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訴訟申請回避后果
1.回避的申請。公安司法人員自行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的,應當書面記錄在案。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公安司法人員回避的,應當書面或者口頭向公安司法機關提出,并說明理由或者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無論是自行回避還是申請回避,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一般應暫停參與本案的訴訟活動。但是,對偵查人員的回避在作出決定以前或者復議期間,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工作,以免影響及時收集犯罪證據和查明案件事實。
2.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回避的審查與決定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2)人民法院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3)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這里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是指公安機關的正職負責人,對公安機關副職負責人的回避,由正職負責人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
(4)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一般應當按照訴訟進行的階段和所屬機關,分別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或法院院長決定。
關于出庭檢察人員的回避,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31條規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法庭上對出庭的檢察人員提出回避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休庭,并通知人民檢察院,由該院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
根據公安部《規定》第37條,被決定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進行的訴訟活動是否有效,由作出決定的機關根據案件情況決定。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31條,被決定回避的檢察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以上就是律聊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申請回避”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聊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回避制度,是為了維護司法的公正性而對某一類群體不得參與相關司法程序的規定。回避制度的規定,不僅針對特定的關系人,對于公安機關負責人和偵查人員來說,還有被禁止的幾種行為。 這些被禁止的行為一旦發生,產生的后...
如何申請醫療事故鑒定回避醫療事故鑒定申請回避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專家鑒定組成員自行回避;另一種是當事人申請回避。自行回避是指專家鑒定組成員認為自己有回避情形之一的,應當主動要求回避,也就是說自行回避是專家鑒定組成員負有的一項重要義務。當事人...
《民事訴訟法》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民事訴訟中,必須到庭的當事人指能夠正確表達意志的離婚案件當事人和負有贍養、扶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
回避的種類有哪些? 為你解答: 在訴訟法學理論上,回避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多種劃分,但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根據其實施方式的不同進行的劃分,即將回避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種。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
回避的種類有幾種 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確立了自行回避制度。這種制度的實質是通過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自律和自我約束意識,消除可能導致案件得不到公...
回避分為哪幾種 1、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 刑事訴訟法第29條確立了自行回避制度。這種制度的實質是通過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自律和自我約束意識,消除可能導致案件得...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案件的偵查階段申請公安機關有關人員回避,是當事人的一個基本權利。針對的人員也不僅包括直接辦理案件的偵查人員,還包括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對于這些刑訴法明...
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案件的偵查階段申請公安機關有關人員回避,是當事人的一個基本權利。 針對的人員也不僅包括直接辦理案件的偵查人員,還包括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對于這些刑訴法明...
一、回避的種類《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了兩種回避的方式,即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此外,還包括指令回避。1、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確立了自行回避...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在庭審時或庭審中提出回避申請,并說明申請回避的理由,由法院決定是否回避。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