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一些自然人因為各種原因走失、外逃,也會造成下落不明。這種下落不明的狀態持續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標準,經過法定程序被宣告失蹤或宣告死亡。
因為失蹤人一直下落不明無音信,會留下很多“后遺癥”,即導致和失蹤人有關的身份關系和財產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的狀態,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必然損害失蹤人本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比如個人債務由誰承擔,債權由誰行使;本人的財產歸誰保管或所有;需要贍養的父母怎么辦;未成年的子女怎么辦;配偶是否可以再婚……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就是為保護這些利益而設置的法律制度。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很相似,是程度不同、保護法益不同的兩個制度,我采用對比區別的辦法記憶。
宣告失蹤
結束失蹤人財產關系的不確定狀態,保護失蹤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
下落不明滿2年;
公告期3個月;
經人民法院宣告,適用特別程序,一審終審;
為失蹤人設立財產代管人;
無溯及力;
財產代管關系終止。代管人應將代管財產交給被撤銷失蹤宣告的人并報告代管情況。代管期間已經支付的財產和費用,除代管人主觀上有惡意外,財產所有人不得要求代管人償還。
宣告死亡
結束失蹤人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不確定狀態,保護失蹤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利益;
下落不明滿4年;
意外事件發生之日起滿2年(經有關機關證明不可能生存的不受2年限制);
公告期1年(意外事件公告期3個月);
經人民法院宣告,適用特別程序,一審終審;
結束失蹤人參與的民事法律關系;
財產關系:繼承開始;
身份關系:1、對父母的扶養關系結束;2、婚姻關系終止;3、監護關系終止。
有溯及力。
身份關系:1、婚姻關系自行恢復(配偶再婚或書面聲明不愿意恢復的除外)2、收養關系繼續維持,不當然無效;
財產關系:繼承的財產返還,無法返還的適當補償。
宣告失蹤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對同一自然人,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死亡,有的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失蹤,符合宣告死亡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宣告死亡。
被保險人被撤銷死亡宣告后,受益人或者被保險人的繼承人所取得的死亡保險金構成不當得利,保險人有權請求其返還。
解除勞動合同與終止勞動合同的區別: 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在勞動合同沒有到終止日期前勞動者或用工單位單方或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 終止勞動合同是指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
所謂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過法定期限,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依法宣告該公民死亡的一種法律制度,在法律上,自然人的死亡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死亡,是指在生理上的明確無誤的真死。一種是法律上的推定死亡,事實上也可能死亡,也可能沒有死亡...
所謂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超過法定期限,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依法宣告該公民死亡的一種法律制度,在法律上,自然人的死亡有兩種:一種是自然死亡,是指在生理上的明確無誤的真死。一種是法律上的推定死亡,事實上也可能死亡,也可能沒有死亡...
一、辦理宣告失蹤; 按照中國法律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兩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他為失蹤人。 法律程序 (1)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申請宣告失蹤的利害關系人,包括被申請宣告失蹤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
宣告失蹤指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對下落不明滿一定期間的人宣告為失蹤人的制度。通過宣告下落不明人為失蹤人,并為其設立財產代管人,由代管人管理失蹤人財產,以保護失蹤人與相對人的財產權益。 按照中國法律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兩年的,利...
解除勞動合同與終止勞動合同的區別: 解除勞動合同是指在勞動合同沒有到終止日期前勞動者或用工單位單方或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 終止勞動合同是指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
失蹤不是死亡 可以拒賠的。。。 ================== 案情背景 2003年,張先生為自己14歲的兒子投保了學生平安險,保險金額為6000元,保險期限為一年。當年期末考試后,其子因成績較差而被學校作留級處理,當天返...
應當先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宣告其失蹤,由人民法院作出宣告失蹤的判決后,再向法院起訴離婚,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準予離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二十一條對 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夫妻一方失蹤,另一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兩個途徑解決離婚事宜:一、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1條規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訴至人民法院,只要求離婚,...
沒有時間的要求,任何時候都可以申請離婚。同時,下落不明滿2年的,法院可以宣告失蹤,但不管失蹤多長時間,并不會導致自動離婚。如果滿4年,法院可以宣告死亡,一旦宣告死亡的,夫妻關系自動解除。 一、法律依據: 1、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