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申請回避的復議向誰提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被駁回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向法官申請復議一次。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二、刑事訴訟的回避制度
申請回避的期限。
根據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訴訟階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例如,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在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當事人在知悉其權利后,可立即申請有關人員回避。
回避的審查與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另外,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參與檢查活動的書記員、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對駁回申請回避決定的復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不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筆者認為,此條司法解釋與法律的規定及精神相抵觸。
以上就是律聊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回避的復議程序”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聊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行政復議法》第十二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
一、駁回申請回避復議決定書 ××××人民法院 復議決定書 (××××)……號 復議申請人:×××,……。 (以上寫明復議申請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等基本信息) 本院在審理/執行……(寫明當事人及案由)一案中,×××申請……(寫明被申請...
執行異議向誰提出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執行過程中,案外人也可以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執行異議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在庭審時或庭審中提出回避申請,并說明申請回避的理由,由法院決定是否回避。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
訴前財產保全,由利害關系人在起訴之前向受訴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并裁定保全的,申請人在30日以內不起訴的即解除裁定保全。訴訟財產保全可以在起訴同時申請也可以在起訴以后申請。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
當事人申請法官回避,法院不是以裁定的形式作出的,一般是口頭作出,,所以,當事人對法官回避的決定不服時不能上訴,但可以向作出決定的法院申請復議。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
法律咨詢: 您好,因別人借我錢不還,我向法院提起訴訟。開庭當天,法院才告知我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對原告這一訴求我提出兩點反駁意見:一、被告幾年來一直居住該法院管轄區內,二、原告提出管轄權異議已過時限。(15天)但是法院仍然做出取消當日開庭,...
開庭審理前可以提出回避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
一、刑事訴訟誰可以申請回避 有權申請回避的人員: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二、提出回避的時間 回避可以在訴訟程序開始后的任何階段提出。在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以及人民法院負有告之當事人及其法定代...
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如果開庭審理時提出要求審判人員回避,案件會停止審理。如果是要求出審判人員以外的其他人員回避,并且理由不充分,被審判長當庭駁回的,案件會繼續審理。《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