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好的開始證明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不管是住宅戶還是大小型企業,在拆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復雜性的問題,如拆遷補償安置不合理,那么就會涉及到法律。在一個法制社會的國家,不懂法的人也是大有人在。那么,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面臨拆遷,在拆遷之前一定要做好拆遷之前的準備工作。提前布局、未雨綢繆,可以讓我們在拆遷的過程中更好地做到臨危不懼、游刃有余。
一、了解拆遷項目的背景
主要包括拆遷項目的性質,拆遷性質是屬于集體土地上的拆遷,還是國有土地上的拆遷?拆遷的主體是誰,項目的規劃內容是什么?拆遷的期限,拆遷的規模、是否和公共利益相關聯?拆遷的補償總額是多少?(這對企業客戶確定心理價位很重要)項目是否得到區、縣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批準、是否履行了相關征收補償條例的法律文件?是否在征收開始的時候征詢了相關公眾的意見、是否按照最新公布的《國有土地上征收和補償條例》規定的法律程序?
最容易讓拆遷征收方鉆“法律 空子”的地方就是上面幾點,拆遷征收方往往會混淆主體,其次模糊事實等。以達到最快速度、最低補償的目的,這也是拆遷戶維權爭理點,拆遷戶在拆遷開始前要足夠熟悉與了解這些法規。
二、吃透各項拆遷安置補償的政策
雖然拆遷方所制定的各項補償政策的標準都普遍偏低,在我們確定補償要求的時候僅有參考價值,但是還是要對具體的政策進行細細的研讀,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能質疑其中政策的不合理、不合法之處。
在拆遷過程中,經常遇到補償項目補償缺漏項的情況,比如明對公攤面積的缺省遺漏,對院落面積的忽略等,這些都直接損害被拆遷戶、被征收方的合法利益。被拆遷戶、被征收方也只有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前提下,才能明了該如何讓自己的相關利益都能納入補償中。
三、進行自我體檢,消除法律隱患
拆遷征收房屋一般會涉及到各種有關證件,一旦有遺缺或者手續不全的證件,會很快被定義為“違建”,補償自然而然落空,這也是政府慣常的伎倆。所以,在拆遷征收前,一定要保證自己房屋證件齊全,手續完備。
在國有土地上:按照我國土地及房產管理法律、法規規定,土地使用權證、土地規劃證、城市建筑規劃許可證三證齊全,可以辦理房屋產權證,成為完全合法的建筑。這是拆遷戶在拆遷前必須要解決的證件、手續問題。
在集體土地上:我國2008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也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批并按照規劃建造,方屬于合法建筑。這里面因各地方的政策不同,審批程序也有一定差異。所以,看看你的房子是否達到合法程度,這是對拆遷風險防控的必要措施。
四、擴寬信息渠道,儲備法律專業人員
在拆遷中,要有意識地建立信息渠道,要做到隨時能夠了解拆遷進展的相關信息,包括拆遷方的信息和其他被拆遷方的信息。有了準確的情報才能進行決策,知己知彼才能勝券在握。所以聽到要拆遷開始的信息后,就要考慮怎么建立信息來源渠道,切勿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自己錯失獲得有利補償的良機。且要通過多方位的信息渠道表達自己的合理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
同時,在拆遷過程中不同環節要注意收集證據和資料,以便如果有遇到不合理,違法拆遷的話可更好地維護權益。那么,拆遷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呢?
