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1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體新聞發布廳舉行全國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訴訟服務中心主任錢曉晨,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副主任劉樹德出席發布會,介紹全國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
圖為發布會現場。胥立鑫 攝
改革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5年以來,人民法院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一系列制度文件,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要求全國法院對依法應當受理的起訴,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特別是2019年以來,全國法院以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實現跨域立案服務四級法院全覆蓋,平均當場立案率超過95.7%,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慶、云南等地法院當場立案率超過98%。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部分法院仍然存在著自11月底、12月初開始的年底不立案現象,嚴重影響司法形象,背離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求。黨中央高度重視整治年底不立案、鞏固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工作。全國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全國法院將整治年底不立案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作為檢驗教育整頓成效的重要指標,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持續鞏固深化改革成果,決不讓“立案難”問題反彈回潮,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的獲得感。
一、統一思想,增強整治年底不立案緊迫性、自覺性、主動性
整治年底不立案,事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中央強調,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立案是審判的前提和基礎,是啟動司法程序的開關。只有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依法及時立案,才能有效發揮司法定分止爭職能作用。整治年底不立案,就是要打通鞏固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年底立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整治年底不立案,事關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實踐證明,立案登記制改革作為司法為民的重大舉措,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訴訟,提高了訴訟效率,減輕了當事人訴累。部分法院有案不立、有訴不理,嚴重損害當事人訴權,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要求相悖。人民法院將堅決站穩人民立場,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檢驗立案工作成效的首要標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
整治年底不立案,事關司法體制改革成效。立案登記制作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先手棋”,是確保司法體制改革成效的重要環節。周強院長多次要求,各級法院決不能因為審判壓力增大就走回頭路,決不能因為人案矛盾突出就發生限號立案等問題。人民法院充分認識到,年底不立案問題是立案登記制的一塊短板,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推進司法改革工作,不斷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深化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不斷提升服務保障當事人訴權能力水平。
二、多措并舉,確保整治年底不立案“立竿見影”
一是開展調研,找準問題癥結。按照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有關部署,最高人民法院采取大數據調研、實地調研、委托調研等方式,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門調研。成立三個調研組,先后深入浙江、湖南、湖北、貴州、陜西等地基層一線,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走訪等形式,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和群眾代表意見建議。依托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提取近三年四級法院,覆蓋民事、行政、刑事自訴、國家賠償和申請執行五大類案件的年底立案數據,形成大數據分析報告。通過調研,全面掌握全國法院年底立案總體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成因,研究對策舉措,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為下一步采取有針對性整治舉措,確保標本兼治、常治長效,奠定堅實基礎。調研發現,年底不立案問題成因復雜,受案多人少、審判執行壓力大等客觀因素影響,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到位、制度執行監督不徹底、考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主要表現為搞變通限制立案、以調代立、不立不裁、限號立案、拖延立案、增設立案門檻等。
二是召開會議,明確工作要求。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全國四級法院專門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整治年底不立案工作。要求各級法院提高思想認識,將整治年底不立案作為檢驗教育整頓成效的“試金石”,以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法律負責的態度,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堅決杜絕年底不立案。強調各級法院要采取過硬措施,杜絕整治年底不立案“一陣風”。要求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防止整治年底不立案“走過場”,確保整治實效。
三是下發文件,提供制度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問題導向,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年底拖延立案、限制立案問題,立足“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統一,研究建立整治年底不立案問題的長效機制,將這項工作抓實、抓常、抓到位。在專題調研基礎上,經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論證,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給全國法院下發指導意見。意見堅持人民至上,以更高站位、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整治年底不立案;注重系統治理,深入查找問題根源,多維度綜合施策,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推動整治年底不立案問題走深走實;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問題癥結,拓寬監督渠道,嚴肅追責問責。意見從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強化條線指導、加強立案監督、提供組織保障等方面,對全國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提出具體工作要求。
為全方位監督全國法院年底立案情況,最高人民法院緊鑼密鼓建成人民法院立案偏離度預警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全景展現全國法院立案數波動情況,預警通報波動異常、立案偏離度大的法院。對加強內部監督提供數據支持。
三、莊嚴承諾,對年底不立案堅決做到零容忍
周強院長反復強調,不立案不僅是法律問題、作風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要求各級法院對年底不立案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決不姑息。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就是向社會各界公開承諾,人民法院將堅決鞏固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全面整治年底不立案問題,對依法應當受理的起訴,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歡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對來訪、來信、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途徑反映或者監測預警發現的年底不立案問題,各級法院將堅持刀刃向內,一查到底,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和領導責任,決不允許在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對經查實存在年底不立案問題突出的法院,采取“一票否決”,取消評優評先資格。對問題突出且遲遲沒有整改的,約談主要領導,作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典型,予以通報。
司法為民沒有終點,鞏固深化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最高站位、最高標準、最實措施、最嚴要求開展年底不立案專項整治,堅持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為人民司法,為百姓解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23日發布第九批網絡主播警示名單(共計88名)。這些人因涉嫌從事違法違規網絡表演活動、發布違背公序良俗視頻信息而被列入警示名單,警示期限為長期。本批次會員企業報送的警示名單主播信息中包含鐵山靠郭老師兩名影...
據公安部官網,10月8日,公安部新聞發布會通報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部署開展依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的工作舉措和成效等情況。 今年4月9日,公安部會同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部署開展依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
隨著互聯網成為未成年人進行社交的常用空間,侮辱謾罵、人身攻擊、惡意舉報等網絡欺凌現象不時出現,值得引起重視。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網絡保護章節,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
被傳銷騙的錢,基本等于石沉大海,拿不回的。如果是公安機關打掉的傳銷組織,可能多少能拿回一點的。 根據法律規定,受害人被傳銷組織詐騙財物,應當及時報警,由公安機關受理審查,對于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符合立案條件的予以立案,并通過偵查獲...
導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按語】近日,最高檢最新印發《意見》明確:注意把握一般涉稅違法行為與以騙取國家稅款為目的的涉稅犯罪的界限,對于有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為虛增業績、融資、貸款等非騙稅目的且沒有造成稅款損失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不以虛開...
每到年底,各種拖欠工程款,拖欠工資,拖欠貨款,欠錢不還的事件就層出不窮,2020年,國家終于動真格!1、支付工程款不得超過60天!逾期支付1.5倍利息!拒不履行,將..2019年9月4日,工信部發布《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動員大會上,分管城建、環保、交通、污水治理和園林綠化的四位副市長,以及市政法委副書記分別就自己分管領域的環境治理工作進行總結和部署。隨后,市長與各區政府代表簽訂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打擊違法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緩解...
1.日本食品安全法特色 各個環節都有細致的規定 日本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衛生法》、《食品衛生法施行令》及《飲食業營業取締法》等法律法規;根據不同的飲食品種,還相繼制定了相關的規則,例如:《牛奶營業取締規則》、《清涼飲料水取締規則》、...
1.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作品目錄 緒論1 第一章 我國食品法律法規2 第一節 法的基本概念2 一、法、法律、法規的概念2 二、法的基本特征3 第二節 我國的立法特征5 一、立法體制5 二、我國的立法程序6 第三節 我國的食品法律法規體系8 ...
1.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產經營;食品檢驗;食品進出口;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