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出生而成為法律關系主體的人,比公民的范圍要廣,除包括我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以外,還包括無國籍人。自然人作為行政賠償請求人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①受害的公民本人;
②當受害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由其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③受害人的繼承人;
④與受害人有扶養關系的其他親屬。
相關知識
國家賠償法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能夠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包括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法人和團體法人。因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而受到侵害的企業、機關、事業及團體法人,在賠償范圍內有權作為行政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如果該法人在取得賠償前終止,其權利承受人作為行政賠償請求人。
其他組織
其他組織是指不符合法人條件或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同法人一樣,這類組織的合法權益如果受到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侵害,也有權作為行政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如果其在取得賠償前由于解散或被撤銷、取締等原因而終止,其權利承受人作為行政賠償請求人。
除上述主體外,下列單位和個人也可以獲得國家賠償:
(1)與行政賠償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賠償訴訟;
(2)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生前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3)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被行政機關撤銷、變更、兼并、注銷,認為經營自主權受到侵害,依法提起行政賠償訴訟,原企業法人或其他組織,或者對其享有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均具有原告資格。
那么國家賠償法的自然人指的是受害公民本人,受害人的繼承人和受害人的直接親屬。而且受害人是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的,等待申請考核通過后,就可以領取補償。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聊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1.我國有哪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
環境污染損害有哪些構成要素 1、有污染環境的行為污染環境的行為,通常以作為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侵權行為人基于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向自然環境排放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垃圾、放射性物質等有害物質并造成環境被污染的后果。但有害物質在自然環境中...
一、根據《國家賠償法》賠償義務機關的確定分以下幾種情形 (1)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2)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
1.施工索賠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關于建筑工程的索賠法律法規有:《民法總則》、《合同法》、《建筑法》等涉及工程索賠的條款,建設部發布的建設工程各種示范文本,也可以作為行業慣例,作為工程索賠的法律依據。《民法總則》規定了違約與侵權的原則性規定。《...
1.我國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有哪些 1. 關于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的相關規定散見于各類法律以及行政法規之中。現按大類梳理一二。2. 安全保護類: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于原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于預...
一、交通事故需要報警的情形有哪些1、發生死亡事故、傷人事故的,應該立即報警。2、發生財產損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該立即報警(1)駕駛人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或者駕駛的機動車與駕駛證載明的準駕車型不符的;(2)駕駛人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
很多人都不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如果給當事人造成了身體或者精神方面損害的,那么當事人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來申請國家賠償。 很多人都不知道,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的過程中,如果...
1.環保法律法規有哪些 環保法律法規有:1、環境保護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2、資源保護方面: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
一、借款不還要承擔哪些責任 借款人不還款要向出借人支付違約金或者支付罰息。 支付違約金,是當事人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者借款合同約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規定的義務時,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量的貨幣。這是對違約人的違約行為的經濟制裁,...
1.2018年環保法律法規試題及答案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碧海晴空smile2018年環保法律法規綜合試題及答案單位:姓名:得分:一、選擇題1.我國現行《水法》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首先滿足( )A.生活用水的需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