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服務公司與律師合作
法律服務公司與律師合作,有可能違反什么法律呢?對于第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律師與客戶建立事實合同關系,那么法律上對于律師的公允定價沒有支持,但實踐中,確實存在某些主體為通過律師專業(yè)化服務去降低成本、通過權利變現(xiàn)等行為,給律師收費標準的確定帶來了調(diào)整空間。那么,第二個問題,這里存在兩種可能的操作情況:一,如果是第三方公司找律師做法律服務,客戶僅僅支付一定的費用,律師收取一定傭金,那么,以上的話語權在于第三方公司,律師對于收取的傭金的爭議。那么,第三方公司找律師做法律服務,作為交易平臺,與律師的競合關系,在外看起來是一種“贈與”關系,不能據(jù)此要求被贈與方承擔定金或風險金。此外,第三方的送達/中介方要求的定金返還等行為,屬于律師與第三方的法律關系。同時,客戶約定支付最低傭金,但違反相關規(guī)定,也屬于索要行為。
那么,只要第三方公司愿意,送達/中介方可根據(jù)自身利益和特殊要求調(diào)整或者提高傭金,才能對交易進行調(diào)整,或者約定的傭金不再予以支付。這樣也就要求第三方對交易的具體內(nèi)容、時間、金額進行確認,而不是交易條款沒有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約定。我覺得你們自己搞一個擔保公司,收現(xiàn)金。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自己是不干律師了,所以我無從回答。有的人為了掙錢就會違法犯罪,有的人為了掙錢就遵守法律。律師不是公益性服務,律師不可能不要生活費、不要工資,吃喝都不成問題。所以法律才說法律是冰冷的,因為你不管怎么扯淡都很難得到法律支持!我覺得合法掙錢對于法律人是底線。當然,如果跟我想象中的情況不同,請大家別罵我,國內(nèi)還是這樣的人多。有的人可能認為為企業(yè)做事接點案子,一趟看下來能掙1000就很不錯了。
但這真不是我工作的目的。我努力掙錢,是為了保持收入持續(xù)增長、為了撫養(yǎng)家庭、為了維持生存。但很少有人愿意為做一件不喜歡的事保持1000元收入,這意味著法律人本身不受到社會認可。
這沒有不掙錢的事,大家愿意做就去做。你認為我如果為企業(yè)做事不掙錢,如果我不是律師,我會投身律師嗎?對了,有個考研輔導機構,我好像在北京開的門店,專門幫人輔導考研,助學生圓夢。我覺得掙錢問題跟成為不成為律師沒有什么必然關系。對于你我來說,接案子做不是為了工作內(nèi)容,而是賺錢多少。
法律服務公司與律所合作協(xié)議關于合同的主要條款有以下幾項法律服務公司和律所的合同主要條款。1、解決法律服務咨詢的問題和提供法律服務的合作機構,有權制定或修改與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具有法律關系的相關法律文書,及時向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提供,并定期進行法律調(diào)整。法律服務公司和律所不得在本合同條款中違背當事人或法律行業(yè)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他們之間應當達成的其他事實或者約定,從而發(fā)生約束,提高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實際履行法律文書的效力或者破壞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提供的法律文書的約束力。2、由提供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委托、包辦法律服務的合作機構依約定或者雙方就合同中應當具有的合理規(guī)則及具體行為提供出具法律意見的實務。合同中應當約定具體的法律意見方案,并在合同中載明。
解決法律服務咨詢的合作機構在提供法律服務前,應當對提供服務所依據(jù)的主要法律規(guī)則與具體行為作出詳細清楚的陳述與規(guī)定,并由雙方簽字、蓋章。3、由提供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委托、包辦法律服務的合作機構依約定或者雙方就合同中應當具有的合理規(guī)則及具體行為提供出具法律意見的實務。合同中應當約定具體的法律意見方案,并在合同中載明。除本合同另有約定或者雙方另有約定外,合同應當由實際承擔法律文書的管理工作的一方負責審查,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確定法律文書的修改范圍、修改期限、修改內(nèi)容和修改后生效時間等相關要求。
4、關于法律服務的實施或者要求是按照雙方的商議確定執(zhí)行,還是雙方協(xié)商確定。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負責法律服務的實施事項的會議應當在合同中載明。5、關于有關事項約定與本合同無關者,不得在合同中載明。6、雙方應當自立案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nèi),如果未對承辦人員及其法律服務操作系統(tǒng)的安排或者注冊地所在的住所、經(jīng)營場所、事業(yè)單位等進行委托人出具確認書的情況下,應當就單位法律服務辦理方式,承辦人,服務收費規(guī)則等問題,進行協(xié)商。
實際委托人和法律服務公司或律所有權處理其中涉及的法律服務相關信息;違反協(xié)商約定而屬于專門和專門組織擁有該信息所應承擔的責任,應當委托相關當事人承擔。7、關于關于基于法律、行政、司法或者其他法律實體機構有權對服務行為進行審查之主要法律條款的約定。對于法律、行政或者其他法律實體機構是否有權對服務行為進行審查,雙方應當另行協(xié)商約定。
對于基于非法律及行政實體機構有權對服務行為進行審查之合同條款,合同有效的法律規(guī)定如何直接要求實際實施的違約責任承擔及成本承擔機制,可以由實際實施的違約責任承擔及成本。
律師和公司合作
律師和公司合作賺錢,大家都沒什么問題,但是開公司就是要賺錢,如果說為了拿補償金,去找一個律師去打官司,顯然有些后果不堪設想。就算只是賺補償金,多數(shù)案子的賠償金應該不會低于案值。試想一下,你發(fā)行一張無法承受之重賺了2萬,一家開三家,發(fā)四五十家,一家賠1萬,另一家賠30萬,你發(fā)現(xiàn)一家賠得少了,又要把案子打掉,前三家又要幫你承擔損失。合法方式一般是去司法局找律師,不過找律師,最好合作一下,不然你賠錢賺補償金的時候,不知道哪家律師服務好。
因為從時間上來看,前前后后找律師,很多都是幾個月以上,也就是說你會花費很多時間,律師和案件流程中,能起到比較大的推動作用,影響有點像武林中,高手出招快,能夠以快制勝。如果你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或者不知道案件是否可以立案和舉證,不妨找一家專門代理公司跟律師合作。看一下對方給你的報價,然后自己再估算一下自己對于財務方面的要求,那么找一家靠譜的律師合作就是有效的。
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完全知道自己有哪些缺點,肯定沒必要去找律師合作。國外有一個電影叫做handlucking,描述一個老爸,為了能夠換取孩子的撫養(yǎng)權,拼命搬家,搬去曾經(jīng)家里肯定沒有的某個小鎮(zhèn),找曾經(jīng)有過爭執(zhí)的鄰居或者居民,不過最后確實是他兒子贏了。我覺得這種情況已經(jīng)達到很好的程度,不需要律師和公司合作賺錢,確實沒有這種必要。另外公司法律會計的工作本身就是合作去找律師,不需要律師進行額外的工作。
所以一個具有了大規(guī)模商業(yè)資產(chǎn)的公司,完全可以找一個律師和一個財務顧問一起去搞,將整個財務流程規(guī)范起來。對于律師來說,公司越多,公司業(yè)務越復雜,越有利于擴大自己的規(guī)模,對于企業(yè)來說,會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