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買到假貨的維權途徑有哪些
于2014年3月15日實施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明確,消費者在平臺內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發生消費糾紛或者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消費者要求平臺調解的,平臺應當調解。同時,鼓勵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設立消費者權益保證金。消費者權益保證金應當用于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不得挪作他用,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開。
如何維權
此項規定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與平臺內的商家無法達成賠償協議,平臺可先通過保證金賠付。為保障網絡交易安全,便于追究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辦法明確了個人網上開店的"實名制"原則。從事網絡商品交易的自然人,應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開展經營活動,并向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證明、有效聯系方式等真實身份信息。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還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
若在網上買到假貨,消費者該如何維權?若消費者對網上購買的商品有投訴,首先應查詢該公司的注冊所在地,然后向當地的工商部門投訴。投訴時,應提供所投訴公司的名稱、地址,以及自身的訴求,相關部門將會跟進。
購物網站對消費者維權均有時效規定
7天:當買家使用了第三方支付服務購買支持“7天無理由退換貨”的商品,在簽收貨物(以物流簽收單時間為準)后7天內(如有準確簽收時間的,以該簽收時間后的168小時為7天)。
14天:比如淘寶,在買家直接要求賣家處理未果的情況下,買家有權在交易成功后14天內按照淘寶網及支付寶相關規則(含“先行賠付”服務規則)向淘寶發起針對賣家的投訴,并提出賠付申請。
30天:一些購物網站還承諾,所有交易糾紛,將會在30天內全部處理完畢。
48小時:對于消費者的投訴,這些購物網站要求賣家必須在48小時內響應;逾期不響應的,網站的消費維權人員將在48小時內介入處理;對于賣家超過承諾時間發貨的,消費者申請退款48小時內賣家無響應的,系統將自動退款。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購物本來是一件使人心情愉悅的事情,假貨的出現令消費者感到不安。網上購物有風險,消費者就更應該提高警惕。以上就是律聊網小編對于網上買到假貨的維權途徑有哪些的一些總結,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聊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在拼多多上買到假貨的話,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權。 拼多多上雖然物品價格非常便宜,但是很多時候會遇到買到假貨,或者山寨貨的風險,特別是花了大價錢買手機、電腦等等的商品是,如若買到假貨,那就讓人十分不能釋懷了。那么在拼多多上買到假貨的...
買到假貨怎么索賠1.如果你在簽收的時候就看出來是假貨,建議大家直接拒收商品就可以了,一旦簽收之后退款不如直接拒簽省事。收到貨后如發現是假貨,先跟賣家協商退款。2.如果賣家不同意退款,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收集有關假貨的證據,拍照也好請有關部門鑒定...
雖然說電商賣家里有很多還是誠實經營的,可是總少不了幾個貪心賣假貨的賣家,一鍋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如果我們在淘寶買到假貨該如何處理呢? 1、如果你在簽收的時候就看出來是假貨,建議大家直接拒收商品就可以了. 一旦簽收之后退款不如直接拒簽省事。收...
買到假貨對于消費者來說肯定是一次很不好的購物體驗,大部分消費者不知道如何跟店家維權挽回自己的損失,實際上如果買到假貨的話可以拿到十倍賠償,倘若消費者對于想法律不了解最終可能只拿到兩倍賠償。所以你需要依靠法律來維權,不能再上當受騙。 按...
微信朋友圈的營銷模式大致可分三類: 1.代購,并以海外代購為主 隨著國內對國外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海外代購漸成規模,并出現了專門的海外代購團隊。然而,一些打著國外原裝旗號的商品,極有可能產自國內沿海某省某個小鎮,屬于高仿品,而購物小票、單...
一、賣假貨被速會判刑嗎?銷售假冒商品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1.《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 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
【事件經過】 4S點的工作人員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仔仔細細的檢查了汽車零件,都沒有發現問題。 直到最后,工作人員拆下了汽車底部的一款擋板,瞬間露出了一些腐爛的樹葉,繼續深入,發現了原因的所在。 擋板中還藏著一個小家伙,雖然拼盡全力逃跑還是...
序號:01 微信朋友圈買到假貨怎么起訴對方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一個廣泛傳播信息的平臺。很多人會通過微信朋友圈購買商品,但是如果不慎買到假貨,該如何維權呢?本文將為您介紹微信朋友圈買到假貨如何起訴對方的相關知識。 ...
一、微信朋友圈銷售主體是企業 二、微信朋友圈銷售主體是個人三、買到假貨怎么辦? 1、保留關鍵性交流信息; 2、提高警惕,小心陌生鏈接; 3、要求商家出示實體照片,盡量使用第三方平臺付款; 4、牢記維權電話; 5、調解無效后,可向...
年貨節剛剛過去,您網購的商品是否遭遇假貨?互聯網時代,信息共享方便快捷,您辛苦創造的知識產權成果是否也遭遇過免費下載?面對日益開放的互聯網環境,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侵權行為發生?權利被侵害后,怎樣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法律專家教您幾招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