無法準確計算。
(2)生產企業本月應納稅額<0,則本期應退稅,這說明本期應退稅沒有全部被本期內銷銷項抵減。退多少呢?又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說明當期內銷銷項抵減了一部分應退稅額,未抵減的部分作為當期應退稅,當期應退稅=當期期末留抵稅額。在這種情況下,抵退稅是一部分進項稅加上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本質也是當期進項稅額),因此,抵退稅是進項稅的一部分。二是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說明內銷銷項稅太少,不僅沒有抵減完出口應退稅,連內銷進項也沒有抵減完(故最后需要計算當期留抵稅=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則當期應退稅=當期免抵退稅,可視同用退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此時,抵退稅明顯高于前兩種情況,出現退稅不公的現象。;
正是由于這種結果的不確定性和不公平的退稅,使企業很難進行退稅的事前預測,影響到出口退稅納稅籌劃的正常開展。
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完善方案
(一)改革思路
以內銷銷售額與出口銷售額為依據分攤本期可抵扣的進項金額,然后分別核算內銷應納稅和出口應退稅。
(二)計算步驟
第一步:出口環節免稅;
第二步:計算可抵扣進項金額=本期全部購進進項金額-免稅購進進項金額;
第三步:計算本期可抵扣進項金額分配率=可抵扣進項金額/(當期內銷銷售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
第四步:內銷可抵扣進項金額=內銷銷售額×可抵扣進項金額分配率,出口應退稅進項金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可抵扣進項金額分配;
第五步:計算內銷應納稅=當期內銷銷項-內銷可抵扣進項金額×適用稅率;
第六步:計算應退稅=出口應退稅進項金額×出口退稅率;
第七步:確定應退稅額,如應納稅≥應退稅,則本期不退稅,本期實際應納稅=內銷應納稅-應退稅;如應納稅<應退稅,則本期需退稅,本期實際應退稅=應退稅-內銷應納稅
短期借款是指企業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種借款,包括企業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款項。短期借款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資金來源。為了既保證經營業務的需要,又節約借款利息支出。短期借款主要有經營周轉借款、臨時借款、結算借款、票據貼現借款、賣方...
我們都知道商標算是商家獨一無二的標志,因此在注冊商標之前商家也會好好斟酌一番,到底用什么標志當做商標好。隨著近些年企業數量的增多,商標的使用規范也就成了許多企業的通病之一。 我們都知道商標算是商家獨一無二...
我國現行的《專利法》規定,專利分為三個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專利的申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研發的技術成果未及時申請專利保護,一旦技術泄露,將造成重大損失。 ...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生活呈現多樣化的特征,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出現在人們的眼中,逐漸改變了原有的社會客觀存在結構,對原有法律體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從而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法律規范需求。 面對越來...
破產是在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能清償債務的前提下,法院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本人的申請作出宣告,并依法對其財產進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產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在商品經濟中的體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少企...
【企業破產清算】淺析企業破產逃債及其預防對策 破產是在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能清償債務的前提下,法院根據債權人或債務人本人的申請作出宣告,并依法對其財產進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產是伴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在商品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物權編的主體基本沿用了原《物權法》的大部分內容,并在其基礎上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修改、添加了部分條文。那么,這些變化究竟主要體現在...
新安全生產法已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新法修改的亮點之一是關于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強制執行,詳細內容解讀如下: 什么是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也簡稱為“安責險”。是...
《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實施QS標志將取消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作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規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也同步實施。那么《辦法》實施后,對食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