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有校園霸凌行為產生,首先應該沖出來制止、管理學生不良行為的應是教職工、學校的工作人員。
學校承擔教育職責,更應該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開展防治學生欺凌、校園霸凌的教育和培訓,對遭遇霸凌的學生要開展心理疏導、對相關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教育指導、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報告,參與認定和處理霸凌行為。
為何頻繁出現校園霸凌現象
校園霸凌是一個群體性現象,常見的情形是某個領頭者伙同其他同學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同學采用毆打、辱罵等行為,當然,給同學起侮辱性外號、造梗雖然危害性沒有前者那么明顯,卻也是實實在在的霸凌行為。
領頭者是個體,要是將其割裂來看,產生的危害可以估量,但事實是,校園霸凌往往成為一種群體性暴力,其他參與霸凌的同學才是值得研究的對象,為什么他們會欺負同學?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學效應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解釋了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現象。
當一個人處于群體之中,他的個體意識會被群體意識取而代之,他的思考和判斷也會受到群體意識的影響,從而在群體意識下做出讓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學校,這樣一個擁有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體系嚴明,略帶強制性的半封閉場所,學生身處其中,面對學業壓力、同輩壓力、家長老師等管理者的壓力,常常將自己難以解決、難以訴說的壓力尋找突破口,轉向相對軟弱的人,從而會出現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的黑羊效應。
無助的黑羊受害者;常常什么也沒做,就無辜受到周圍人群的攻擊(對應校園霸凌中的被欺凌者)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事,只是覺得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做某些事情很有趣。
冷漠的白羊旁觀者;目睹全部或部分過程,卻沒采取任何行動。
屠夫(牽頭欺負同學者)只有那么幾個,真正給被欺凌者帶來壓力的是那些冷漠的白羊(旁觀的同學),因為校園霸凌中的受害者會失去自信、會感到與世界為敵的壓力,感到一個人對抗所有、孤立無援的絕望,對于一般人來說,最難受的莫過于在一個群體里卻找不到認同感。
群體中的歸屬感對人來說是強烈的,更遑論人格還未健全的未成年人,他們也許識別不了屠夫的邪惡,也許也會陷入白羊的自責,追根到底,還是需要外界的力量介入去幫助他們。 實施校園霸凌的未成年人是否構成犯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嗎?
從《刑法》角度出發,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有兩個關鍵要素:
1.是否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
2.其行為是否符合《刑法》有關犯罪構成的要件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八種特定的犯罪,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而校園霸凌多發生在初中、高中階段,年齡分布在12-17周歲,今年我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也規定了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兩種特別嚴重的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的,經最高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這兩種特別嚴重的犯罪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
當然,對未成年人以教育、感化、矯治、預防為主,對達到上述三種刑事責任年齡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都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如果校園霸凌行為不構成犯罪,那應該有哪些部門、采取何種措施來進行教育懲戒呢?
今年6月1日,針對未成年人正式頒布實施了兩部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從立法層面界定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
校園霸凌中的毆打、辱罵、恐嚇、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情節嚴重者,公安機關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矯治教育措施。
我國《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校園欺凌的相關規定。 一、《治安管理法》第九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 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
我國《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校園欺凌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第九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
我國《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校園欺凌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第九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
我國《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校園欺凌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第九條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經調解...
【一】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校園欺凌的相關規定: 第九條 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 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
1.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法規 《治安管理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
一、一般校園霸凌怎么處理?可以告訴父母或者老師尋求辦法,實在不行就報警。記下他們的相貌,事后報警,并告知學校和家長。上學放學盡量選擇和同學同行,不要獨自一人。故意造成對方傷害的行為,是否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主要看傷害的程度,如果是輕微傷的,那...
一、校園欺凌抑郁了可以賠償嗎需要有證據證明抑郁是因為校園欺凌而導致的,如果沒有證據證明的話很難爭取到相應的民事賠償。如果施暴者對方未滿14歲,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且賠償由其父母,以及校方共同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造成...
一、校園欺凌年紀小的話會遭處罰嗎如果沒有超過14歲,沒有刑事方面的責任。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及敲詐勒索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