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人污染環境如何確定責任大小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兩個以上主體造成環境污染的,對于當事人責任大小的判斷,應該依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六十七條?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六十八條?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企業隨意傾倒垃圾導致水源污染怎么辦
現實中,需要傾倒大量工業垃圾往往是一些工廠,工廠隨意傾倒垃圾的行為污染了水源,屬于侵犯了該水源附近村民的合法權益,比如說導致居民生病了,那就是侵犯了健康權,有的可能莊稼減產了,就是侵犯了財產權,那么針對這個侵權的案件是有三個解紛解決途徑可以用的。
第一個途徑是最簡單的,成本也最低,就是雙方來協商,說白了就是去談判一下,讓村民找到排污工廠,雙方把事實說清楚,道理講明白,如果工廠承認他們排污了造成損失了可以進行賠償,把賠償寫在協議里面,讓工廠根據協議來賠償就可以了,如果這個協議是沒有強制的約束力的,也就是說,如果工廠以后反悔了,不履行這個賠償協議了,那么村民還要再去法院起訴去,法院可以強制執行的。
第二個途徑就是由環保機關來進行調解,就是由環保機關來說和一下,村民去找到環保局,環保局查清這個事實了,認定責任,就把有關賠償的責任寫到一個協議里面,由雙方來簽字。如果雙方都認可了,就讓這個工廠來進行賠償,只不過這個協議跟剛才講的第一雙方協商的協議都是一樣的,就是都不能強制執行,如果以后這個工廠又反悔了,他不想執行這個環保局的協議,那么農民還是照常去法院起訴去。而且如果農民再去起訴,應該還是告這個工廠,提一個民事訴訟。但是別搞錯,不能告環保局,這是不能提行政訴訟的,因為環保局只是其中盡量的撮合,所以別告環保局告對方。
第三個方式就是找法人去法院去進行起訴,這也是可以的,打一個訴訟,那么如果進行了民事訴訟,村民要想把官司打贏,主要是要證明兩點:第一點就是工廠確實有排污行為,第二點就是他可能遭受損失了,比如說有人生病了,有莊稼減產了,證明有損失有損害結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水污染防冶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均有類似的條文作出這方面的規定,那么,處理...
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解讀:根據《民法通則》第124條的規定,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而造成的損害,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本條中取消了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這一限定,無論有無違反國...
環境污染侵權的司法解釋 環境污染侵權是指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為正確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
環境污染侵權民事責任 1.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其侵權責任方式有獨特的一面。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
環境污染賠償協議書是否有效 有效。 環境污染賠償協議書范文 甲方:代表人:身份證號:電話: 乙方:代表人:身份證號:電話: 2014年2月25日早晨,乙方在生產了鋼筋之后,將生產剩余的有毒有害廢水排入甲方所在地的河道中,導致甲方飼養的牲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 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水污染防冶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均有類似的條文作出這方面的規 定,那...
一、污染環境侵權案件的管轄法院有哪些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沒有發生跨地區的環境污染的侵權案,由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發生跨地區的環境污染的侵權案,由他們的共同上一級法院指定管轄。 二、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環境污染侵權的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
一、什么是環境污染責任 環境污染責任是指污染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以作為或者不作為方式,污染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造成損害,依法不問過錯,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法律責任的特殊侵權責任。 二、環境污染的過錯責任推定方式 環境污染的過錯責任推定方式...
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的確定 國家確定的誰污染,誰賠償的原則,是我們處理環境污染糾紛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明確了企業在污染問題上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經濟責任。企業排放的污染物一旦對周圍人民群眾的財產造成損害,都應該根據這一原則視危害程度對受害者給予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