一、拆遷之初搜集拆遷許可證等文件
在拆遷之初,一定要關注和搜集拆遷人和政府部門頒發的文件,其中包括:拆遷公告,拆遷地塊的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誰是拆遷單位,城市房屋拆遷資格證書,拆遷許可證,以及兩個內部文件(拆遷計劃、拆遷方案和銀行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證明)。其中,兩個內部文件需要通過提請政府信息公開或訴訟才能看到,還要關注通知甚至公開信,以及安置補償實施細則或辦法等。
二、補償談判,必要時需錄音留作證據
在拆遷公告發布后,如果有拆遷公司找到被拆遷人洽談,建議被拆遷人要索要他們的授權委托書,讓他們出示工作證和拆遷人員的資格上崗證。因為拆遷人很有可能動用社會閑散人員恐嚇威脅被拆遷人。與拆遷辦工作人員溝通時,在必要時做錄音,這些話可能作為將來協商談判取得重要補償的信息線索,有些被拆遷戶沒有固定證據,很難證明對方的口頭承諾。
三、房屋評估,報告不符實際要求重評
而在評估公司人員上門時,被拆遷人也要讓他們出示相應評估公司的資質及上崗證件,在評估報告中“與房屋實際面積,裝修情況,層高不符的地方,要提出質疑,要讓評估人員詳細記載,必要時要他重新評估”。對于已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戶,一定要注意向拆遷公司索要協議原件。“有些惡劣的拆遷人先讓簽字,所有補償金額、面積、樓號都是空白,與口頭不一致”。
四、行政裁決,要充分表達自己意見
不主張被拆遷人在行政裁決階段,采取不理會、不到場、不表達的做法,而是要利用程序性權利,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要注意行政裁決調解會上查看記錄人員是不是完整地記錄了所提意見。
五、面臨強拆,對房屋狀況拍照錄像
在行政裁決接近尾聲時,要對自己的房屋狀況,物品進行拍照錄像,因為程序走到這里,就可能面臨強拆。即便行政裁決之后面臨強拆,被拆遷人也要撥打110,并找合適的位置和角度將強拆過程拍攝下來,以保存有效的證據。
在拆遷維權過程中,由于拆遷戶缺乏對征地拆遷方面法律法規的正確了解,不乏有采取種種極端不理性的方法進行維權的情況,其實政府部門面對這樣的拆遷戶也早有一套熟練的應對技巧,一些錯誤甚至不理性的維權方式,不僅不能達到維權效果,也極易陷入維權不易的境...
廠房拆遷應該注意收集哪些材料廠房面臨拆遷的時候,企業需要準備的材料包括征收補償方案、房屋評估報告、停業停產損失證明材料等。相關法律規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 【征收補償方案】房屋征收部門擬定征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區一級人民政府征地主體有哪些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區一級人民政府是實施征地拆遷的主體,區一級政府是有權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市、縣級...
如何尋找法律援助律師 如何尋找法律援助律師?律師是否有義務為你解答法律問題?關于律師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司法考試,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很好的保護自己,不輕易的向別人或者社會出示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另一方面,每個公民都是一個律師,只不過...
強拆種類有哪些,強拆又出新花樣,不可不防的局,不得不說的痛。 強拆的路有崎嶇、有忐忑、有傷痛,維權的路有阻礙、有踟躕、有迷茫,就在大家面臨著征地拆遷的慌亂時,拆遷方也在不停的變幻著自己的拆遷手法,而被拆遷人則成為了這場戰爭的被動接受主體,...
因修建高鐵要拆遷,被征收人應當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因修建高鐵征收土地的,被征收拆遷人需要對征收補償方案進行了解,確定征收的范圍、補償的標準、拆遷登記等的工作。相關法律規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面對拆遷,你知道怎么談判嗎1、對自己能獲得的補償有一個心理預期能獲得多少補償不是張口就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初步估算來的。以房屋征收為例,弄清楚自己的房子值多少錢、裝飾裝修花了多少錢等問題十分有必要。這樣我們了解自己能獲得多少補償時心里就有了...
所涉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
在拆遷過程中,有哪些和拆遷方談判的小技巧其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拆遷協商談判前的準備工作。一方面,大家要注意搜集信息,了解當前拆遷補償的標準和水平,再結合自身情況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底線。這主要是通過及時查閱相關公告、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和適當...
1通過查看留存的《征地告知書》現場發布會的影像資料及電話調查被拆遷農戶等方式,確定市、縣國土資源部門是否履行了征地情況告知的程序。 2審查《征地調查結果確認表》是否按要求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進行確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