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加強“兩法銜接”
信息共享平臺高效利用
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躍
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檢察監督職能整合
“在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審判‘三審合一’改革的同時,檢察機關也進一步加強了刑事、民事、行政領域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范圍、程序、方式的銜接。”最高檢民事行政檢察廳副廳長賈小剛說。
賈小剛說,檢察機關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檢察監督職能的整合,通過成立知識產權檢察專門機構或者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歸口負責、集中辦理、統一履行知識產權檢察監督職責。
據介紹,2017年3月,湖南省長沙市檢察院成立知識產權檢察局,履行知識產權領域行政監管及行政執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工作;知識產權領域刑事案件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等工作;對不服人民法院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對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刑事訴訟活動進行法律監督;知識產權領域的支持、督促起訴和公益訴訟等工作;移送涉及知識產權領域行政監管和行政執法中的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線索;開展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犯罪預防和法律服務工作等七項職責。
賈小剛說,在辦理知識產權檢察監督案件特別是重大疑難復雜案件過程中,注意綜合分析研判相關法律規定、證明規則、監督規律等,加強民事、行政、刑事辦案思路融合。全面準確追究法律責任。
以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辦理的一起日本著名漫畫大師宮崎駿龍貓形象的假冒注冊商標案件為例,賈小剛介紹了融合辦案思路的做法。該案件中,承辦人注意借鑒民事檢察監督辦案思路,利用民事在先權利保護原則和侵犯著作權的“實質性相似+接觸”的證明規則,解決了刑事案件中專利權與著作權沖突問題,使得案件得以順利審結。
“我們還推進知識產權檢察監督大數據聚合。”賈小剛介紹,在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和檢察工作網中,實現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線索自動推送和監督意見相互抄送。加快與政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爭取各類知識產權檢察保護需求依法有序進入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程序。
針對輿論關注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賈小剛表示,知識產權作為產權的重要類型,當其屬于國有財產時,其所有權行使后果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在國有財產保護領域,對于在國有知識產權使用、收益、處分過程中造成國有財產流失的違法行為,檢察公益訴訟能夠依法發揮公益保護作用。
“知識產權技術、產品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具體應用中發生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也可以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賈小剛說。
對惡意侵犯知識產權人可建議不適用緩刑
如何解決侵犯知識產權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缐杰表示,對于具有司法解釋規定一般不適用緩刑情形的反復侵權、惡意侵權行為人,檢察機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不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
2016年7月,最高檢下發《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科技創新的意見》(以下稱《科技創新意見》)。
《科技創新意見》強調檢察機關要加大對互聯網文學、音樂、影視、游戲、動漫、軟件等領域網絡侵權盜版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大對涉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優勢產業等領域的假冒專利犯罪的打擊力度;加大對采用盜竊、利誘、脅迫等非法手段侵犯科技創新主體商業秘密犯罪的打擊力度。
同時,《科技創新意見》還著重提出對于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事關國家和社會利益,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網絡侵權、跨地區跨國境有組織侵權等嚴重侵權假冒犯罪開展重點打擊和專項整治。
“檢察機關用足用好司法解釋相關規定,把刑事制裁落到實處。”缐杰介紹,近年來,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先后出臺了《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以及不適用緩刑情形、罰金刑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
“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對于具有司法解釋規定一般不適用緩刑情形的反復侵權、惡意侵權行為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不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缐杰說,在依法追究反復侵權、惡意侵權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檢察機關還積極配合法院綜合運用追繳違法所得、收繳犯罪工具、判處罰金刑、責令賠償損失、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等懲治手段,從源頭上剝奪行為人的再侵權能力和條件,消除再侵權的危險。
近年來,檢察機關會同相關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長效機制,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執法司法協作與聯動機制建設,完善線索通報、信息共享、證據移交、案件協調等協作機制,著力打擊鏈條式、產業化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努力形成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的合力。
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構建有利于權利保護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機制 二、強化訴訟證據規則運用,準確查明案件事實 三、優化賠償計算方式適用,充分體現知識產權價值 四、健全訴訟機制建設,不斷提升知產審判質效 12、深化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1月5日,由人民法院報編輯部評選出的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發布。本次評選的包括刑事、民事在內的十個案件均為人民法院報2021年所報道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社會廣泛關注、審判結果具有重大意義或者...
法發〔2020〕3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為統一法律適用標準,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結合人民法院工作實際,制定本意見。一、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的意義和應當堅持的原則1.充分...
30日上午,全國律協召開例行發布會。全國律協副會長劉守民通報了2017年度十大典型懲戒案例。 劉守民介紹稱,2017年3月24日,全國律協投訴受理查處中心揭牌成立。截至去年5月,各省(區、市)律師協會和設區的市律師協會均成立了投訴中心...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本文來源若標注錯誤,煩請告知刪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法〔2018〕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建立健全檢察機關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檢察產品和法治保障,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工商聯共同出臺《關于建立健全檢察機關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
12月2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法院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工作的有關情況,發布多元調解十大典型案例。 北京市高級法院副院長馬強介紹,近年來,北京法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北京市委和最高法院的相關部署,積極推動多元化糾...
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在對于知識產權的維護,以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上。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準。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準。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
2021年11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體新聞發布廳舉行全國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訴訟服務中心主任錢曉晨,最高人民法院審管辦副主任劉樹德出席發布會,介紹全國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湖南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 (2022年9月26日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知識產權強省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