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短視頻侵權行為
1.未經授權,直接將他人創作的短視頻進行商業使用; 2.未經授權,將他人短視頻進行剪切、加工后,再行發布; 3.未經授權,在自己創作的短視頻中,加入他人的音樂、文字、圖片等素材; 4.未經授權,將他人作品(如小說、創意、文案等)編排成視頻。
02圖片侵權行為
1.未經授權,將他人圖片(攝影、美術等作品)在文章中作為配圖使用; 2.未經授權,將他人圖片(攝影、美術等作品)在商業宣傳中使用; 3.未經授權,將他人圖片(攝影、美術等作品)進行簡單修改后使用; 4.轉載他人攝影作品或美術作品,即使附上來源及作者姓名,也可能構成侵權。
03字體侵權行為
1.未經授權,在商業廣告、版面設計中使用他人已獲得著作權的字體; 2.在商業場景中,使用他人軟件中須付費的字體; 3.非法導入或嵌入他人的字體庫。
04文字侵權行為
1.剽竊、抄襲他人作品及文字; 2.未經文字作品著作權人許可,在他人文字基礎上刪減、拼湊、改編; 3.擅自轉載媒體單純事實消息以外的原創作品。 如何防止自身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 在著作權合理使用以外的素材使用行為,都有可能構成侵權。 我國2020年11月11日第三次修正后的《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于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已經發表的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以閱讀障礙者能夠感知的無障礙方式向其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13種特定情形的素材使用行為,可以在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的情況下,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除此以外的未經授權使用行為都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 注明作者及來源+免責聲明,是否可以免責? 很多自媒體平臺對他人著作權素材進行轉載,明確注明了轉載素材的作者和來源渠道,并且在顯眼位置注明:以上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等免責聲明,是否可以免責? 實際上,注明作者及來源并不能免除侵權責任。未經授權或者超出授權使用他人作品都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原則上,只有符合上述合理使用行為的素材使用才可以免責。這樣的聲明在法律上沒有任何意義,只要未經著作權人授權又不存在法律上規定的免責情況,那么毫無疑問侵權成立。 一旦接到權利人投訴,就立即刪除,是否可以免責? 公司收到刪除侵權素材通知書后,即使立即刪除相關素材,其行為依然有可能構成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其侵權責任并不會因立即刪除便當然免除。 這里要提出避風港原則。避風港原則是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當ISP(網絡服務提供商)只提供空間服務,并不制作網頁內容,如果ISP被通知侵權,則有刪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ISP的服務器上存儲,又沒有被告知哪些內容應該刪除,則ISP不承擔侵權責任。后來避風港原則也被應用在搜索引擎、網絡存儲、在線圖書館等方面。 已經付費購買的素材,是否可以根據我方的需求,適當改編后使用? 即使已經付費購買了網絡素材,也不能任性改編。對于素材庫網站付費內容,使用者可以購買相應的素材權利。但即使付費了,在使用素材時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項。 要注意著作權授權類型的限制:購買圖片、字體等素材后,購買者獲得了在互聯網上使用的授權,但是未必獲得改編權授權。以購買圖片為例,對于已經購買的圖片,如果購買者集合幾張照片的素材,再加入一些創造性勞動,最后變成了一個新的作品加以使用,這種情況屬于購買者行使作品的改編權。此外,很多網站會對圖片的轉授權進行限制。如果購買圖片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讓他人使用,其使用行為就超出了授權范圍。 如何避免自身行為構成版權侵權? 企業在經營管理中一旦觸發知識產權風險,等待企業的將是漫長的民事訴訟程序和不菲的賠償。立足于事后補救的傳統操作方式,已經無法彌補數字版權時代企業侵權后面臨的危害和損失。要減少風險,就要將預判提前,完善內部的知識產權合規制度。對于發現自身存在侵權行為的,應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主動協商和解;渠道正規,資質合規很重要,對于確實需要使用他人作品版權的,應及時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許可。當然,真的卷入版權訴訟,也無需畏懼。積極應訴,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盡最大努力維護自己的權利。
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展,新媒體行業也愈發繁榮,人們獲取信息的途經和方式越來越廣,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和自媒體賬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越來越傾向于通過以上方式來向外界展現形象、推廣產品和服務...
小說版權定義 小說版權即小說著作權,是指文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小說完成就自動有版權。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
互聯網法律法規應如何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互聯網法律法規應如何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律師可以從哪些方面維護律師權利,是人們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律師和普通公民一樣,都享有權利,也承擔義務。互聯網使知識在線傳播,使社會公眾更容易接觸到專業...
1.如何應對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法律問題 (1)法律的技術本質是約束人的行為尺度,而人的行為尺度是由所使用的工具決定的,所以當法律專家分析一個新問題時,先確定當事人所使用的工具。如果是傳統的工具,則可以直接使用傳統的法律思維,如果是創新的工具...
1.當今網絡文學的成就與缺陷 網絡文學最大的成就在于降低了文學的準入門檻,讓文學社區更加繁榮,同時網絡文學讓文學和讀者能夠更有效地溝通,促進文學市場化,幫助文學綁定到市場模式下,重振了衰落的文學,簡單地說,如果不是文學市場化,文學這棵樹可能...
電視劇網絡版權如何維權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著作權人應當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呢?首先,大家要知道從作品誕生之日起著作權就產生了,可是要保護作品、轉讓交易,都需要進行著作權登記,也叫版權登記。通過向行政機關提交申請材料,獲取版權證書,今年以來,國...
1.新聞出版業的政策法規主要有哪些 我國新聞出版業的政策法規主要有:《出版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新聞出版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印刷業經營者資格條件暫行規定》、《設立外商投資印刷企業...
網絡資源如何預防侵權? 一、保留證據 在發布信息或作品的時候,可以標明版權所有,保存發布成功的截圖或文檔,日后一旦產生糾紛,可以作為證據。 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
1.我國關于大眾傳媒的法律有哪些 不知你講的大眾傳媒具體含義是什么,也不知你要哪方面的管理規定,給你一堆先看看:【著作權(版權)類】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年10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音像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今的時代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人們的生活因為網絡而豐富,有些人也憑借網絡富裕起來。網絡搜索引擎的開發和升級引起了部分人對于計算機軟件開發的興趣,逐漸的一個好的計算機軟件甚至能吸引幾個億的人使用,其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因此,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