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破產的定義
1、經濟意義上的破產是指債務人的一種特殊經濟狀態,在此狀態中,債務人已無力支付其到期債務,而最終不得不傾其所有以償債務。法律意義上的破產是指一種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通過這種手段和程序,概括性的解決債務人和眾多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
2、一般而言,破產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的事實狀態,也稱事實上的破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債務人喪失了繼續經營事業的財產承受能力;另一類指債務人發生了債務清償不能的財務危機。但是在法律上使用“破產”,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所適用的償債程序和該程序終結后債務人的身份地位受限制的法律狀態。
3、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以將債務人所有財產公平清償給所有債權人為目的審判上的程序。
4、破產是破產程序開始的原因。支付不能或債務超過,都顯示了債務人無法進行清償債務的狀態,因而進行破產這樣的清算型處理。5、債務人不能支付時,法院根據申請以決定宣告破產;債務人停止支付時,推定為支付不能。
6、“倒產”指債務人在償還期滿不能償還債務的狀態,即處于已無可挽回的經濟狀態。表現為:債務人簽出的所有有價票據無效;受到銀行停止交易處分的通知;正在進行破產以及其它倒產程序的申請。在日本,現行倒產制度包括破產、和議、公司整頓、特別清算、公司更生等。“破產”一般包含兩層意思:(1)作為程序和制度的破產概念。即將倒產的按照破產法典作為審判上處理的程序和制度來理解,這種程序把握住債務人的全部財產,對其進行股價拍賣,將所得價金在所有債權人之間分配。(2)作為債務人的經濟上崩潰狀態的破產概念,傳統上指“某人因經濟崩潰,其擁有的總財產對所有債權人已無法償還其所欠債務之狀態。
6、取得債務人的財產并予以變價,按債權受償的先后順序把債務人的財產按比例分配給債權人的一種程序。
7、破產可以是一個法律概念,也可以是一個非法律概念。法律意義上的破產,即按破產法所規定的程序對債務人所進行的清算或整頓。
8、在法律上,破產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為保護多數債權人和兼顧債務人的利益,而由法院對債務人的總財產進行分配的一種程序。破產程序又稱為概括執行或總執行,其目的在于一舉解決所有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務清償關系,因而它具有清算程序的性質。
二、破產特征
(1)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到期債務"是指已經到了履行還債義無期限的債務;"清償"是指全部償還;“不能清償”是指沒有按期清償的各種可能性。債務人資不抵債并不能當然認定為“不能清償”。
(2)存在多數債權人
如果只有一個債權人,只需采取一般民事執行程序即可。當存在多數債權人時,如采取一般民事執行程序,由于債權人競相請求對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可能造成部分債權人得不到償還或只得到少量償還的情況,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因而需要一種特殊的程序——破產程序,以保證各債權人的損益公平。
(3)債權人公平受償
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決定了債權人無法實現全部債務。而按照“同質債權、同等地位”的要求,必須依照法定順序,按照同一比例,將債務人的財產在各個債權人之間分配,以保證債權人之間的公平。
(4)免除未能清償的債務
三、破產清算程序
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司破產清算的程序是:
1.成立清算組。人民法院應當在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應當由股東、有關機關及專業人士組成;
2.清算組接管破產公司。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后,破產企業由清算組接管,負責對破產企業的財產進行管理、清理、估價、處理、分配,代表破產企業參與民事活動,其行為對人民法院負責并匯報工作;
3.破產財產分配。分配破產財產,由清算組提出分配方案,在債權人會上討論通過,報人民法院批準后由清算組具體執行;
清算組分配破產財產前,首先應撥付清算費用,包括:
1)破產財產管理、變賣、分配所需的費用;
2)破產案件訴訟費;
3)為債權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產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費用。
破產財產在優先支付清算費用后,按以下順序清償:
1)破產企業拖欠的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用;
2)破產企業拖欠稅款;
3)破產債權。
4.清算終結。破產財產清算分配完畢,由清算組向人民法院匯報清算分配工作的情況,并申請人民法院裁定破產終結,未得到清償的債權,不再進行清償;
5.注銷登記。企業破產,破產財產分配完畢,企業法人依法終止其民事行為能力,清算組向破產公司的原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原公司登記。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公司破產清算的原因及流程。其實現在年輕人太早開公司并不是什么好事,第一是因為資歷不夠,經歷不夠,第二是對某一行業的發展前景把握不是很準確,對行業了解不是很多,第三就是資金周轉問題了,所以,小編友情提醒,還是多積累經驗從工作中慢慢積累,從而強大自己。如果還有問題可以隨時咨詢我們,我們會提供最專業的法律咨詢。
公司的清算,是指在公司解散時,為終結公司作為當事人的各種法律關系,使公司的法人資格歸于消滅,而對公司未了結的業務、財產及債權債務關系等進行清理、處分的行為和程序。 公司清算是基于公司面臨終止的情況下發生的。公司終止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公司的...
破產重整和破產清算的不同之處是什么破產重整和破產清算的區別:1、參與破產清算與重整活動的主體不同。債權人包括有物權擔保的債權人、債務人及債務人的股東等個利害關系人等均參與重整程序的進行。而參與破產清算的主要是清算組,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
合伙企業解散清算與破產清算的關系是什么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表現在:1、清算的目的都是結束被清算企業的各種債權、債務關系和法律關系;2、在解散清算過程中,當發現企業資不抵債時應立即向法院申請實行破產清算。二者的區別具體如下:1、導致清...
企業破產案件由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債務人住所地指債務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債務人無辦事機構的,由其注冊地人民法院管轄。基層人民法院一般管轄縣、縣級市或者區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企業的破產案件;中級人民法院一般管轄地區、地級市(含...
公司破產清算的程序是 一、成立清算組。人民法院應當在宣告企業破產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清算組應當由股東、有關機關及專業人士組成;二、清算組接管破產公司。人民法院宣告企業破產后,破產企業由清算組接管,負責對破產企業的財產進行...
破產和破產保護的區別是什么1、破產和破產保護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主要的區別是是否能夠繼續運營,宣布破產的公司全部業務必須立即完全停止,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而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可以繼續運營自己的業務,以爭取重組或盈利以避免破產。2、如...
會計中破產清算的原則是什么 破產清算會計的會計原則與傳統會計有一定的差異。傳統會計的會計原則包括客觀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實質重于形式以及歷史成本等。破產清算會計作為傳統財務會計的一個特殊分支,遵循傳統會計的一...
正常破產企業,也是通過法院清算破產的企業,法院清算后的資金首先會按排發放員工工資。其次,是付房租、稅收。最后,才是付供應商的欠款(先付大數,再付小數)。 企業破產清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
一、破產清算 破產清算是指宣告股份有限公司破產以后,由清算組接管公司,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評估和處理、分配。清算組由人民法院依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士組成。所謂有關機關一般包括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政府主管部門、證券...
破產管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破產管理人,是指破產案件中,在法院的指揮和監督之下全面接管破產財產并負責對其進行保管、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的專門機構。 擔任破產管理人的資格是什么 《企業破產法》第24條規定:管理人可以由有關部門、機構的人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