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界定勞資雙方的糾紛是否屬于勞動爭議,是解決勞資紛爭的首要問題。
35種屬于勞動爭議的情形
27種不屬勞動爭議的情形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的情形:
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原用人單位以新的用人單位或以新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侵權為由起訴的。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的情形:
(一)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二)勞動者請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糾紛;
(三)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制度改革產生的公有住房轉讓糾紛;
(四)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傷殘等級鑒定結論或者對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職業病診斷鑒定結論的異議糾紛;
(五)家庭或者個人與家政服務人員之間的糾紛;
(六)個體工匠與幫工、學徒之間的糾紛;
(七)農村承包經營戶與受雇人之間的糾紛;
(八)當事人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持下僅就勞動報酬爭議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確定的給付義務,勞動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3、《勞動調解仲裁法》規定的情形:
依據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申請支付令被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后,勞動者依據調解協議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規定的情形:
外國人、無國籍人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即與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居民未依法取得就業證件即與內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當事人請求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規定的情形: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公積金產生的爭議,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6、《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于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的情形:
(一)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為其建立社會保險關系或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告知勞動者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尋求解決;
(二)勞動者以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繳納年限、繳納數額不足為由,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妥善解決企業未參保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問題的通知》(粵人社發〔2011〕237號)的規定,可納入我省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賠償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損失的,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告知勞動者向相關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尋求解決。
7、《2015年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的情形:
用人單位已經為勞動者辦理了社會保險手續,但因用人單位欠繳、拒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等發生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告知勞動者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解決。
8、《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裁判指引》規定的情形:
(一)政府有關部門主導的國有企業改制,因企業職工下崗、整體拖欠職工工資引發的糾紛,應由政府有關部門按照企業改制的政策規定統籌解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住房公積金發生的爭議,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三)勞動者依據《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七條、《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要求用人單位按月支付的獨生子女保健費和獎勵金以及在退休時一次性支付的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待遇而產生的爭議,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四)籌辦單位發起人是自然人,籌辦未成功的,在籌辦期間發生的爭議不作為勞動爭議處理;
(五)職工履行職務在單位借款掛帳發生的糾紛,一方以勞動爭議或以其他理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對雙方的勞動爭議達成了明確賠償或補償協議,后因款項的支付發生糾紛,勞動者以債務糾紛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或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可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七)用人單位以勞動者泄露商業秘密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八)勞動者要求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予以糾正的,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九)勞動者在向行政部門尋求救濟后,再申請勞動仲裁的,其在行政部門已提出過的請求不予受理;
(十)勞動者因用人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已舉證證明代扣代繳的稅款已繳交給稅務機關,勞動者對代扣代繳的稅款金額有異議的,不作勞動爭議處理;
(十一)外國人、港澳臺人員在中國內地就業應辦理相應用工手續,其產生的用工關系應按勞動關系處理。未依法辦理《外國人就業證》、《臺港澳人員就業證》等用工手續的,應認定有關勞動合同為無效勞動合同,外國人、港澳臺人員已經付出勞動的,由所在單位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港澳臺地區企業未通過涉外就業服務單位直接招用中國雇員的,應認定有關用工關系為雇傭關系。已辦理了就業證的外國人、臺港澳人員離開就業證所登記的用人單位,入職新用人單位,若未變更就業證上的用人單位信息的,則外國人與新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不成立。
(十二)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應當按照勞務關系處理。
來源:勞動法行天下
作者 /葉華剛 廣東萬唐律師事務所律師來源 / 勞動法行天下(fxtxlqs)135種屬于勞動爭議的情形1.1《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情形:(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來源:勞動法行天下作者丨劉秋蘇對于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及情形的65種情形,包括:經濟補償金=0,用人單位(含勞務派遣單位)無需向勞動者支付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 17種 情形。經濟補償金=N,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
▌一、搜集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二、搜集構成工傷的證據 ▌三、搜集與工傷待遇相關的證據 1、治療費。包括醫院的病歷、診斷證明、處方、醫藥費收據、住院費收據的明細單據等。 2、誤工費。如納稅收入證明、工資條。 3、護理費。...
來源:北京海淀法院、京法網事同居,是指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事實上,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倫理觀念的轉變,同居作為婚姻關系之外的一種兩性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已屢見不鮮。然而,同居在我國法律、審判中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由此引發的當事...
導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定為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對于人在城市,戶在農村的受害人是否能認定為城鎮居民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各地法院做法不一致,而兩者賠償數額相差甚遠,出現同...
有車族對于交通事故處理,絕大部分都依賴保險和交警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但如果有異議怎么辦?很多朋友都撓撓頭,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咨詢法律人士之后,再去處理卻過了時效期,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而,發生交通事故后,作為被侵害方如何有效的收集證據?哪些...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非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這就是所謂的三工。三工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工作原因,是構成工傷的充分條件,工作場所和工作...
按照通常的救濟渠道,法院在規定的限期沒有審結案件,通常首先選擇和法院溝通解決,溝通的方式可以是口頭或書面,本文附書面樣本。溝通無效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反映:1、向同級檢察院反映。2、向本法院監察室反映。3、向上級法院反映。4、撥打123...
是的,當場可以領取離婚證。 需要雙方當事人一起,出具各自的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各自單獨證件照片幾張。 到一方當事人戶籍所在地區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離婚證。 《婚姻登記條例》: 第十條 內地居民自愿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
王大路是江蘇潤達公司員工。2016年12月27日,王大路在工作過程中被車輛撞傷,當場死亡。2017年1月6日,公司與家屬簽訂《工傷賠償協議》一份,載明:現甲、乙雙方一致確認,乙方的情形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中所規定的工亡情形,現甲、乙雙方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