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公證處回應老人送房給水果攤主,老年人的權益自己怎么保障?的相關內容知識,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近日,一則“上海88歲老伯將300萬房產送給樓下水果攤主”的報道引發網友關注。
馬老先生是一位獨居老人,前些年老伴去世,后來兒子也在家中猝死。兒子去世時,從追悼會到落葬,只有樓下水果攤攤主小游陪伴老人,后來馬老先生在家中摔倒后昏迷不醒,也是小游發現并把他送到醫院,陪伴照顧他直到康復。兒子去世后,老人讓小游一家五口住進自己家里。2017年,老人帶著小游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同時決定將自己300萬房產都留給小游。
11月26日,上海普陀公證處辦公室主任周賢春做出情況說明:
1.意定監護是《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確定的一項法律制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2.意定監護公證和遺贈扶養協議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提供的公證法律服務之一。
3.我們注意到近日媒體報道的老人指定非近親屬作為監護人,并將財產以遺贈扶養協議方式指定非近親屬為受益人的情況。就目前了解的情況,公證員與當事人多次進行了交談,在反復確認當事人的意思后辦理了公證。從當事人在辦理公證時的談話情況和提交給公證處的病歷等材料不能反映出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出現問題。在公證辦理過程中,公證員與老人居住地居委會進行了電話聯系,詢問了老人的情況。
4.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項公證之日起一年內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機構會在完成復查后,作出復查處理決定。
對于老人親屬提出的異議,建議他們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進行處理。希望媒體的報道客觀公正。
5.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從保護老人的角度,我們再次提醒媒體不要再去打擾老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定監護?哪些人可以成為意定監護人?意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意定監護
意定監護這一概念,是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民法總則》第一次將理論變成現實的。
意定監護是區別于法定監護的一種制度,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可以是親屬,也可以不是親屬,書面指定被委托者作為自己失能后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等。
我國法律也對此要相關規定。
《民法總則》第三十條: 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意定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在法律上,意定監護的效力優先于法定監護,前者更符合現代社會“對成年受保護人自我決定的尊重”的要求。
意定監護人享有的只是財產管理權和使用權,其并不等于財產所有權,換言之監護人可以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管理、使用被監護人的財產,但是財產所有權仍然屬于被監護人。報道中老人愿意把房子給年輕人,不是意定監護人的權利享有的,而是老人自愿贈予的。另外,意定監護人的義務主要包括,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維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禁止受讓代理權限范圍以外的財產、接受監護機構的監督、在監護終止時的財產清算報告及財產返還或者移交等。
贍養
11月25日,老人家屬發聲稱看新聞才得知老人贈房一事,老人患有老年癡呆,作為家人對其贈房行為不理解、不同意。
“看新聞得知”這幾個字很諷刺,老人的近況都需要看新聞得知,還有什么可解釋的。
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關心老人晚年過得如何,只關心老人的財產能不能分自己一點的,那不算家人。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三條 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四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
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第十五條 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不能親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養老機構等照料。
第十八條 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
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第十九條 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等權利。
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
法律規定,贍養人不只要履行經濟上的贍養義務,還要在精神上照顧老人。而新聞中老人的親屬與老人已經多年不聯系了,更別提盡到贍養義務了。
遺囑繼承
我國民法規定,公民有處分自己合法所有的個人財產的權利,被繼承人在死亡之前對自己合法所有的個人財產進行處分,在其死后生效,充分體現了我國法律對公民個人財產的保護,但是,這種處分應符合法律的規定,應充分考慮老人、婦女、兒童、胎兒及殘疾人和無生活來源人的利益,違反法律規定的遺囑,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繼承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一人或數人繼承。”規定了遺囑繼承可以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由誰繼承,由被繼承人生前所立遺囑決定,如果被繼承人生前其法定繼承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而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卻盡了贍養義務,使被繼承人在生活上得以照顧,在精神上得以慰藉,被繼承人生前立下遺囑,指定盡了贍養義務人(法定繼承以外的)繼承其遺產,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護的。
立遺囑人應在自己意識清晰的時候,有兩個沒有利害關系的見證人在場見證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外來壓力的情況下,清楚表白自己的真實意志,如有必要,最好進行遺囑公證。遺囑公證是效力最高的遺囑。
《繼承法》對遺囑繼承和遺贈規定如下: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這些親屬拼命例證老人有“老年癡呆”,拼命認定公證無效的背后,就是一旦老人去世,房子一賣,他們就都能按輩分、按遠近親疏分上一杯羹。但還是要記住那句話: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沒有盡到義務,就別妄想著享受權利了。
以上這些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證處回應老人送房給水果攤主,老年人的權益自己怎么保障?的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更多法律知識,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服務助手》
近日,一條老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將300萬房產送給樓下水果攤主的新聞引起爭議,那么什么是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遺贈有什么區別?效力如何呢? 一、遺贈扶養協議 該協議是附義務的贈與,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
60歲以上的老人欠銀行貸款無能力償還-60歲老人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后還能享受醫療保險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貸款來支付醫療費用。然而,當老年人無法償還貸款時,他們是否還能享受醫療保險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 ...
老人70了被判執行無力償還怎么辦?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不斷進步,個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很多老年人因為腿腳不便、身體狀況等原因,導致失去了工作能力,生活困難。如果老年人不小心被判執行無力償還債務,該怎么辦呢? 我們來...
非直系親屬贍養協議范文非直系親屬贍養協議書范本甲方:***(二人均系**社區居民)乙方:***(二人均系**社區居民)丙方:**?(**系**社區居民,**的長子。經由已故居民***的原配妻子**同意,由**承擔贍養義務和合法繼承財產)甲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結合各村實際情況,村經兩委和老齡委研究,特簽定子女贍養老人協議書如下:一、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應當履行對老人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義務,照顧老人的特別需要。二、贍養人...
近日,安徽省岳西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四家單位聯合發出的一份通知,指出主汛期即將到來,如果贍養義務人有安全住房,但被贍養人仍居住在危舊房的,贍養義務人須在5月31日前主動將其接入安全住房生活,并尊重被贍養人的生活習慣,處理好...
60歲以上的老人欠銀行貸款利息有減免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日益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貸款來提高生活品質。然而,貸款帶來的利息壓力也日益困擾著許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旦60歲以上老人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他們還能享受醫療保險嗎?本文...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39條規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權益受侵害,提起訴訟,……需要獲得律師幫助,但無力支付律師費用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該法規定的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落實該法的規定,司法部與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權...
老人買保險欠銀行360多萬后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財產安全。然而,在購買保險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疏漏和誤解,導致老年人最終負債累累。而本文將講述一位老人買...
1.保護老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除了散見于許多法律具體條文中,如憲法、繼承法、婚姻法、民法通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發展老年事業,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