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訴后,一審法院會在上訴期滿后10日內將案卷移送二審法院。二審法院收到案卷后在2個月內開庭或不開庭審理并做出裁判。一、刑事上訴的方式有哪些上訴,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或評審決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聲明不服,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活動。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上訴可以采用書面的方式,也可以是口頭的。書面上訴的,應提交上訴狀;用口頭提出上訴的,人民法院應制成...
上訴不加刑改判12年可以嗎 上訴不加刑可以減輕刑事處罰,不得加重刑事處罰。 上訴不加刑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原則之一,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前款規定限制。根據上述規定,上訴不加刑原則,只應用于被告一方上訴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在審判時不得加重被告...
探討精神損害賠償,不能忽視對精神損害概念的界定。筆者認為刑事領域的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的損害,非財產利益的損害,是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權、身份權以及特定的財產權,致使自然人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喪失或減損。有損害就應有救濟,這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原則。精神損害亦為損害之一種,其一旦發生,法律就應當為受害人提供救濟途徑,各國立法與實踐證明,精神損害賠償應不失為一有效的救濟手段。所...
開庭后多長時間宣判結果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
(一)說服法官說服是刑辯律師的一項基本功。刑事辯護業務是一種最基本的訴訟業務,而訴訟的本質就是說服。公訴人是無法說服的,因為,他們坐在法庭時已事先設定你辯護人的觀點是錯誤的。所以,刑辯律師不要把說服的對象搞錯。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達不到辯護目的。 (二)選準角度選準辯護的角度是刑辯律師從事刑辯業務成功的一個關鍵。 (三)換位思考刑辯律師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思考不僅能幫助刑辯律師把握面、選準辯護的...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些特定的刑事案件是可以進行和解的,和解是指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對被害人進行賠償、賠禮道歉后,取得被害人的諒解,爭取寬大處理的情形。 刑事案件取得對方諒解后,能不能撤銷案件,要依據具體的案情而定: 1、刑事案件進行和解的,雙方簽訂和解協議書的,如果犯罪情節比較輕微的,檢察機關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2、刑事案件和解后,雙方簽訂和解協議書,但犯罪情節比較重的,需要追究刑事...
酒駕取保候審能要回車嗎酒后駕車如果是涉嫌危險駕駛罪,觸犯刑事案件,則車子是要作為物證檢查,大概要案件定性起訴以后才能還給你,如果只是觸犯行政案件,一般在半個月以內會歸還。取保候審期間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否則會變更強制措施,重新收押。《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
對于刑事案件,人民法院的傳票是需要通知被告人和辯護律師的。 刑事訴訟判決書作用: 一審刑事判決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依法對偵查、起訴、審理的刑事案件所作出的結論。人民法院制作的一審刑事有罪判決書,對被告人來說,是關系到生殺予奪、人身自由及政治權利等切身利害的決定書;就第一審人民法院來說,它是代表國家先行審判權的具體體現。一審刑事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對被告人具有強制性,是執行機關執行的依據,且具有穩定性...
7月8日下午,記者從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隨著新刑事訴訟法的實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量大增,今年上半年達338件,同比增長90%。 新刑事訴訟法明確,法律援助刑事辯護由原來的法院審判階段提前至公安機關偵查階段和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刑事法律援助覆蓋面的擴大,對此,漳州市法律援助機構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一強化自身業務知識學習,組織中心人員和法援律師深入學習兩高四部委聯合頒布的《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
(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后,被告可以反訴;行政訴訟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于被告地位,不能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3)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 在刑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并加以證明的責...
監視居住是強制措施嗎 是。監視居住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章-強制措施,適用監視居住是一法定的種強制措施。 監視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關于監視居住的對象,我國刑訴法作了規定。 監視居住的適用對象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規定,以下經濟犯罪案件將立案。 一、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以上的,將被立案追訴。 二、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五千...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這是關于犯罪嚴重程度的規定。基于已有證據證明的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而不是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獨立適用附加刑等輕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罰的,才符合逮捕條件。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于逮捕是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只有在確有必要時才可以適用。即使犯罪嫌疑人、...
侵害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案件如何處理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檢察發現侵害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案件,要履行審判監督的職權,對案件進行監督。相關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五百七十條?人民檢察院應當對審判活動中是否存在以下違法行為進行監督:(一)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的受理違反管轄規定的;(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定審理和送達期限的;(三)法庭組成人員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依照規定應當...
一、家屬要為在監獄服行人員抗訴需要什么材料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家屬要為監獄服刑人員申請抗訴的,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抗訴申請書、相關證據、申請人與服刑人員身份證明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
一、死刑復核程序法官問責的內容 死刑復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所遵循的一種特別審判程序。 死刑復核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是刑法所規定的諸刑種中最嚴厲的一種,稱為極刑。中國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為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強調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因此,除在實體法中規定了死刑不適用于未成年人、懷孕婦女等限制性要求外,還在程序法中對判處死刑的案件規定了一項特別的...
一、進看守所多久能探視在看守所拘留一般不能探視,特殊情況結果批準可以探視。《看守所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人犯在羈押期間,經辦案機關同意,并經公安機關批準,可以與近親屬通信、會見。二、探視的條件1.主體條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48條的規定,只有罪犯的親屬和監護人才能行使探監權。但是,現在全國各地的普遍做法是,罪犯的朋友也可以進行探監,因為探監可以為監獄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2.證件條件。各...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等七種。只要有任何一種證據能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即符合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具體說來,這主要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
指定辯護適用的情形有哪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野生動物法中對刑事犯罪的規定 我國在野生動物法中對刑事犯罪的規定里面的說明是非常詳細的,根據《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第1次修正,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2次修正。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修改內容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七條中的依照刑法第×條的規定、比照刑法第×條的規定修改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第三十一條中引用已納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