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法回應:拆小區圍墻、道路公共化違背物權法嗎
中國日報社記者:
我有兩個小問題,也是我們老百姓非常關心的。最近幾年關于房屋買賣的糾紛日益增多,但是有一方可能認為登記錯誤就狀告刑事案件,但是有一方認為是買賣合同無效的話就是民事案件。我注意到怎們這個司法解釋剛才也提到了這一點,想我們的領導回答一下到底老百姓應該怎么訴訟?我們也關注到網上最近熱議的話題,關于近期城市規劃管理意見里面提到今后可能不再封閉建小區,道路將公共化,大家關心這到底跟《物權法》是什么樣的關系?如果真是道路公共化之后,會不會與我們現行的《物權法》相關解釋是相違背的?謝謝。
程新文: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我國不動產登記涉及的不動產物權主要有九大類權利,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這些權利可以說涉及到了日常生活、正常生產經營的許多方面,非常重要。
造成你提到的實踐中比較混亂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而言,是由于對不動產登記的性質及其在不動產物權變動中的作用認識不清所致。一方面,不動產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公示方式,是當事人不動產物權發生變動的意思表示推動的結果,不能把不動產物權登記理解為國家對不動產物權關系進行的干預,解釋為行政權力對不動產物權的授權或確認。另一方面,根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的規定,我國承擔不動產登記的機構在性質上是國家行政機關,就其履行不動產登記的法定職責及所遵循的程序而言,不動產登記又具有行政行為的特點。
不動產登記的復合性導致由此引發的訴訟就應當根據訴訟標的而區分民事或行政訴訟程序。涉不動產登記民事訴訟的訴訟標的應當是針對不動產物權的歸屬或原因行為(買賣、贈與、抵押等基礎法律關系);涉不動產登記行政訴訟的訴訟標的針對的是登記行為本身,即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審查的是登記行為的合法性。
當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在涉及登記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這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完善民事爭議和行政爭議交叉時的處理機制,便于糾紛的一次性解決,方便當事人訴訟,并未改變相關爭議的民事糾紛性質,對此應當有正確的認識。
這位記者朋友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了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正像有關部門所介紹的那樣,封閉住宅小區是農耕時代的產物,我們現在已經處于21世紀工業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新時代,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需要我們有新的理念和探索。我們認為,上述舉措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物和有關資源效益的最大化,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與時俱進的城市發展理念,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發展理念的體現,也是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重要舉措,符合當今世界的潮流和發展趨勢,對于推進城市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目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這一意見屬于黨和國家政策的層面,涉及包括業主在內的有關主體的權益保障問題,還有一個通過立法實現法治化的過程。作為人民法院,我們將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
東方衛視記者:
剛才程庭長談到關于新的城市規劃的意見,請教一下您,現在的《物權法》上有明確的規定,像小區內的公共綠地和道路都屬于業主共有,如果涉及到您所說的這種權益的調整,還有多長的路要走?有哪些城市要辦?
程新文:
回答上一個問題時我提到,這是屬于具有時代特征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中央前不久還專門召開了第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目前,這個意見尚處于黨和國家的政策層面,國家政策上升為法律,我想這是立法機關要做的事情。當然,我們作為司法機關,對此會密切的關注,對由此可能涉及到的相關主體的權益的影響、協調和保護,加強調研,及時研判,并進一步加強對下指導力度,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妥善的處理好相關的糾紛。
南方都市報記者:
還是問一下剛才街區制的問題。剛才您在回應中也說到,黨的政策和國家政策上升到法律的時候需要一個過程。我想問,一般來說比如說法律有修正案或者草案的時候有前期的征求民意,黨的政策或者國家政策所謂的開放街區制,中共中央出臺的這個意見,前期有沒有經過民意調查或者是民族的調研?這也是一個程序性的問題,因為法律有這樣的規定,不知道黨的政策和國家的政策應不應該有這樣的問題。
程新文:
你提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怎么實施立法法,跟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很近,也不是今天發布的解釋涉及的內容。但我也愿意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形成過程當中,它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來制定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法律,同時也領導司法機關來執行法律。所以,黨的政策和國家政策怎么樣制定出來,有規定的程序。包括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包括向有關部門,也包括人民法院,我們也是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作為司法機關來說更多的是接觸這種最后一道防線,很多社會矛盾,現在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有不同的解決糾紛的渠道,人民司法是糾紛解決的方式之一,是最后一道防線,我們也會根據人民司法工作實際通過適當方式向有關部門反映司法實踐中發現的情況和問題。我們會嚴格的按照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好相關工作。謝謝。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家住普陀的王女士,剛搬入新別墅,就收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發送的拆違通知書,要求王女士拆除一樓花園墻體,因為該部分墻體是私搭違建,但這部分墻體明明是開發商承諾的買底樓送花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走進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近期審結的這起案件。案情...
民 事 訴 狀 原告:×××縣工業總公司 法定代表人:岳××,系總經理 被告:1、詹××,男, 歲,×××縣人,住城鎮前路街 號 2、應××,女, 歲,×××縣人,住城鎮前路街 號 請求事項:1、請依法判令被告履行協議讓原告...
1.物業法對車位的規定 沒有物業法這一說法,我國的《物權法》對小區車位規定:小區內規劃的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通過出售、附贈等形式約定使用;占用業主共同公共用地修建的停車位屬業主共有。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建筑區劃內,規...
1.小區業主占用公共區域違反哪些法律法規 一、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業主違反物業服務合同或者法律、法規、管理規約,實施妨害物業服務與管理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承擔恢復原狀、停...
沒有物業法這一說法,我國的《物權法》對小區車位規定:小區內規劃的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通過出售、附贈等形式約定使用;占用業主共同公共用地修建的停車位屬業主共有。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
民 事 訴 狀 原告:×××縣工業總公司 法定代表人:岳××,系總經理 被告:1、詹××,男, 歲,×××縣人,住城鎮前路街 號 2、應××,女, 歲,×××縣人,住城鎮前路街 號 請求事項:1、請依法判令被告履行協議讓原告...
1.綜合辦公室的職責是什么 綜合辦公室是協助公司領導處理日常工作,并負責企業信息化、綜合管理、資料室管理、企管等綜合管理職能機構。綜合辦公室:1、圍繞著公司的方針、目標、要求,組織開展本部門工作。2、負責籌備、組織、安排公司召開的會議和全體...
在該最新案例中,關于車位的爭執歷經一審、二審及再審,官司最后打到了最高院,最高院于2017年8月24作出最終裁定:小區地面停車位是由開發商依照行政規劃建設的物業附屬設施,實際上并無建筑物,其本質屬于土地使用權,不能辦理產權登記。開發商將商品...
原告顏先生向某小區開發商購買了小區內的商鋪及商鋪東面一塊空地的土地使用權。之后,開發商將該空地北面及東面的圍墻加高,方便顏先生在空地上搭建小屋。然而,顏先生將小屋搭建完畢準備投入使用時,卻被城管部門告知,該空地系小區全體業主共有的土地,不允...
最高院民一庭:關于房地產糾紛案件意見匯總之一1、小區一層業主拆墻改門、搭建臺階是否構成侵權 按照法律和雙方合同中對住宅共有部分和自用部分的界定,李某擅自拆窗改門、搭建臺階的行為侵占了住宅的共有部位,超出了正當行使權利的界限,妨害了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