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會計確認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六項會計要素的確認標準,是會計處理的首要環節。一般地,對會計確認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會計確認的變更一般會引起列報項目的變更。
2、以計量基礎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5項會計計量屬性,是會計處理的計量基礎。一般地,對計量基礎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
3、以列報項目是否發生變更作為判斷基礎。《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了財務報表項目應采用的列報原則。一般地,對列報項目的指定或選擇是會計政策,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政策變更。當然,在實務中,有時列報項目的變更往往伴隨著會計確認的變更或者相反。
4、根據會計確認,計量基礎和列報項目所選擇的,為取得與該項目有關的金額或數值所采用的處理方法,不是會計政策,而是會計估計,其相應的變更是會計估計變更。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1.最近國家是否有更新什么財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2015年6月起施行的重要法律法規介紹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白酒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核定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7號)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增值稅發票...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會計處理。例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采用其他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1.真實性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真實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
一、保險混合合同分拆 (一)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的合同,使保險人既承擔保險風險又承擔其他風險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1.保險風險部分和其他風險部分能夠區分,并且能夠單獨計量的,應當將保險風險部分和其他風險部分進行分拆。保險風險部分,...
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會計處理。例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采用其他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
常見的會計政策包括: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 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會計處理。例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采用先進先出法,還是采用其他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
納稅人損壞或虛報賬薄該如何處罰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
第一種居主導地位,認為盈余管理是一種會計造假,是一種誤導報表使用者的欺詐行為,因而主張將其消除;另一種認為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會計準則或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有選擇會計政策和變更會計估計的自由時,運用各種手段作用于對外財務報告,以獲得其自身效用最...
1.平均年限法(直線法) 月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2 2.工作量法 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3.雙倍余額遞減法 月折舊額=賬面凈值×2/預計的折舊年...
一、分別做好對壞賬損失的會計和稅務處理 分別做好對壞賬損失的會計和稅務處理是正確核算壞賬損失及涉稅事項的基礎和前提。一方面,在對應收款項壞賬損失進行會計處理,企業不僅應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或《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采用備抵法預提壞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