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舉報親人犯包庇罪嗎
如果只是不舉報親人犯罪的行為,不構成包庇罪。
為了節約司法資源,保證及時有效的懲治違法犯罪,法律是鼓勵舉報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舉報”。可見,“任何”之中也包括親人舉報。
但是,在親情倫理上,大多數人的內心仍然是排斥親人舉報的。因為家庭是每一個人最能放松,也最具有安全感的港灣,親人之間相互舉報勢必會給家庭成員間帶來信任危機。作為我國古代法律重要原則之一的“親親相隱”制度,就是因其以中國人認可的人倫親情為基礎,才獲得了長久的生命力。雖然現代法制并不堅持“親親相隱”,但現代法制亦不排除從人性與倫理價值的層面分析和考量法律問題。
例如,在立法上,我國《刑事訴訟法》就有“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在司法上,親人的舉報行為屬于幫助犯罪嫌疑人自首,有利于其從輕處罰的重要量刑情節。例如,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規定:“犯罪嫌疑人被親友采用捆綁等手段送到司法機關,或者在親友帶領偵查人員前來抓捕時無拒捕行為,并如實供認犯罪事實的,雖然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但可以參照法律對自首的有關規定酌情從輕處罰。”前述醉駕案件的周某被判決緩刑就是依據了相關規定。
如今,我們固然承認“親親相隱”對于穩固和睦的家庭關系具有一定的特殊價值。但這與古代的“親親相隱”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在遇到違法犯罪時,收集、舉報親人沒有設防的違法犯罪言行,還遠遠談不上是一種人倫之殤。喝酒不開車,開車不打電話,這不僅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珍視,還是對自己家人應有的責任感。舉報交通違法犯罪,不能用傳統的家庭倫理標準來判斷對與錯。
不舉報,或許有人覺得會涉及另外一項罪名——包庇罪。其實,包庇罪在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的行為,主要指自己向司法機關和有關組織出具口頭或書面的假證明,意圖使犯罪的人逃避法律追究。而單純不提供證言、沉默不語或者不出庭作證行為,不成立包庇罪。
盡管舉報親人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要求,亦體現出公民日益增強的法治意識,但對于舉報,法律畢竟沒有規定不舉報的責任,親人間的舉報更應該屬于個人自由的范疇,法律不能夠過度干預。綜合來看,舉報親人不應是第一選擇,而是窮盡其他方法之后的最后選擇。
包庇罪司法解釋 親人 包庇罪司法解釋親人、愛人的離世確實是對你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家人和社會對你予以這種傷害和歧視是正常的,這個對你的創傷必須要時間來痊愈,否則這個心理創傷可能隨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那這個時間是多久...
引言:交通事故中往往有駕駛員被頂罪或頂包,那么查處后,頂替人該如何定性,該以什么罪刑論處呢? 請先看幾個相關案例。。。隨后解答。 案例一 犯罪嫌疑人王某酒后無證駕駛一輛借來的桑塔納轎車,在行駛過程中將停在馬路邊擦洗自行車的馬某連人...
現在我國還有包庇罪嗎我國《刑法》中還有包庇罪這一罪名,包庇罪是知道是犯罪人員的情況下,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
包庇罪有公訴時效嗎包庇罪也會有一個訴訟時效,這個要考慮到對方的嚴重程度,包庇罪最高的處罰是10年有期徒刑,所以追訴時效為15年,超過了這個時間,法院一般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
洗錢罪,刑法規定: 一、沒收實施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洗錢數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二、情節嚴重的,沒收實施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洗錢數額5%以上2...
一、最新的包庇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1、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
窩藏、包庇罪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本罪為選擇性罪名,具體包括窩藏罪和包庇罪。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
概念 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庇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或者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